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行动是
A.陕北起义震惊全国
B.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D.共进北京推翻明朝
2.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的闭塞,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3.据史书记载:御史大夫“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在汉朝时,和“风霜之吏”拥有相似权力的官职是
A.太尉
B.刺史
C.丞相
D.军机大臣
4.“友好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人物活动能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列著作及其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
A.《本草纲目》——张仲景
B.《天工开物》——宋应星
C.《三国演义》——诸葛亮
D.《西游记》——孙悟空
6.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反映了
A.古代制度的成熟
B.专制皇权的强化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地方权力的削弱
7.明清统治者除了以特务统治、文字狱、军机处、八股取士来强化君主专制外,也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了对外交往、巩固了国家统一,比如
①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立驻藏大臣管理西藏事务
④派遣戚继光抗倭保障沿海安全
⑤发动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侵略
⑥发动戊戌变法救国图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8.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
(
)
①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②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③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9.《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
A.扩大六部权力
B.改革丞相制度
C.扩大地方权力
D.加强君主专制
10.紫禁城(今故宫)的设计者是( )
A.鲁班
B.李春
C.李冰
D.蒯祥
11.某中学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找到了以下材料(见表格),请给你为材料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序号
历史事件
1
设置台湾府
2
设伊犁将军
3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4
发动雅克萨之战
A.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繁荣
C.明朝边疆治理与对外关系
D.中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
12.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A.加强了经济交流
B.发展了交通技术
C.树立了明朝国威
D.促进了政治交往
13.以下帝王中,通过推翻少数民族对中原的统治,建立新王朝的是
A.李世民
B.赵匡胤
C.忽必烈
D.朱元璋
14.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15.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时的措施是
A.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
B.废除了丞相
C.设特务机构东厂
D.设立军机处
16.如果研究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询的主要文献是
A.《梦溪笔谈》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17.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对达赖、班禅进行册封
C.驻藏大臣
D.西藏自治区
18.女真人欲主关内,为了缓和中原人民对“金”这一朝代名称的抵触心理,于是1636年改国号为清。这时的皇帝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皇帝
D.康熙皇帝
19.《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宋应星
B.徐光启
C.徐霞客
D.李时珍
20.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
①设置驻藏大臣
②郑和下西洋
③雅克萨保卫战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21.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是什么朝代?面对辽阔的疆域,他所制定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是什么?
(2)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3)明朝倭寇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16世纪中期,奉命组织抗倭的著名将领是谁?
(4)清朝前期,顺治,康熙和雍正三位皇帝分别是怎样密切与西藏关系的?
22.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什么?当时为巩固统一,统治者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3)试举一例,淸朝前期统治者针对国内分裂势力的具体举措。
(4)目前祖国尚未完全统一,“台独分裂势力”还很猖獗,请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3.民主化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檐曝杂记》
材料二:“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1735-1795在位)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材料五: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军需房”指清朝的哪个政治机构?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英王的权力有何不同?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的内容应出自英国的什么文件?
⑶据材料四判断,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探索主要是学习西方的什么?
⑷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文献的性质。
⑸试依据上述五则材料,分析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
24.简答题.
(1)写出与曹操相关的两次战役是什么?各有何作用?
(2)请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那些方面的措施?
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B
6.B
7.B
8.A
9.D
10.D
11.A
12.A
13.D
14.A
15.D
16.B
17.C
18.B
19.D
20.C
21.(1)元朝;行省制度.
(2)澎湖巡检司.
(3)戚继光.
(4)顺治皇帝接见五世达赖,授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接见五世班禅,授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的制度.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
22.(1)秦朝;统一了文字。
(2)将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3)乾隆帝时,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4)实现统一。理由:自古以来,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长期的,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民心所向。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23.⑴军机处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⑵君主专制
;君主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权利法案》
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⑷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⑸从专制走向民主。
24.(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3)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使封国越分越小
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大规模武力反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