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右图表示某个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
之间的关系,图中的①所代表的成分名称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松树生活在干旱的地方,其根部能够分泌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这说明(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无关
4、某地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A→B→C→D
B、A→B→C
C、B→A→C→D
D、A→C→B→D
5、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看成(
)
A、一条食物链
B、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C、一个食物网
D、动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荣成天鹅湖
B、环翠楼公园
C、乳山河
D、昆嵛山上一棵千年银杏树
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根深叶茂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大雁南飞
D、秋风扫落叶
8、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B、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
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
D、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9、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园林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10、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
C、
酸雨会引起水俣病
D、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
11、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玉米的
作用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
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2)此生态系统中,人、猪、鸡和玉米之间通过
关系形成食物链。请写出一条食物链(至少包含三个环节):
(3)在此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是腐生的,它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4)若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最后进入人们的餐桌。
1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中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草属于,兔、鼠、鹰等动物属于。
(2)该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
(3)位于食物链中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
(填植食性或肉食性)动物。
(4)如果该环境中鹰大量减少,在一段时间内蛇的数量将会
。
13、实验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小河中几种不同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并请环保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的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测定。其结果见下表:
(l)根据表中信息推断5种生物之
间的关系(以食物链或食物网形式表示)。
(2)如果大量含有氮、磷的污水流
入河中、引起小球藻等浮游植物快速繁
殖,在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
的影响可能是
。而当小球藻爆发性繁殖时,不仅会导致其他生物的死亡,也会有大量的小球藻死亡。这些死亡的生物在的分解作用下、导致更多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3)研究表明:甲基汞对人类的危害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而且环境中任何形态的汞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剧毒的甲基汞。环境中的甲基汞主要是由汞及其化合物在水体、土壤中经微生物作用产生的,它能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
,最终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
(4)日常使用的电池不少种类含有汞,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1、C
2、A
3、C4、A
5、B
6、D
7、B
8、C
9、D
10、C
11、(1)光合
递减
人
(2)吃与被吃
3
“玉米→猪→人”等
(3)细菌(真菌、甲烷菌)分解者
(4)食物链(食物网)
12、(1)生产者
消费者
(2)5食物网
(3)植食性
(4)增加(或“先增加后减少”)
13、(1)如右图(2分,每有一处字母或箭头错误扣1分)
(2)水蚤、河蚌的食物丰富,数量增加细菌等微生物(分解者)
(3)生物富集(4)尽量不使用含汞的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分类回收处理等(只要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⑤《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同步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农民
B、玉米
C、土壤
D、耕牛
3、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
4、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蝗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
B、鲫鱼身体呈梭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
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
5、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这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A、
B、
C、
D、
6、“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竞争
C、共生
D、捕食
7、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项是消费者( )
A、蘑菇
B、野兔
C、阳光
D、牧草
8、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B、望梅止渴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沙漠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
9、如图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青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10、2012年3月31日晚8点30分~9点30分,全球共14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图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B、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碳酸钙的形式循环
11、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流干涸致使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D、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1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作为下列哪项的实例(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
13、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
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
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14、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蝗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发现
B、鲫鱼身体呈梭形,有利于游泳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
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
15、外来物种入侵将造成的危害是( )
A、仅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B、仅对野生动、植物造成危害
C、仅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D、对生物多样性,农、林、牧等环境,甚至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6、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7、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组别
裸地组
草地组
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69.7%
(1)比较裸地组和草地组两组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2)比较草地组和灌木丛组两组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选:C
选:B
选:B
选:A
选:D
选:B
选:B
选:C
选:B
选:C
选:C
选:A
选:D
选:A
选:D
选:C
答案为: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即植物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
植物越多,其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