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氯化铵固体加入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CaCO3、NaOH、MgCl2、Na2SO4和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固体样品中一定有CaCO3、NaOH、MgCl2、BaCl2,可能有Na2SO4
B.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NaOH、BaCl2
C.滤渣a的成分是CaCO3
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仍能确定是否存在MgCl2
3.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先冒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B.滴至bg时,溶液中的含HCl、NaCl两种溶质
C.滴至cg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滴至dg时,溶液pH>7
4.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能在pH为5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ZnSO4、FeCl2、NaCl
B.CaCl2、Na2SO4、NaOH
C.BaCl2、KNO3、AgNO3
D.K2SO4、NaNO3、NH4Cl
6.下列是分析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不考虑水分)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变质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
确定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C
测定纯度
取ag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重得到mg固体
D
除去杂质
取固体,加水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虑
A.A
B.B
C.C
D.D
7.实验室里Na2CO3试剂可能混有Ba(NO3)2、KCl、NaHCO3杂质,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10.6g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4gCO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只含有NaHCO3
B.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
C.样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
D.样品中混有NaHCO3,也可能有KCl
8.下列是某同学在填写实验报告册时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B.在稀盐酸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C.在燃着的CO火焰上罩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
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俗称与所属的物质分类有错误的是( )
选项
化学式
俗名
物质的分类
A
Na2CO3
纯碱
盐
B
Hg
水银
单质
C
CaO
熟石灰
氧化物
D
NaOH
烧碱
碱
A.A
B.B
C.C
D.D
10.小金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
)
A.硫酸钠
B.碳酸钠
C.盐酸
D.氯化钠
11.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A.碳酸钠石碱碱制玻璃
B.氧化钙熟石灰氧化物补钙剂
C.硫酸铜胆矾酸制农药
D.氢氧化钠苛性钠碱人造棉
1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NaOH溶液
Ca(OH)2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CO2
CO
点燃
D
H2
HCl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13.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剂,一包是柠檬酸晶体,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末溶于水,混合后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于是对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钠;猜想2.碳酸氢钠;猜想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1)【实验探究】甲、乙同学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
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
pH________7(填“>”“<”或“=”)
溶液呈碱性,猜想1成立
乙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试管A中有水珠产生,试管B中液体变浑浊
猜想2成立,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交流反思】大家一致认为甲和乙同学的结论都不准确:
甲同学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________;
(3)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________。
(4)【继续探究】丙同学通过实验、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确定猜想3正确。
【结论分析】探究后他们核查到添加剂的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分析后认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钠是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写出产生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拓展应用】下列物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也会分解的是?????????(填序号)。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碳酸氢铵
D.氯化钠
三、推断题
14.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六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A是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的一种碱,B、C中不含相同元素。C、D是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请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写出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3)写出Fe2O3与足量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A一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E物质涉及到“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类别的物质,B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物质,D是人体内胃酸的主要成分,F是最常见的溶剂。用两圆间的短线“一”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上反应均在初中范围内)
(1)请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为:C_____,D_____。
(2)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在溶液中A与E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4)图中还有两种物质能够反应,但没有标出,涉及到的两种物质是_____(填字母)。
16.A~I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D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中C、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F、H、I
都是黑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用途为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7.某KNO3复合肥中含有少量K2CO3,为测定复合肥中KNO3的质量分数,技术人员取13.5g复合肥,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质量与所用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计算:
﹙1﹚复合肥中KN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2﹚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18.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
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加入100克MgSO4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滤液质量为176.7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
+MgSO4=
BaSO4↓+MgCl2,求: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克;
(2)原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19.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出MgCl2、KCl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为了测定其中KCl的质量分数,现进行如下测定:取混合物样品19g,向其中加入100g水,完全溶解后,滴加K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K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混合物样品中KC1的质量分数。______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______
参考答案
1.D2.B3.B4.B5.D6.C7.B8.A9.C10.A11.D12.D
13.(1)>;Ca(OH)2+CO2=CaCO3↓+H2O
(2)碳酸氢钠溶液也显碱性
(3)碳酸钠
(4)2NaHCO3Na2CO3+H2O+CO2↑
(5)C
14.Ba(NO3)2
2HNO3+
Ba(OH)2=Ba(NO3)2+2H2O;Ba(NO3)2+H2SO4=
BaSO4+
2HNO3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或变浅)
15.O2HCl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BF
16.CO3CO+Fe2O32Fe+3CO26HCl+Fe2O3=2FeCl3+3H2O
17.89.8%
7.3%
18.23.3
20.8%
19.5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