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下雨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15 下雨啦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1 16:3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下雨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2、会做雨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3、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4、体会到与人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教学难点:会做雨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玻璃片、酒精灯、烧杯、水、石棉网、三角架、打火机
导人。
(
l
)谈话:听雨声,猜天气。
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请大家想一想,下雨前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
2
)提问:你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
(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交流自己的想法)
2、做雨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
l
)教师演示: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A、将三角架摆放在桌子的中间,放上石棉网(实验仪器轻拿轻放)
B、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C、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的中间,轻轻的放在烧杯上(注意:拿玻璃片时,小心划伤手;在使用试管夹夹玻璃片的时候,四只长指握住长柄,拇指握住短柄)
D、点燃酒精灯,平移到三脚架的下面(注意:点燃酒精灯时,不要倾斜,要注意安全)
E、观察现象
(
2
)提出实验要求:小组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
3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
4
)集体交流实验现象。
(
5
)小组讨论:实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
6
)集体交流讨论结果。
(7
)推想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请你们联系上面的实验现象讨论,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l
)分小组讨论:
2
)集体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
3
)出示有关雨的形成的微课,让学生观看。
3、总结与拓展。
(
l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2
)布置课外探究:关于雨,你想了解什么问题?请同学们查查资料,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观察对象
加热后出现的现象

水冒泡
有“白气”
玻璃片
雾状小水珠
水和玻璃片之间
有“白气”上升
烧杯壁
有小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