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19课《登勃朗峰》
课时同步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徙(tú)??????脑髓(suǐ)?????头晕目眩(xuán)
B.满腔热忱
(zhēng)?狭隘(yì)??????干涸(hé)
C.拈轻怕重(zhān)???澄澈(chè)?????蜷伏(quán)
D.庇护(bì)????????姊妹(zǐ)??????随声附和(hè)
2
.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诘责?荧光?愚钝?油光可签
B.劳碌?燥热?秀颀?不缀劳作
C.馈退?颓唐?滞留?眼花潦乱
D.犀利?猝然?踌躇?意趣盎然
3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海燕之歌》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春天的旋律》,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著有长篇小说《母亲》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来说,红脸代表忠勇;黑岩代表猛智;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银脸代表神秘。
C.《云南的歌会》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这篇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歌唱场景。
D.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其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辨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了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4
.
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
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5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
C.“夏满芒夏暑相连”点出了夏天的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D.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粱实秋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③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城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園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溃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④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五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故行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⑤有一天,徐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辨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⑥“xxx!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⑦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⑧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⑨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
(10)徐先生的朗诵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挪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11)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給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袁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功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12)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6
.
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狞笑(____)????
②愕然(____)????
③踱着(____)???
④绷着脸(____)
7
.
徐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凶”,你能说一说徐先生的“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8
.
第④段中“糟糕的情形”指什么?徐先生的“正当防卫”又是出于怎样的心理?
9
.
你如何看待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一事?
10
.
选文第⑩段中,“咬牙切齿”一词是什么意思?它在表现人物上有什么作用?
11
.
选文第(11)段,从给“我”删改作文的内容上看,你认为什么样的作文会得到徐先生的推崇?
12
.
统观全文,第③段中对徐先生相貌、习惯的丑化描述是否与后文“我”对先生的欣赏、敬慕之情相矛盾?如何理解这样的写法?
三、语言表达
13
.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某班级创办了一个“文学泡泡”网站,其中“泡泡拍”这个栏目的点击率很高。如果你是版主,请你做以下一件事:“泡泡拍”将拍卖著名文学作品中的三样物件,请你选择其中一件,仿照示例,写一段广告词,不超过60字。
物件:金箍棒(《西游记》)、人力车(《骆驼祥子》)、绿色礼服(《最后一课》)
示例:鹅毛扇(《水浒传》)——人称“小诸葛”的吴用,轻摇着这把鹅毛扇,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
四、其他
14
.
解释词语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颓唐:(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
触目伤怀:(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三、语言表达
1、
四、其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