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制造平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2 制造平衡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1 15:2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制造平衡》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科学》教科书/大象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

题:生活中的机械

时: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制造平衡》是在《机械是什么》这一整体感知机械的基础上,具体感知天平和杠杆的平衡。两个平衡游戏的引入,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自然而然地明白平衡需要条件,实验需要记录,然后顺利过渡到利用杠杆尺研究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的条件。此处出示了第一组较为简单的实验数据,为《我能撬起地球》中杠杆省力的研究再次做了实验与记录数据两方面的铺垫。
2.教材分析
《制造平衡》是在小学科学《生活中的机械》的基础上教学的。在第一课时中,学生通过机械的认识学习,已经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杠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兴的实验器材,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但由于制造平衡的规律比较抽象,只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理解不了的,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才行。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制造平衡过程中,分享表达交流自己发现的平衡规律,从而感受到科学与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科学课学习,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由于制造平衡比较抽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会偏向于表面化,而只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理解不了的,因此应指导学生深入做实验探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才会发现制造平衡的本质规律。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好的方法。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能力培养。二、学习目标
1.通过眼睛的观察,学习了解杠杆的构造。
2.经历观查猜想——实验探究——收集数据——表达交流——得出结论的过程。
3.发现制造平衡的规律。
4.体会到生活中的科学乐趣,培养持续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平衡的实验过程。
难点:分析、整理数据归纳出杠杆平衡的规律。
四、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
知道平衡状态、并认识相关的实验器材
目标1
会设计并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目标2
能将所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
目标3
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目标4
5、教具、学具准备
1.杠杆尺、钩码、实验数据记录表、自制小扁担等
2.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
1.带领学生制作并观察自制小扁担的平衡游戏。2.师板书制造平衡。
自己尝试让自制小扁担在不同的条件下均保持平衡
感受什么是平衡
认识实验器材
1.带学生认识支点,平衡螺母,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2.为学生示范挂钩码的方法。
学生同桌之间根据实物说出各部分的名称;自己尝试挂钩钩码。
认识器材
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探究制造平衡的规律。老师先带一个学生制作一个平衡试验,先打破杠杆的平衡,再请一名同学重新使杠杆平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制造平衡,并收集六组数据。
通过动手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一种情况有多种可以平衡的办法。
分享交流数据
每组选出两组典型数据,收集在黑板上。
对这么多数据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让学生明白,杠杆的平衡,与格数和钩码数有关
发现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有的数据左边的格数与右边的格数相等,左边的钩码数与右边的钩码数相等;当左右两边的格数不相等时,左右两边的钩码数也一定不相等,但是却都能制造平衡。
得出结论
根据所有的数据找出满足这些数据的平衡规律。
小组讨论,找出平衡规律
找出平衡规律
能引导学生正确找出制造平衡的规律
左边(格数X钩码数)=右边(格数X钩码数),并让学生验证。
学以致用
杠杆左边第三格挂四个钩码,根据我们得到的制造平衡的规律,你能找到多少种平衡的方法?(规定时间)
同桌交流,找出尽可能多的平衡方法。
学会运用杠杆平衡规律。
生活中运用到杠杆的地方有哪些?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杠杆。
能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
升华提高
探探和究究玩跷跷板,探探20千克,究究40千克,如图所示怎么选择位置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思考并解答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左边
右边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制造平衡
左边
右边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