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谁吃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 谁吃谁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2 11:0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谁吃谁》教学设计
1、课题名称:谁吃谁
二、教者姓名:
三、教材分析
《谁吃谁》一课是在研究了植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之后,重点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本课分为四个部分:一认识食物链。从学生熟悉的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出发,引导分析生物之间“吃”和“被吃的食物关系并表示出来,二是能够旁段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三是通过生物间的食物联系认识食物网;三是初步认识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进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初步建立起生态系统的概念,同时也为后面认识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的环境做好铺垫。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已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探究学习,已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他们对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有一种模糊的“谁吃谁”、“吃与被吃”的认识,但对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只能分析到相邻两种生物的联系和影响,极少学生会联想到其它多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联系画出简单的食物链及食物网;并会辨识生产者、消费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游戏等活动,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小增强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
难点
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联系画出简单的食物链及食物网;并会辨识生产者、消费者。
七、教学方法:知识讲授法、操作演示法、谈话讨论法、探索发现法、趣味练习法。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小动画导入本课,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看过动画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1:这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问题2:在这个故事里,有哪几种动物呢?
学生:黄雀、蝉、螳螂。
问题3:它们谁被谁吃呢?
学生:蝉被螳螂吃,螳螂被黄雀吃。
教师讲解:根据你们所说的,科学上可以用箭头来表示这样的关系,谁被谁吃,箭头就由谁指向谁。(板书:蝉→螳螂
→黄雀)
还可以用图片加箭头的形式表示?并由学生表示出来。
生活中这样的关系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谁吃谁。
(2)探索新知
1、出示带声音的稻田画面。
教师:我们到稻田里去看一看。稻田里有哪些生物呢?
学生:蛇、蝗虫、青蛙。教师把这些生物擦出来。
问题:稻田里的这些生物,谁被谁吃呢?
学生到前面用文字加箭头的形式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南极的图片。
教师:南极有哪些动物呢?你能到前面找出来吗?
学生:到前面边用橡皮擦擦出动物的图片边向同学们介绍生物的名称。并用文字加箭头的形势表示他们的关系呢?
问题1:他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
学生:通过食物。
问题2:谁是谁的食物呢?
学生:海藻是虾的食物,虾是企鹅的食物,企鹅是海豹的食物。
教师出示环形图片以及链条,揭示食物链的定义。
3、学生做游戏“帮我找位置”。
学生:将生物的图片,根据他们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拖拽到相应的位置。
4、接下来又带学生来到了海底世界,教师出示几种海底生物图片。
学生:鱼、海豚、虾、海藻。
根据这些生物的食物关系,把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接下来教师揭晓答案。带领学生认识海底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5、出示一组图片:鹰、青蛙、蛇、蝗虫、草。
问题1: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学生:青草→蚱蜢→青蛙→蛇→鹰。
并用授课助手传入到电脑中,展现在大屏幕上。
问题2:又增加一种生物——公鸡,食物链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青草→蚱蜢→鸡→蛇→鹰?;
青草→鸡→蛇→鹰;
?
青草→蚱蜢→鸡→鹰
教师再次选择一名同学的答案显示在屏幕中。
问题3:思考、总结,食物链有哪些特点?
教师总结?食物链的特点:
(1)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以动物结束。?
(2)位于食物链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3)位于食物链第3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4)?鸡是杂食动物。
出示定义:生产者和消费者。再利用趣味游戏的形势让学生把一些生物分类。
(3)深入探究
出示十个不同颜色的方块。学生到前面选择自己喜欢的板块点开,说出后面藏着的动物。教师引到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并画出一条食物链,其他的由学生到前面完成。进而引出食物网的定义。
(四)联系生活
教师讲解实例,并借助实物网的图片,把蛇的图片消失。引导学生分析生态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后果。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点评,让学生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如果食物链遭到破坏,最终会影响我们人类,因此学生会推断: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
教师总结:人类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的相互关系。与生物和谐相处,共同分享唯一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