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最快的“信使”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19.1 最快的“信使” 教学设计 (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11 18:3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1?最快的“信使”
设计思路
电磁波的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以了解性的知识出现的;需要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先通过图片展示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引出电磁波概念;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电磁波的真实存在;然后借助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电磁波,了解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以及三者的关系。最后介绍电磁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4.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
5.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的资源是有限的;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
重点:
对电磁波的理解,认识波长、波速、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波的应用。
难点:电磁波概念的建立,电磁波的产生及条件。
教学设备:多媒体、收音机、等
教学过程:
引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三种重要的资源,一是物质资源,二是情感资源,三是信息资源,三者缺一不可。我们有时说:一个重要的信息,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重要的信息,也常常能救活一个企业。可见,信息是何等重要。然而,信息需要及时捕捉并合理应用,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及时捕捉到的信息,又需要快速的传递。因此,从古至今,人类在信息传递的方式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从古老的烽火、驿马、信鸽等方式,到今天的现代通信手段,无不证明人类在信息传递方式上的进步与完善。
今天有人把我们这个时代叫做“信息时代”,一方面说明了信息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今天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快速到了将我们的地球缩成了小小的村落。为什么信息的传递能如此快速?学了本章内容之后,你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新课教学:
§19.1最快的“信使”
多媒体展示从古至今人类在信息传递方式上的发展,从而引出人类目前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电磁波
一、体验电磁波
活动1我们身边的电磁波
打开收音机,转动调谐旋钮至无电台处,再调音量旋钮,使音量大些。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先将导线的一端跟电池的一个极相接,再用导线的另一端摩擦电池的另一个极。听听收音机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利用视频播放实验的过程,放大实验的现象)
教师解释其中的奥秘:迅速变化的电流在它周围的空间激起了电磁波!所以收音机会接收到这个电磁波而发出杂音!
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事例?
学生回答
二、认识电磁波
(介绍电磁波的产生)
1、大量实验表明:当导体中的电流迅速发生变化或通以高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导体就会向四周空间发射一种波。这种波是由电磁现象产生的,叫做电磁波。
2、电磁波产生的条件:电流的大小或方向迅速发生变化
(画出水波图,比拟电磁波讲解波长与频率的概念)
3、电磁波的特点
类似于水波,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和波长,也同样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
①波长:λ 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
②频率:f? 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电磁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简称赫(HZ)。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KHZ)和兆赫(MHZ)。
1KHZ=103HZ,1MHZ=106HZ?
③分析得出: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需要说明以下二点:
①电磁波的频率等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流的频率。
②电磁波频率、波长与波速的关系。
板书:波速=波长×频率
即c=fλ
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空间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即:
4、活动2?观察收音机的表盘
(小练习)
请同学们计算:
①南京金色调频FM97.5(97.5MHZ)所发射的电磁波波长?
②马鞍山交通音乐广播FM92.8(92.8MHZ)所发射的电磁波波长?
三、电磁波的应用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所以在我们周围空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按照课本上的图表,介绍电磁波谱以及无线电通信所用的电磁波(也叫无线电波)的几个波段。
介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生活中的作用
小结:(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
1、动手实验,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2、上网搜集资料,完成课本作业3?
板书:
19.1?最快的“信使”
一、体验电磁波
二、认识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当导体中的电流迅速发生变化或通以高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导体就会向四周空间发射一种波。这种波是由电磁现象产生的,叫做电磁波。
2、电磁波产生的条件:电流的大小或方向迅速发生变化
3、波长:λ 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
频率:f? 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电磁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 赫兹,简称赫(HZ)。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KHZ)和兆赫(MHZ)。

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波速=波长×频率
即c=fλ
三、电磁波的应用
课后反思
最快的“信使”这一课主要介绍电磁波的产生、特点、家族成员及应用。首先从通信的历史来引出电磁波的优点,然后提问电磁波的应用,及如何能够体验电磁波的存在,多媒体展示活动1,学生亲身经历。然后让学生引出电磁波产生的原因-快速变化的电流。教师利用波形图诠释波长、波速和频率,然后推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在介绍电磁波家族的时候,也贯穿有公式的应用。各种电磁波的实际用途需要学生掌握,会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对这一课会非常感兴趣,因为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本节首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简单介绍人类在信息传递方式上的演变,演变中隐含了人们在信息传递凡是的改进中,通常都遵循“快速、准确和可靠”的原则,并不断地朝着这一目标推进。
在体验电磁波这一环节教材重点安排了一个活动“我们身边的电磁波”通过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和合乎逻辑的思考。通过前面的介绍学生对电磁波不仅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也有了点科学的理性领悟。这样学生对电磁波的特点,波长、波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理解就比较轻松
最后通过多媒体介绍各种电磁波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电磁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