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7下生物 7.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同步练习(含答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7下生物 7.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同步练习(含答案) (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11 13:5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通过下列哪项可完成肾脏的泌尿功能?
A.肾小体和肾小管的活动
B.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活动
C.肾小体、集合管和输尿管的活动
D.肾单位和输尿管的活动
E.以上全不是
2.当肾动脉压由120mmHg(16kpa)上升到150mmHg(20kpa)时,肾血流量的变化是: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无明显改变
D.先增加后减少
E.先减少后增加
3.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A.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E.神经–体液调节
4.肾脏球旁细胞的生理功能是:
A.分泌血管紧张素
B.分泌肾素
C.分泌醛固酮
D.分泌前列腺素
E.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
B.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超滤液量
C.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D.一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尿量
E.两侧肾脏每分钟的血浆流量
6.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率为:
A.100ml/min
B.125ml/min
C.150ml/min
D.200mi/min
E.175ml/min
7.对肾小球滤过起决定性作用的结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
C.基膜层
D.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E.以上都不是
8. 超滤液中葡萄糖含量:
A.高于血浆
B.低于血浆
C.与血浆相同
D.与小管液相同
E.与终尿相同
9.关于滤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越高,滤过段越长
B.肾小球毛细血管入球端血压远高于出球端血压
C.肾小囊内压有可能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D.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全段都有滤过
E.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不可能为负值
10.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A.入球小动脉血压
B.出球小动脉血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D.全身动脉血压
E.肾动脉血压
11.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的因素是:
A.全身动脉血压升高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肾小囊内静水压升高
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12.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A.注射大量肾上腺素
B.肾交感神经兴奋
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
E.注射血管升压素
13.肾炎出现蛋白尿是由于:
A.血浆蛋白浓度升高
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C.囊内压降低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滤过膜的带负电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14.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是:
A.注射血管升压素
B.注射大剂量高渗葡萄糖液
C.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D.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E.注射甘露醇
15.一般情况下,肾小球的滤过率主要取决于:
A.全身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
B.滤过面积的改变
C.囊内压的改变
D.滤过膜的通透性
E.肾血浆流量的改变
16.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般只发生在入球端毛细血管段的主要原因是:
A.出球端毛细血管血压过低
B.囊内压逐渐升高
C.毛细血管内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
D.肾小囊内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
E.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逐渐升高
17.下述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血浆蛋白质浓度降低
18.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B.血浆蛋白减少
C.肾小球的血浆流量增加
D.近端小管重吸收量增加
E.肾小囊内压降低
19.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囊内压升高
C. 血压降至90mmHg
D. 滤过膜通透性增大
E. 有效滤过面积减少
20.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囊内压升高
C.滤过膜的通透性降低
D.肾小球滤过总面积减小
E.肾血流量减少
二、问答题
1.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2.试述肾小管泌H +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C 43.B 5.B 6.B 46.A 7.B 48.C
8.C 9.E 10.C 11.C 12.C 13.E 14.C 15.E 16.E 17.B
18.A 19.C 20.D
二、问答题
1.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1)肾小球的滤过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的囊腔形成超滤液。(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某些成分又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转运至血液中。(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小管上皮细胞可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小管液经过上述过程后形成的尿液称为终尿。
2.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可因部位不同而不同:(1)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是①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②与H+的分泌相耦联。由Na+主动吸收建立起电化学梯度,小管液中Na+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经同向转运体耦联转运进入上皮细胞而被重吸收,或由管腔膜上的Na+-H+交换体进行逆向转运。(2)近端小管后半段Na+的重吸收通过①跨上皮细胞途径:过程同前半段,经Na+-H+交换转运入细胞;②细胞旁路:由于近端小管HCO3﹣和水的重吸收多于Cl﹣的重吸收,使后半段小管液中Cl﹣高于管周组织间液,Cl﹣顺浓度梯度经细胞旁路(通过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被重吸收回血。由此造成电位梯度,Na+便顺电位差而被动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