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5-05 21: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
“安史之乱”平定后,星罗棋布的藩镇
后梁:朱温, 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 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 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五代建立者简历
后梁:朱温, 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 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 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五代建立者简历
共性何在?
宋太祖赵匡 胤河南开封
陈桥驿 “黄 袍加身”
后梁:朱温, 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 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 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 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 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五代建立者简历
共性何在?
对北宋统治者的
治国方略影响何在
宋太祖赵匡 胤河南开封
陈桥驿 “黄 袍加身”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资治通鉴》
三省各承担何职能?这一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皇 帝
门 下 省
中书省
尚 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刑 狱
军 政
户籍、土地、赋税
主管礼仪科举等
国家的工程建设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举后来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民谣。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唐太宗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评价科举制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评价科举制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美国学者克拉克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有的西方学者干脆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评价科举制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美国学者克拉克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有的西方学者干脆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评价科举制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 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