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网控全局]
[把脉高考]
一、考情回顾
从历年高考看,主要考查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文化区及文化扩散类型,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评价等知识点。如2010年天津文综T8考查了影响文化景观的因素,四川文综T39考查了杭州旅游条件的评价。
二、考向前瞻
1.今后命题将继续以景观图、区域图或现实热点材料为背景,
考查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及文化扩散的类型和影
响、旅游景观与自然地理特征等内容。
2.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如何评价某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存在问题以及提出合理建议等仍是今后考查的重点。
考点一 文化景观和文化扩散
命题
方向 复习时,要借助案例和景观图理解文化景观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学会判断文化扩散的方式。对于文化扩散类型要加强理解和区别,在此基础上,针对某一事例能够灵活确定其扩散类型。
一、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文化景观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物质文化景观 西双版纳
傣家竹楼 竹楼的材料(竹子)和结构(高脚)既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高温、多雨、潮湿、多虫兽),也记录了建筑技术水平
黄土高原
窑洞 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少雨干燥的气候、黄土深厚且直立性强的地理环境状况
北京四
合院 四合院四周有围墙封闭成矩形、房屋建筑按南北轴线对称排列的住宅结构形式,反映出华北平原冬季寒冷多大风的气候特征;四合院正房(上房)、厢房(下房)等的配置,反映出我国古代长幼、尊卑间地位的差异
文化景观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精神文化景观 龙门
石窟 反映了当时(北魏至唐代)该地区(中原地区)的宗教信仰
(佛教)和造像艺术水平
中国的
虫神庙 虫神庙的分布反映了当时(明清时期)虫灾多发地区的分布情况(以黄河下游为多,华中以南渐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地处云贵高原的云南省也有发生)和当时的自然环境状况,也反映了当时的虫神信仰情况
宁夏的
清真寺 既反映了回族等民族的宗教(伊斯兰教)文化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民族间文化交融的特点
二、文化扩散的三种类型
文化扩
散形式 主要特点 举例
扩展
扩散 传染
扩散 已经接受它的人传给正在考
虑接受它的人 人的空间移动距离
短,接力似的 马列主义最初在中国传播;日本贵族学者向归来的“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17世纪西欧文化向俄国的扩散
等级
扩散
国家方针、政策逐层传达落实;苏格兰威士忌酒从乡村流入城市;佛教最早在中国的传播;1848年欧洲“革命”由城市向乡村扩散
文化扩
散形式 主要特点 举例
扩
展
扩
散 刺激
扩散 形变而
“神”不变 人的空间
移动距离
短,接力
似的 由滑冰到滑旱冰的扩散过程;日本“大化改新”时,以中国的政治机构为蓝本建立官僚制度
迁移扩散 以人为载体,从一地长距离带到另一地 日本“遣唐使”乘船渡海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的传播和伊斯兰教在亚、非、欧的传播
文化扩散类型的区分和判断
1.远距离的文化扩散叫迁移扩散,近距离的文化扩散叫扩
展扩散。但关于空间移动距离的远、近并没有明确的数值区分,一般而言,迁移扩散是跨越了文化区的扩散,文化区之所以被分割开来,自然条件的阻隔(如高大山系、海洋等)是重要原因,因此迁移扩散有可能创造新的文化区。
2.采用联想法来区分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
(1)迁移扩散:类似于跨流域调水或发炮弹。
(2)扩展扩散:类似于文化接力。
3.三种扩展扩散类型的理解记忆
传染扩散理解为“人传人”;等级扩散理解为“级传级”;刺激扩散理解为“不照搬”。
4.新兴的传媒扩散
课本中所讲的文化扩散都是以人为载体,现在许多文化是通过传媒(如电视、电脑等)形式进行扩散的,这些扩散一般都属于传染扩散。比如爱好体育的人,主动地去通过电视或电脑去观看运动会,了解比赛状况;而对体育不感兴趣的人是不会主动去接触的。所以大部分的传媒扩散都属于传染扩散。
[例1] (2010·天津高考)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考点定位]本题以区域图考查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分析身边地理事物的能力。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们建寺庙、港口、海滨浴场都是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人类活动。
[答案] C
考点二 旅游资源的欣赏、开发和保护
命题
方向 旅游活动的作用、旅游资源的欣赏和评价是高考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运用景观图,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特性,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欣赏方式。形成全面、明确的评价旅游资源的思路,辩证地对给定的旅游资源并结合其区域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要从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角度入手,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一、旅游景观的欣赏——选择合适的观赏位置
景 观 举 例 最佳观赏位置
高大雄伟的事物 泰山、庐山、乐山大佛 远眺
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 科罗拉多大峡谷、桂林芦笛岩、九华山“一线天” 置身其中近观
地貌的酷似造型 肇庆七星岩、黄山石猴观海、路南石林的阿诗玛 特定的观赏地点
(并发挥想象)
景 观 举 例 最佳观赏位置
瀑布景观 黄果树瀑布、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庐山瀑布 适当距离仰观并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
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主的江河及以旷景取胜的湖海 洞庭湖、长江、滇池 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除俯览外,还带有远望的景趣
较小的湖泊、池塘 北大未名湖、济南大明湖 位置不宜过高,多低临水面建亭修榭、廊等,并在水边铺小路
山水有机结合
的景观 桂林山水、长江三峡 乘船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项目
开发条件 影响因素 评价
游览价值 资源
质量 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质量高,吸引力大,开发条件好
集群
状况 数量多少 景观群游览价值大,开发条件好
地域组
合状况 各景观特征的差异性 地域组合好,开发条件好
开发条件 影响因素 评价
市场距离(旅游地与旅游消费市场间的距离) 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游客的经济距离、旅游地的经济距离 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大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交通位置的优劣、交通通达度 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影响开发价值
开发条件 影响因素 评价
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服务质量 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环境承载量 容人量 旅游活动规模应与环境承载量相协调
