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12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1 17: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按实际体验→提出问题→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实施教学全过程。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科学发现的角度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科学解释。
本课共分三个部分:
1.学生根据经验描述玩跷跷板这一有趣的事情。
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不同的表述。教材第40页上面三幅图,分别展示了跷跷板的不同玩法。第一幅图中,两位学生的个子一样,体重基本相同,他们离跷跷板中心的距离相等;第二幅展现了“个子差别很大的人在一起玩跷跷板时”的情景,个子大身体重的离跷跷板中心近,个子小身体轻的离跷跷板中心远;第三幅中展示了“一个人和两个人在一起玩跷跷板时”的情景,人多的一边较重,离跷跷板中心近,人少的一边较轻,离跷跷板中心远。
2.研究杠杆尺特点,使学生知道像杠杆尺和跷跷板这样的装置叫做杠杆,并且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确平衡的条件。
课文以两个问题引入探究过程,①“和与自己个子差别较大的人玩过跷跷板没有?”②“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教学时,要尽量引导学生提出类似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杠杆,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分析研究杠杆的作用。
教材在这一部分共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指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杠杆。教材举了“杆秤称重物”、“托盘天平”、“用扁担挑水”、“吊车起重”四个例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表述物体平衡的道理,如:“杆秤称物体时,物体离中心点近,秤砣像钩码一样找到离中心点距离适当的位置使杆秤平衡,从而通过视读刻度的方法称出物体的重量;挑水时,重的水桶一边离中心点(人身体)近,轻的水桶离中心点(人身体)远,能保持平衡;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离中心点一样近,因此天平平衡时两边的重量相等;吊车吊重物时,吊车离中心点近质量大,重物离中心点远质量小,就像杠杆尺平衡时一样。”学生只要表述出大概意思即可,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重力点等概念,教材中没有明确出现,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教学需要,相机点拨。
第二个环节教材提出“改变一边的物体离杠杆支点的距离,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杠杆的作用展开研究。
学情分析
跷跷板是校园里学生最为熟悉的活动设施之一,“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是在玩跷跷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对此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杠杆的认识比较模糊,通过跷跷板与杠杆的联想,激发学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困难在于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作用。
学习目标
1.知道杠杆尺平衡的条件,理解杠杆的作用,并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设计研究方案,利用简单器材,有步骤地进行关于杠杆作用的研究实验。
3.关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杠杆及其作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杠杆尺的不对称平衡,解决小个子和大个子玩跷跷板的问题。
难点: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总结得出杠杆平衡的原理。
评价任务
1.解决小个子和大个子玩跷跷板的问题。
2.认识杠杆的作用,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或图片。
学具准备:平衡尺、钩码、字典、直尺、固体胶,杆秤,扁担,羊角锤,火钳等。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你们喜欢玩吗?
那么,我来出个谜语,你们猜一猜是什么玩具?
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
虽然马儿不会跑,两人骑得笑嘻嘻。
2、同学们,你们喜欢玩跷跷板吗?
想一想,你们是怎样玩跷跷板的?小个子能和大个子玩吗?
板书课题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3、课件展示校园里学生玩跷跷板的场景
让学生仔细观察,
为什么个子差别很大的人,也能在一起玩跷跷板呢?看看有什么发现,猜测原因
4.教师提问: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类似小个子和大个子玩跷跷板的现象很多,说说这些现象中,两边物体平衡的道理是什么?(课件展示教材第42页场景)
5.学生汇报后提问:如果杠杆已经平衡,这时改变一边的物体离杠杆支点的距离,会出现什么情况?
二、推断与假设
1.小组讨论: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观察讨论后,把小组一致同意的意见向全班汇报。
2.学生独立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杠杆有什么样的作用?把自己的推测写下来。
三、制定研究方案,展开实验探究
1.小组用杠杆尺和钩码做平衡实验,收集“能使杠杆尺平衡有多种方法”的事实,想办法让杠杆尺达到平衡,每做完一次平衡,都要记录实验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
2.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实验设计,各组讨论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包括词典、直尺、固体胶。羊角锤起钉子。
3.各小组进行杠杆撬动重物的实验,研究其工作原理,记录实验结果。启发学生想办法改变杠杆的形式,自行研究。
4.各小组还可在老师指导下自行设计其他可行的实验,研究材料还可以扩充,
四、总结与交流
1.学生总结杠杆的作用,把记录表和用字典做实验情况对比。
2.学生将实验结果与推测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以获得一些杠杆的基础知识,认识杠杆的作用:①有传递力的作用;②杠杆有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③当支撑物靠近手时费力;④当支撑物靠近重物时省力。)
教学中,不要硬性规定学生一定要得出以上结论,并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说法把结论概括出来并填到方框里。
五、拓展与应用
1.请学生谈一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并出示课件)
2.判断日常生活中的几种杠杆——钉锤、火钳、秤、剪刀是省力还是费力,为什么?教师拿出实物让学生看一看。
3.利用杠杆设计一个省力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六、板书设计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
像杠杆尺和跷跷板这样的装置叫做杠杆。
认识杠杆的作用:①有传递力的作用;
②杠杆有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
③当支撑物靠近手时费力;
④当支撑物靠近重物时省力。)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设计意图是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入新课的学习,即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两个平衡尺的研究活动,着重利用好多种图例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杠杆概念。
这节课当中可以看出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亲自动手实验,小组合作学习,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结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