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高一年级
历史
16-19世纪初
19世纪中期
十月革命胜利
社会主义实践
20世纪初
苏联模式逐步形成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中期
20世纪晚期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俄国工人总人数为1500万,少数的大企业集中了俄国大约54%的工人,这些企业又大都集中在几个大城市中,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两个地区产业工人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64%。
——江流等《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
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垄断组织出现
工人阶级在大城市集中,力量壮大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俄国作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不仅有垄断资本的无情剥削,而且有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的残酷压榨。由于外国资本在俄国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俄国对外国资本有某种依赖性,备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制约。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
农民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
少数民族与沙皇专制的矛盾
无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资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
1900年底,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也宣告了列宁主义的诞生。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这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促成了无产阶级的起义,而且是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为社会主义做最充分的物质基础,是共产主义的初始阶段,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又必不可少的环节。
——《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仅是在一个国家发生的革命,
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
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经济基础: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2.政治基础:沙皇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社会矛盾尖锐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4.组织基础: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
5.思想基础:列宁主义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
俄国国家债务从1913年的
88亿卢布猛增到1917年的500亿卢布;
1916年底,俄军前线有20多万士兵没有步枪,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支;
1916年俄国爆发了1500次罢工,参加人数达到100万人;
1917年1月,首都彼得格勒只剩下10天的面粉储备;
……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成为十月革命的催化剂。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示威人群走上街头,奉命镇压的军队转而支持民众。工人和起义士兵建立了革命领导机构——工兵代表苏维埃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寿终正寝,形成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必须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7月,俄军在前线失利的消息传到首都,彼得格勒再次爆发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开枪镇压示威群众,死伤400多人。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七月流血事件”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结束两个政权并存
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的工人和赤卫队员、革命士兵攻占了城市铁路、火车站等重要据点。深夜又攻占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维埃政权将向各国人民提议立即缔结民主和约,立即在各条战线上停战。苏维埃政权将保证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置;将使军队彻底民主化,以维护士兵的权利;规定工人监督生产。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列宁选集》第三卷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七月流血事件”
结束两个政权并存
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十月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
成立社会主义国家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通过对十月革命的直接观察,他对布尔什维克党取得胜利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
——[美]约翰·
里德著,李娜等译《震撼世界的十天》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2.
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
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2.
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2.
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图(1918-1922年)
1917年11月7日至1922年10月25日
苏俄国内战争参战双方兵力:
苏俄:270万士兵,10万乌克兰方面军
白俄:240万士兵,70万协约国干涉军
伤亡情况:
苏俄:191万(不完全统计)
白俄:至少170万
估计平民死亡:900万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为满足国家需求所必需的全部粮食和谷物、饲料,摊派给各产粮省向居民征收。
——《关于在各产粮省份收集余粮和饲料交国家支配法令》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实现各基本工业部门的大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所有私营铁路及公用事业都收归国有。
——《人民委员会关于大工业国有化的法令》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
——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第四十一卷
最大限度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
保证了军事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保尔·柯察金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
《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8日,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做出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报告。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固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1921年的粮食税额约为上一年度征集额的一半。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新经济政策
1920年,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维埃经营租让企业。
1921年7月,苏维埃政府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赁给合作社或个人。
1921年10月,苏维埃政府重建国家银行,统一管理货币流通事务。
1922-1924年,实行货币和财政改革,稳定卢布价值,规定工商业税额。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工业:允许多种所有制和经营方式
商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推动经济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新经济政策
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1917年十月革命
1922年
苏维埃,意为“会议”或“代表会议”。俄国革命时首创“工人代表苏维埃”,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简称“苏维埃俄国”(苏俄)。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大次代表大会召开。斯大林代表党中央提出,必须使苏联变成在经济上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苏联模式
通过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两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
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卫国战争前,苏联共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其中第三个五年计划因战争爆发而中断)。到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建立了机床、汽车、拖拉机制造业和航空工业、化学工业等崭新工业部门。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基本实现工业化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苏联模式
1940年的(苏联)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苏联主要经济产值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苏联模式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生产的
“T-34”中型坦克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苏联模式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之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的特征:
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
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罗曼·罗兰(1935年)
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学科
历史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
教材
书名:中外历史纲要(下)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发展状况和国际形势,归纳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的背景。2.通过分析材料,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理解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3.通过通过概述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认识到人民群众对于革命与建设的突出贡献,运用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原理,理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4.通过分析列宁和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理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遭受挫折的教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及意义教学难点:列宁与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讲授新课围绕十月革命的背景展开探究探究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探究列宁、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与实践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时间轴】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史一、十月革命的背景1.分析文字材料,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时代和俄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2.阅读图文材料,对列宁主义的概念进行讲解,认识列宁主义的时代特征和理论贡献,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阅读图文材料,理解十月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的四个重要发展阶段。2.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依据教材内容,结合世界历史的发展,从俄国、世界、人类整体的发展进程,分析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过渡:十月革命刚刚取得胜利,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依然危机四伏。英法美等资产阶级政府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感到无比恐惧,采取策动内乱、经济封锁、武装干涉等一系列手段,企图将它扼杀在摇篮中。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结合所学,根据教师的讲述,归纳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2)概括材料,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分析材料,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2.新经济政策(1)结合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与内容。(2)依据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经济的恢复,认识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领导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探索。3.苏联模式分析理解材料,理解斯大林领导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及五年计划的实施,确立了被称为“苏联模式”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模式。通过认识苏联模式的内容、影响,理解苏联模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社会主义实践模式。拓展思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有和历史影响?本课小结: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从20世纪20年代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
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取文字信息,培养时空观念下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理解列宁主义的理论贡献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相结合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提取信息探究问题提取信息探究问题对本课知识结构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为后面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新变化做铺垫提升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