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 2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3课时+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 2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3课时+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1 15:4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
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2.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资料补充: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们的故乡去,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
点拨:注意读诗要强调字与字之间的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
2.指名朗读,教师点评,并进行范读。
指导读法:我们读古诗文,光有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来。(再次练习朗读)
3.借助注释,结合你自己的感受,谈谈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影响和感受。
三、精读古诗,品读感悟
1.学习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好好读读一二两句,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秋天的雨会带给人什么感觉?
雨带给人惆怅、凄凉。
“楚山孤”,楚山会觉得孤独寂寞吗?这楚山之所以“孤独寂寞”,正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觉得那楚山也带上了重重的心事。板书:孤
(3)指导朗读。
一场“寒雨”一片“楚山”,悄然传递了缕缕情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同学们又该怎样读这两句呢?
读出了这份离别时的惆怅;读出了诗人的哀伤;读出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
2.学习三四两句,感受高洁的情怀。
送别友人哀伤通常是人之常情,但请同学们看这两句。(出示后两句诗)
(1)指名读。
(2)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志。
(3)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4)小练笔:诗人想向亲友表达什么?
(5)感情吟读: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诗人的心声,感受诗人玉洁冰清的节操。
3.配乐吟诵古诗。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古诗学到这,你觉得这仅仅是一首一般的送别诗吗?它和其他的送别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托物言志)
2.小结:古人有不少有识之士,留下了很多托物言志的优秀诗篇,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这一类诗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著名的大将军,他就是西汉名将李广。李广驻守边疆的时候,让敌人闻风丧胆,号称飞将军。这节课,我们就可以从唐代诗人卢纶笔下的古诗《塞下曲》中,领略这位飞将
军的风采!
2.简介作者:卢轮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卢轮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古诗读几遍,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古诗的停顿。
2.检查学生的读诗情况,指名读。作出评价。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古诗
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总结。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哪个词、哪句诗的意思?
(2)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土们的弓和刀。
四、品味古诗
1.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
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2.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
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土们奋勇的精神。
3.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五、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一、观画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你觉得画得怎么样,画中的梅花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注意把话说完整。
2.这幅画是元末书画家王冕的《墨梅图》。王冕在这幅画的空白处还题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言题画诗——《墨梅》。看着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古诗
1.初读指导,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2.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1)指名试读。
(2)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義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辯的痕迹。
(3)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梅花?从哪里可以看出?
(4)诗中讲的是什么颜色的梅花?世上有墨梅吗?
(5)这画上的墨梅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6)理解诗句的意思。
(7)墨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8)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1)指名试读。
(2)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3)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人间。)
(4)进一步理解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4.学生讲解整首诗的意思。
5.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试读。
三、学诗知人
1.画是无声诗,诗是无声画。王冕想通过这幅画告诉人们什么呢?其实读诗就是读诗人,你还知道哪些王冕的故事?
2.学生汇报有关王冕的故事。
3.听了这几个故事后,你发现王冕和梅花有什么的联系?
4.后人对王冕的评价:“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净白无暇、冰清玉洁的墨梅。
5.墨梅寄托着王冕的情怀,诉说着王冕的志向,表面写某一事物,其实是在寄托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四、拓展延伸
1.王冕人称“梅花屋主”一生写了一百多首梅花诗,你还收集了那些?
2.读着这一首首描写梅花的诗,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盛开的繁梅,正傲立于风雪之中,幽幽的散发着它的清香。它就像王冕一样,面对人生的不如意,面对世俗的诱惑,都保留着一种清高的气节,拥有一颗
清亮的心灵,愿同学们都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板书设计】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清气
【教学反思】
诗歌学习不同于其他课文,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学习感悟,提高语文素养。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提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以及对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如此下来,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开阔了视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从容地引导学生,把思考、发言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