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 课件+教案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下册 课件+教案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北京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6-11 20:14:06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三年级
数学
2
我们班有
的同学
7
参加了田径队。
7
还有3的同学参加了合唱团。
(如果每人只参加一个社团)
参加田径队与合唱
团的同学一共占全
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除了合唱团和田径队的同
学外,参加其他社团的同
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参加合唱团的同学比参
加田径队的同学多占全
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如果每人只参加一个社团)
2
我们班有
的同学
7
参加了田径队。
7
还有3的同学参加了合唱团。
+
2
3
7
7
如果每人只参加一
个社团,参加田径
队与合唱团的同学
一共占全班人数的
几分之几?
问题:参加田径队与合唱团的同学一共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
+
3
=
5
7
7
14
+
=
2
3
5
7
7
7
2
3
7
+
7
=

学习任务单
1.独立探究:2+3
=
7
7
2.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7
7
2
+
3
=
=
5
7
2+3
7
2
7
3
7
5
7
2
7
3
7
5
14
2
+
3
=
5
7
7
14
2
7
3
7
5
14
2
+
3
=
5
7
7
14
我们班有2的同学
7
参加了田径队。
7
还有3的同学参加了合唱团。
除了合唱团和田
径队的同学外,
参加其他社团的
同学占全班人数
的几分之几?
如果每人只参加一个社团,参加
合唱团的同学比参加田径队的同
学多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参加合唱团的同
学比参加田径队
的同学多占全班
人数的几分之几?
3
-
2
7
7
1
-
3
-
2
7
7
除了合唱团和田径队
的同学外,参加其他
社团的同学占全班人
数的几分之几?
学习任务单
1.独立探究:?
?
?=
?
?
1
?
?
?
?=
?
?
2.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3
-
2
=
1
7
7
7
=
1
7
3
-
2
=
3-2
7
7
7
1
-
2
-
3
=
7
7
7
7
=
2
7
7-2-3
7
1
-
2
-
3
=
7
-
2
-
3
=
7
7
7
7
7
1-
2
-
3
=
2
7
7
7
观察2+3
=
5,
3
-2
=
1
,1-3
-2
=
2,你有什么发现?
7
7
7
7
7
7
7
7
7
1.看图填一填,算一算。
4
2
4
4

1
)+
(
)
=
(
3
)
1.看图填一填,算一算。
?
2
?
?
?

?
)-
(
)
=
(
)
1.看图填一填,算一算。
6
一块月饼,吃了5,还剩下(
)。
?
?
2.先提出问题,再解答。
3
4
7
8
+
8
=
8
两天共铺了这条路的几分之几?
2.先提出问题,再解答。
今天比昨天多铺了这条路的几分之几?
4
3
1
8
?
8
=
8
2.先提出问题,再解答。
3
4
1
1
?
8
?
8
=
8
还剩这条路的几分之几没铺?
3.解决问题。
小明两次喝完一杯果汁,第一次喝了这杯果汁的
9
5,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喝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
3.解决问题。
分母不同的分数
加减法怎样计算?
我会做分母相同分数
的加法和减法了。
利用旧知识解
决了新问题。
课后作业:数学书第64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3.在下图中,汽车占(
),飞机占(
),轮船占(
),合
?
?
?
起来是(
)。第六单元第4课时: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北京版
一、教学背景简述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并理解同分母分数(分母不大于10)加、减法的算理,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的计算,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意义,会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意义对于学生而言是有一定经验的,但理解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道理对于三年级学生是比较抽象的,又由于学生受整数加减法经验的负影响,容易把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看成是“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如何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让抽象的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理解起来更容易些呢?基于以上的思考,形成了本课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猜想结果,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分数的感觉。
2.探究交流,建构新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借助直观和分数意义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对于计算方法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利用直观,巩固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一方面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另一面是深化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感觉。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分母不大于10)。(重点)
2.在经历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解决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难点)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同学们好,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这是我们班同学参加社团的情况,请同学们看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1.读取信息,提出问题
信息:我知道了班里有的同学参加了田径队,有的同学参加了合唱团。
提问:如果每人只能参加一个社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参加合唱和田径队的同学一共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参加合唱团的同学比参加田径队的同学多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引发思考,猜想结果
提问:想一想,+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需要研究研究。请同学们看学习要求。
预设:
+
=
+
=
(二)探究交流,建构新知
1.互动交流,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1)出示任务,自主探究。
活动一:
学习任务单
1.独立探究:
+
=
2.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2)交流分享,理解算理
我们来听一听大家的想法吧。
①学生作品1:具体实物的方法理解。
②学生作品2:直观图的方法理解。
③学生作品3:分数组成的方法理解。
(3)归纳小结,强调格式
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思考的过程,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2份表示参加田径队的同学,其中的3份表示参加合唱团的同学,那么参加合唱团和田径队的同学一共是5份,而7份中的5份,就是,所以+等于。那我们在书写时,注意格式。
课件演示过程。
(4)对比错例,深化理解
提问: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
+
=
,想一想
+
=
对不对呢?
借助分数意义理解
①通过直观图理解,第一幅图表示,第二幅图表示,第三幅图表示,两个数的和比其中的一个加数大,+的和应该比大,从图中看出,比小,所以结果不可能是。
2.迁移类推,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
我们一起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对于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你能借助经验解决吗?
(1)出示任务,独立完成。
活动二:
学习任务单
1.独立探究:
-
=
1-
-
=
2.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2)交流分享,理解算理。
我们先来看一看“
-
”这道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作品4:分数组成的方法理解。
师:他用推理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分析的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借助图形来验证验证。
师:我们接着看下一题:“1-
-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作品5:分数单位个数理解。
观察直观图理解。
结合算理,演示计算过程。
(3)观察比较,感悟算法。
同学们看,(出示:
-
+
,1-
-
)这些是我们刚刚研究过的式子,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①分母相同,分子不同。
②分母相同表示平均分的份数相同,说明每1份的大小相同。分数进行相加或相减时,分母不变,把表示的份数相加或相减,就是把分子相加或相减。
(4)总结方法,揭示课题。
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或相减时,因为他们平均分的份数是一样的,所以分母不变,只把表示的份数相加或相减,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简单分数的加减法问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看图填一填,算一算。
(
)+(
)=(
)
(
)-(
)=(
)
一块月饼,吃了,还剩下(
)。
2.先提出问题,再解答。
①两天共铺了这条路的几分之几?
列式是
+
②今天比昨天多铺了这条路的几分之几?
列式是
-
③还剩这条路的几分之几没铺?
列式是1-
-
3.解决问题。
小明两次喝完一杯果汁,第一次喝了这杯果汁的,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喝这杯果汁的几分之几?
学生作品6:
学生作品7:
在对比中分析、理解。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梳理
学生畅谈收获和问题。
教师课堂小结。
2.作业布置
1.数学书第64页第1题,看图填空。
2.数学书第64页第2题,直接写出得数。
3.数学书第64页第3题,先提出问题,再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