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8.1海洋化学资源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8.1海洋化学资源 课件(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6-11 16:0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你知道海水中有哪些
丰富的
资源吗?
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一、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
2.海水中含有哪些盐?含量最多的盐是什么?
从“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从“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海水中主要含有4种金属离子:Na+、Mg2+、Ca2+、K+;两种酸根离子:Cl-、SO42-。
2、海水中主要的盐:NaCl、Na2SO4、MgCl2、MgSO4、CaCl2、CaSO4、KCl、K2SO4。
3、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粒子:
海水中含量最的盐:
含量最的酸根离子:
水分子(H2O)
NaCl
Cl-
金属镁Mg——镁元素(“国防元素”)
金属镁是最轻的结构金属材料之一,又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切削性好、易于回收。
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
镁条和镁粉用于制造闪光灯、照明弹、焰火。
简单表示利用海水制取镁的过程为:
石灰乳
盐酸
通电
海水或卤水

氢氧化镁

氯化镁


(熔融状态)
(过滤)
(蒸发结晶)
海水中提取金属镁
涉及到的化学反应:
MgCl2
+
Ca(OH)2
=
Mg(OH)2↓
+
CaCl2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一定要记住哦
讨论:
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为什么不直接将海水进行电解来制取金属镁呢?
①海水中氯化镁含量很低(将MgCl2富集起来)。
②海水是混合物,含有杂质而得不到纯净的金属镁,只有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纯净物)才能得到单质镁
(除去其它杂质)。
从海水中提取镁时,选用石灰乳作沉淀剂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石灰乳价廉易得
CaO + H2O
=
Ca(OH)2
海洋化工产品
从海水中提取溴素产品
二、海底矿物
常规化石燃料
锰结核
1、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CH4·xH2O)
可燃冰的形成:
由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可燃冰的物理性质:
白色、冰状固体(形似白雪)
可燃冰燃烧时产生的能量多,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弃物,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和“21世纪能源”。
2、多金属结核—锰结核
锰结核含有锰、铁、镍、铜、钴、钛等20多种金属元素,全世界金属结核总储量可达30000亿吨。
锰结核分布在世界各大洋水深2000m~6000m处的洋底表层(深海矿藏)。
锰结核
四、海水淡化的方法
思考:
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为什么淡水日益短缺?
人们将采用什么方法解决淡水危机问题?
用什么方法能除去海水中的盐得到淡水?
海水淡化的方法
实验室蒸馏法
注意事项:
玻璃导管尽量长些
试管中的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结论:利用蒸馏法可除去海水中可溶性杂质得到淡水
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
膜法
对淡化膜右侧水加压,只有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海水中盐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
Na+
Mg2+
Cl-
Na+
H2O
H2O
Ca2+
H2O
K+
Cl-
H2O
H2O
H2O
小练习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盐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增加
B、溶剂的质量减少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结晶法
在海水中加入极易挥发的物质—丁烷,丁烷挥发时带走海水的热量,使海水结冰,从而使水和盐分离。
了解一下
小练习:
1、海水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哪种元素?
氧元素
2、为了区分海水和淡水,可加入下列哪种试剂(

A:稀盐酸
B:硝酸银溶液
C:酚酞试液
D:石蕊试液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B
小练习
3、从海水中提取镁盐,通常将_______加入海水中或卤水中,沉淀出__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__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制的金属镁,本题涉及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石灰乳
氢氧化镁
氢氧化镁
氯化镁
电解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4、下列操作方法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

A
过滤法
B
沉淀法
C
多级闪急蒸馏法
D
电解法
5、近年来,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又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下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晶体。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为H2O
C、他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需要再研究新的能源
D、由于甲烷无毒,不必关注开采造成的能源问题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