三、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旅游是一项高消费活动,所以旅游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可以增加收入,回笼货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等。
2.促进文化的繁荣
旅游使不同地域的人们相互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但也可能对地方文化造成冲击和淡化。
3.影响区域环境
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对旅游资源、设施进行维修和保护。但如果在旅游发展中不注意环境保护,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背景环境、文物古迹的破坏,以及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如何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既要从旅游资源本身的状况评价其游览价值,也要从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还要从环境方面考虑旅游地的环境承载量,其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1.游览价值的评价
(1)要考虑资源的质量,即考虑其“非凡性”的特点、审美
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评价性语言为审美价值高(低)、历史文化价值高(低)、非凡性强(弱)。
(2)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
是否优良。
(3)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
况是否优良。
2.经济价值的评价
(1)市场距离:主要是经济距离,其评价性语言为经济距
离短(长)、经济价值高(低)。
(2)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其评价性语言为位置优越(闭塞)、
旅游配套设施全(少)、服务质量高(低)。
(3)地区接待能力: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区接待能力高(低)、
旅游配套设施全(少)、服务质量高(低)。
3.分析市场距离(经济距离),得出规律
(1)旅游消费市场主要指经济发达地区。
(2)旅游经济价值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地与旅游消
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
(3)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所
以一般说来,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
4.环境承载量的评价
对环境承载量的评价主要考虑环境承载量,其评价性语
言为环境承载量大(小)与旅游规模相(不相)适应、资源
开发较好(浪费严重)、旅游环境良好(恶化)等。
[例2] (2010·四川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城市职能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的变化,城市的职能是可变的。如著名旅游城市杭州,在历史上曾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材料2:南宋时期临安地理位置图。
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并评价杭州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铁路交通条件。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分析和旅游资源的评价,同时对学生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运用临安地理位置图,并提取其中有效的信息。
[解析] 历史上建都一般都考虑地形、气候、农业、交通、军事等因素,根据图中长江、京杭运河等信息,调动此地地形、气候知识综合分析区位条件。旅游资源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去分析,交通条件要联系我国交通线的分布知识。
[答案] 都城的区位优势:位于太湖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位于京杭运河南端,水运方便,利于对外联系;北部大江(或长江)天堑,有利于安全防卫。
旅游资源集群状况:西湖山水、钱塘江大潮、古运河(或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现代都市风光,构成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铁路交通条件:位于沪杭、浙赣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旅游通达性好。
地理景观图的判读
1.地理景观图的考查趋势
考查
趋势 依据 案例
区域空
间定位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且所处的空间位置又具有相对的固定性,有些景观还成为区域的象征和标志 埃及金字塔和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
考查趋势 依据 案例
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地理景观与当地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的 浙江山村传统民居屋顶的坡度大,与当地的降水丰富有密切的关系
分析区域的环境特征 地理景观是用真实、直观的画面来直接展示或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点 沙丘景观反映干旱环境,热带雨林反映高温、高湿的热带环境
考查
趋势 依据 案例
分析形
成原因 每一种地理景观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汇入人文环境形成的,都是特点时间或环境的产物 高山峡谷景观说明流失侵蚀作用强,竹楼景观是湿热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判断相应
的社会活
动类型 不同的人文景观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利用价值 水稻种植景观反映了水稻种植生产活动,宗教建筑景观反映了宗教活动
2.地理景观图的判读方法
(1)仔细观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与主题有关的关键信息,
不要被无关的信息所迷惑。
(2)准确判读景观图所表示的地理因素或要说明的地理现象。
(3)观察景观图各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联系所学地理知识,
解读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
(4)分析图中不同信息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形态特征;或将几
幅景观图相互对照、分析比较,利用景观图中的信息,针对试题的设问,提取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回答。
我国各地的民居往往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其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根据图示的民居风格,回答(1)~(2)题。
(1)使用乙图中民居的我国少数民族是 ( )
A. 侗族 B. 傣族
C. 赫哲族 D.布依族
(2)在甲图民居中生活的我国少数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是 ( )
A. 达努节 B. 三月三歌节
C. 那达慕大会 D.泼水节
解析:甲图中民居为蒙古包,其所属民族为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乙图中民居为竹楼,应为傣族的民居。
答案: (1) B (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