(共32张PPT)
这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它有什么含义?
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标点符号?它又有什么含义?
?
!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想一想
“!”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
!
真理
课文解读
作者为了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举了哪几个事例?
第一个事例是波义耳从变色的紫罗兰中受到启示,发明了酸碱试纸。
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从张贴的世界地图中,推论海陆的起源。
第三个事例是一位睡眠研究专家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人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朗读课文,填写下列表格。
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了
进行了许多实验
发明酸碱试纸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1
世界地图上南美洲东海岸的突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相互吻合。
研究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相关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2
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
反复观察实验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3
第2课时
课文解读
观察表格,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三个事例的?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这三个事例中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是相似的,作者写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找到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在这一段话中“?”和“!”有什么含义呢?它们各指什么呢?
“?”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的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把‘?’拉直变成‘!’”表示的意思和文中哪句话相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形象、直观、易懂
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还能举出几个吗?
瓦特从水蒸气推动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
鲁班的手被植物叶子划伤,后来他发明了锯子。
牛顿在苹果树下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就可以找到真理。
默读课文,思考:
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科学家们是靠着怎样的科学精神,在漫漫的科学长途中寻找到真理的呢?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第3自然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波义耳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呢?
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
在魏格纳和睡眠研究专家身上能找到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吗?
睡眠研究专家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
善于发问
睡眠研究专家提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有什么关系呢?
当他们发现问题之后,波义耳是怎样做的?魏格纳是怎样做的?睡眠研究专家是怎样做的?
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实验。他们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发现了真理。
是啊,这个“?”和“!”凝结了科学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如果你是波义耳,在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的研究之后,发明酸碱试纸,你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定会骄傲地对世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堂小结
学习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仿写练习:
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文先点明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最后总结观点,这样的文章叫作议论文。
“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这些格言也是真理,现在就请你们仿照本文的写法来写一篇短文,论证某句格言。
仿写句子:
写作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