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二节
海水“晒盐”
(第一课时)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该物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不饱和
溶液
①增加溶质
③降低温度(大多数)
②蒸发溶剂
①增加溶剂
②升高温度(大多数)
饱和
溶液
③减少溶质
怎样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如果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
如果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
若不再继续溶解,则此时的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则此时的溶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看是否继续溶解,
【生活导入】
我们每日吃的食盐是怎样从海水中提取的?其过程是
怎样
的?
盐田
法
(也称
“太阳能蒸发法”)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风吹日晒
继续日晒
多种化工原料
提取
1.刚把海水引到盐池中时,为什么食盐不析出?
2.食盐晶体是在海水中的水完全蒸干,还是蒸发到一定程度以后,水分再蒸发就有析出呢?
注:要能析出晶体必须先达到
饱和
状态。
粗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
可溶性杂质
不溶性泥沙、
MgCl2,CaCl2,
Na2SO4
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的方法是什么?
从上述过程看,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的途径是什么?
蒸发水分
蒸发结晶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硫酸铜晶体
硝酸钾晶体
明矾晶体
结晶的途径: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交流共享】
3、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阳光充足
气温高
风力大
雨量少
湿度低
盐场: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实验结论:
。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种类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完成下列实验记录
猜想:
溶质的性质、溶剂的种类、溶剂的多少、温度
加入10ml水并振荡
加入10ml酒精并振荡
氯化钠
溶解
不溶解
碘
不溶解
溶解
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思路分析:
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因素是
,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限量会______;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限量会______。
温度
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量
1、在常温下用试管取5ml蒸馏水,加入硝酸钾晶体至有未溶解的晶体存在,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2、将加热的试管在冷却到室温
加热后未溶解晶体溶解了,降温后试管内又出现晶体
溶剂的种类和溶剂的量
增加
减少
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呢?
1.溶剂的种类或多少
2.溶质的种类
3.温度高低
怎样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呢?
相同质量的水
温度相同
饱和状态
100克
用定量的思想来表示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
溶解度
8-2
(以NaCl和KNO3为例)
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一定温度下
饱和状态
100g溶剂
1.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
2.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
已知: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之处。
A.20℃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C.20℃时,在100g水中加入30g氯化钠完全溶解,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100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有27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7g
。
E.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温度
100g水
饱和状态
单位(g)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气体溶解度
讨论:
①打开汽水盖时,
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说明气体在水中的
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②喝了汽水后常常会
打嗝,说明气体的溶
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气体的溶解度
[讨论]
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
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1、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20℃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
g食盐,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
g食盐,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
g食盐,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即: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溶质质量分数=
3.6
18
36
=
=
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某温度下,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无限制的增大,有一个最大值。
②
20℃时,向100g水中加入食盐充分溶解,分别求出下列情况下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110
130
136
10g/110g
30g/130g
36g/136g
NaCl的质量(g)
10
30
40
溶液的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
1、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则20
℃时氯化钠溶解度是____g。
36
2、在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6.65g硝酸钾,则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____g。
13.3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20℃
31.6g
100g
131.6g
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
.
.
硝酸钾
.
.
.
.
.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3.3
31.6
20.9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二、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溶解度曲线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曲线上的点B:
表示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恰好饱和。
曲线上面的点A:
是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物质。
曲线下面的点C:
是不饱和溶液。
氢氧化钙
观察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总结一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增大
不大
减小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练习: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___溶物质。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难
>10g
>1g
<1g
<0.01g
A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溶解性
溶解度/g
(20℃)
溶解度(克)
温度(t)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
190
180
170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硝酸钾
氯化钠
固体溶解度曲线
从溶解度曲线分析结晶情况
1、降温结晶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NaCl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
溶解度(克)
温度(t)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200
190
180
170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0
硝酸钾
氯化钠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
混合物
适量水
加热
KNO3热饱和溶液
降温
结晶
过滤
滤纸上:KNO3固体
滤液中:
大部分NaCl
少量KNO3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如何提纯硝酸钾?
降温结晶法提纯硝酸钾
(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固体物质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
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①
当A中含有少量B时,提纯A,
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
②当B中含有少量A时,提纯B,
采用(蒸发结晶)方法。
小结
形成规律
溶解度(克)
温度(
?C
)
B
A
(1)t1℃时
,B物质的溶解度为
;
(2)点p的含义
;
(3)t3℃时,A、B溶解度的大小为
。
(4)温度对A、B的溶解度有何影响?
(5)若要从A的饱和溶液中析出A,应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6)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应怎样提纯A?
下图是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以下问题: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查找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2.比较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4.选择合理的结晶方法。
3.认识温度对某一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5.分离或提纯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1.在实验中,热水溶解的硝酸钾固体冷却后,有固体析出,这是为什么?
2.结晶有哪几种方法?适用在什么范围?
3.为什么用蒸发结晶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而不用降温结晶法?
思考:
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有固体析出。
降温结晶、蒸发结晶;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表示什么意义?
练习: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7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
46g
44g
60g
A.
100
硼酸
硝酸铵
硝酸钠
硝酸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20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68
134g
小于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练习:
3、在___℃时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都约为______。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如图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在。若向试管外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浓硫酸,请分析可能产生的现象和原因。
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C
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D
取少许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热吹风机向玻璃片上的溶液吹热风,观察现象。
思考:
1.上述过程中,氯化钠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的途径是什么?你能从现象上判断溶液何时饱和的吗?
2.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与海水“晒盐”?为什么?
8-1
蒸发溶剂
有少量氯化钠析出时溶液变为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