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二节
工业地域联系
南宫中学地理组
问题展示
1.不理解工业聚集和工业分散的主要原因、优、缺点
2.看不明白工业联系、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不会分析实例
3.不能理解运用专业化生产知识
一、工业联系
投入——产出联系
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生产协作
问题解决
复杂产品零部件工厂之间的联系
工业联系
生产协作(投入——产出联系)
空间联系
信息联系
——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缺点:用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
优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工业城市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问题解决
进一步发展
工业区
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
自发形成
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为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规划建成
(许多的新兴技术开发区)先建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按形成因素分为
问题解决
(1)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特点:主要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发展初步的加工工业,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潜力小,
多为原料加工型,如面粉厂、制糖厂、
糕点厂、
糖果厂
按发育程度分
问题解决
②发育程度较高(大范围)的工业地域
内部的工业联系较复杂,面积广,潜力大,多为综合型
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区,如石油城大庆、中国的汽车城十堰、美国的钢都匹兹堡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原因:(1)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
(2)复杂产品的零部件工厂,为了充分发挥
各地的区位优势,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优区位。优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如:跨国公司
2.工业分散的条件: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3.作用: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交流缺点: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加大;生产成本增加
知识补充: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分布
分析思路:
特点
区位优势
发展方向与借鉴
1、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的概念:
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世界上主要的传统工业区:
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等。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传统工业区特点:
生产规模大、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
便捷的水陆交通
繁荣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阶段
(衰落原因)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结构(核心)
2.调整工业布局
3.拓展和完善交通网
4、加强科学技术发展
5.优化环境
煤炭资源丰富
距铁矿区近
水源充沛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污染等
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大力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保障便利的交通
压缩耗能多、耗水多的工业;大力发展大庆石化工业,保证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钢铁
、煤炭、石化、汽车、造船、机械等传统工业部门,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鲁尔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补充知识
产业转型升级: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业。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新兴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的含义:
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新兴工业区的主要分布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英国苏格兰地区等。
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第一,时间新。多在20世纪50年代或之后开始形成.
第二,地区新。一般形成于乡村地区,且没有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尤其表现在既不接近原料地,也不接近市场.
第三,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第四,发展速度快、灵活性强。
高技术产品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高
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区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军事订货
对比项目
美国“硅谷”
生产结构
生产特点
分布特点
劳动力技术条件
政府因素
(
1
)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轨迹:
英国→德国→美国→日本。
现在,发达国家→东亚、拉丁美洲。
20世纪80年代,→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2)一些发达国家维持着对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美国“硅谷”)
(3)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转移
美国“硅谷”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美国内地以及墨西哥、东南亚等地扩散转移的原因:
(工业分散)
“硅谷”土地紧缺;美国内地以及墨西哥、东南亚等地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住房便宜。
“世界手套看中国,中国手套看嘉祥”嘉祥手套企业从起步的10余家发展到200多家,加工户300多户,企业类别包括手套生产、辅料配套、商贸物流等,已经构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业人员从起步的1000多人发展到5万多人,成为嘉祥吸纳劳动力的重要产业;年生产能力从起步时不足10万打发展到500多万打,从单一产品发展到防寒、滑雪、打猎、射击、针织、运动等六大系列、上千种手套产品的加工与生产能力。其中,滑雪手套产量占全国的20%以上、山东省的85%以上,是国内企业密集度最高、产量最大的手套生产基地,产品95%以上销往欧美、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近3年,年新增企业在30家以上,新增产值1亿多元
读图,回答1~2题。
2.嘉祥手套产业的协作关系对当地的影响是
A.削弱同类企业间的竞争
B.提高区域竞争力
C.限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D.降低专业化程度
专业化产区
课堂练习
B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出了工业生产的集聚现象
B.不便于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
C.便利的运输是实现图中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
D.各种现代工业生产都体现了图中趋势
2.图中工业生产的产品最有可能为( )。
A.建筑、材料、服装
B.电子产品、运动鞋
C.汽车、飞机
D.家用电器、瓶装饮料
课堂练习
C
C
美国“苹果”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信息技术公司,下图表示“苹果”公司生产的平板电脑(iPad2)的主要零部件产地。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显示了iPad2生产的( )。
A.产业转移现象
B.产业升级现象
C.产业集聚现象
D.产业分散现象
课堂练习
D
3.(1)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有哪些?
课堂练习
3.(2)山东半岛与日韩距离近;经济在全国相对比较发达;市场广阔;廉价劳动力丰富;交通运输发达;土地廉价;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3.(1)两国人多地少,土地价格高;劳动力成本高;资源、能源相对短缺;国内市场狭小。
课堂小结
集聚
分散
1.工业集聚的发生原因与工业类型
课堂小结
类型
原 因
目的
案 例
传统工业
运输量大的核心厂与协作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的联系
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
钢铁、
石化工业
新兴工业
共用基础设施或劳动力
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高科技工业园和我国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
2.工业分散的发生原因与工业类型
课堂小结
类型
原 因
目 的
案 例
传统工业发展中的工业分散
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
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
不少企业由美国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
新兴工业发展中的工业分散
产品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适宜空运
硅谷企业在东南亚、墨西哥设分厂
由跨国公司形成的工业分散
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生产和交通技术的发展
福特汽车、波音飞机在世界各地投资设厂
1.总结整理3.3重要知识点
2.预习3.4并完成学案及固学案作业
布置作业
谢
谢!
再
见!
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的异同。
自然区位: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区位: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影响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丰富的资源条件。
同:两个重工业区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
异: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辽中南水资源不丰富
课堂练习
3.(1)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有哪些?
(3)从工业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产业向山东半岛转移的工业类型可能有哪些?
(4)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课堂练习
3.(2)山东半岛与日韩距离近;经济在全国相对比较发达;市场广阔;廉价劳动力丰富;交通运输发达;土地廉价;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3.(1)两国人多地少,土地价格高;劳动力成本高;资源、能源相对短缺;国内市场狭小。
3.(3)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高能耗工业。
(4)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其智能产品的所有零配件均通过国际市场采购,首创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下图为其零配件供应厂方。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小米手机的产销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采购零部件,生产成本高
B.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
C.手机生产体现了产业分散现象
D.手机生产各组件具有投入—产出联系
9.小米4与其前三代产品相比,使用了5英寸超窄边框屏幕与不锈钢金属边框,无论在外观设计上还是硬件配置上都颠覆了小米手机一贯的传统,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屏幕成本的下降
B.市场需求的变化
C.生产技术的进步
D.劳动力成本下降
课堂练习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