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但有的人的名字往往反映了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生的叫“马文革”、“李红卫”等。按照这一逻辑去推断,“刘援朝”应该出生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8年
D.1967年
2.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此制度是指
A.基层民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3.国外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
)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B.实现了土地私有向集体所有的转变
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重要原因是
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
B.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完全没收
D.赎买
6.建国初期,为处理蒋介石国民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条约。新中国采取的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是
A.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B.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2013年1~7月份,我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3
832亿元,其中民间投资额比重占63.9%。这体现了私营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被明确肯定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9.下表是某同学收集整理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数据: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比上年增长
-9.6%
-4.2%
9.2%
11.9%
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1971年后国民经济开始回升
③周恩来、邓小平纠“左”有助于经济的恢复
④“文革”主要在政治领域,对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
11.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这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A.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
D.加快了三大改造的步伐
12.据一位美国济学家估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738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959年的1234亿元,增长了70%。相比之下.1959年到1970年只增长了30%。导致后一时期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这动
B.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停止对华援助
C.“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D.持续的政治运动中冲击经济建设
13.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该法是对以往规定的重大发展,如从强调优惠到强调保护,从投资有所限制到大幅放宽。下列对该法颁布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①“九二共识”达成②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脚步加快
③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及具体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热词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15.据有关资料显示,1944?1960年的10多年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11笔数额比较大的贷款,这些贷款中的很大一部分用在了军事和国防建设上,约占贷款总额的73%,只有约27%用在了经济建设上。这一结构反映出当时我国
A.与苏联友好关系的稳固
B.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C.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D.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又积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7.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8.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生的两件不大不小的事件,使中国开启了新的纪元,这就是广东农民的逃港潮和安徽农民的包产到户。这两件事表明
A.时代需要对外开放
B.改革开放的序幕被揭开
C.对内改革势在必行
D.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
规定户口登记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七项内容,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乡流动。这一举措
A.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B.稳定了国民经济的基本结构
C.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D.标志着中国的户籍制度形成
20.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共历时4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该现象主要表明
A.新中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
B.“一五”计划重点借鉴了苏联建设模式
C.中共注意防止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倾向
D.“一五”计划的制定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
21.下表为某一时期北京市建设成就统计资料(单位:亿元)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项目
1949年
1957年
社会总产值
3.8
35.7
国民收入
1.9
14.3
工业总产值
1.7
19.1
农业总产值
2.1
5.0
社会商品零售额
2.8
17.1
①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②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
③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④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要加大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要借鉴苏联的经验
C.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营经济发展
D.保存私营经济,利于形成竞争机制
23.1980年5月,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充分肯定了安徽凤阳在农业生产上的做法。他所肯定的做法是
A.改社建乡
B.包产到户
C.分田单干
D.政企分开
二、简答题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请回答
(1)中共八大为这一探索作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的决定?
(3)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有何重大意义?
(4)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5.列举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26.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2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回答:
(1)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重大失误?
(2)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A
6.A
7.D
8.D
9.B
10.C
11.A
12.D
13.B
14.B
15.D
16.A
17.C
18.C
19.A
20.A
21.A
22.D
23.B
24.(1)主要矛盾,中心任务。
(2)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6.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而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体化、系统化,这就引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形式:家庭承包经营(或家庭联产承包,或包产到户,或包产到组),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