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佁然(yí) 箬篷(ruò)
视端容寂
如鸣珮环
B.翕忽(xī)
悄怆(cāng)
在水之涘
伐竹取道
C.蓦然(mò)
篆章(zhuàn)
矫首昂视
蒙络摇缀
D.蒲葵(pú)
多髯(rán)
参差披佛
因势象形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巴掌有多大?能一手遮天,让实情永远不能水落石出吗?
B.听了他的话,我的心中豁然开朗,所有的忧愁都烟消云散了。
C.宜春各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工作人员循规蹈矩,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D.秋天的落叶落英缤纷,层林尽染,就连诗人龚自珍也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扶贫攻坚活动深入人心,基本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疾病就医、文化娱乐等一系列问题。
B.习近平同志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告诉我们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是能否重视生态建设,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人居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C.精准扶贫不但要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和技能上的指导。
D.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春深时节,它才将指甲盖似的蜡黄花儿隐蔽在密叶里,不露色相,什么异味也没有。
②它是自然界的最后一抹成熟,是天地间所有绿色卷旗回营的号令。
③经夏而入秋,雁唳长空,寒霄里杀下了严霜,碧绿的柿树这才着火一样旺烘起来,蜡黄花儿偷偷结下拳样的青柿子先红,红灯笼一样惹眼,接着是巴掌大的叶儿突然间洇染而红透,整个硕大树冠像是坠接在西海的残阳,泼血一样焚烧,泼血一样红。
④柿树,无疑是色调极为沉着的一种果树。
⑤火炬在黑夜里最热烈,柿树在秋野上最壮观。
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②④⑤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
,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
A.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
B.不过,生活的确是一把枷锁
C.可是,生活即无规矩不成方圆
D.生活总会处处规范着你的行为和一举一动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甲】牧童诗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乙】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6.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都描写了牧童的悠闲生活,表现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
B.甲诗前两句描写牧童悠然地在牛背上吹短笛的情景。
C.乙诗中“草铺横野六七里”写出了草的茂盛和草场的广阔。
D.乙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侧重写景、叙事、说理,乙诗侧重写景、叙事、抒情。
B.甲诗把“长安名利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对比,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
C.乙诗中的景、情、人物、声音,由近及远出现在诗人的视野之中。
D.甲诗最后一句与《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养 生
苏 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③奉传:恭敬地传播。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⑤佚(yì):安逸,舒服。
8.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安分/以养福
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
C.夫/已饥而食
D.晚/食为美
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3分)
(1)止(
) (2)以(
) (3)虽(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11.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求之不得,
。(《诗经·周南·关雎》)
(3)皆如空游无所依,
,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4)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5)土地平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6)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
(7)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8)
,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葭》)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15分)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方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有删改)
13.阅读第⑥~?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第二次、第三次打枣的原因。(4分)
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 第二次:
第三次:
14.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4分)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用意?)(2分)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2分)
15.第?段作者说“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联系全文说说母亲和老枣树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16.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15分)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柳 静
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中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7.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3分)
18.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9.阅读下列句子,按要求作答。(4分)
(1)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为什么用“悄悄”一词?)(2分)
(2)鲨鱼是海洋系统中名副其实的“清道夫”。(“清道夫”一词有何表达效果?)(2分)
20.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探究结论。(4分)
【链接材料】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森林中的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太多,森林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这反过来帮了鹿的忙,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选自专题《狼》,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6分)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对如何教育孩子,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傅雷这种教育思想的认识。不少于150字。
22.写作。(50分)
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或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例文】
大爱无言
——读《傅雷家书》有感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一列驶往波兰的火车载着傅聪和满车的期盼祝愿出发了。自此,一封封信件穿过一道道国境线,传递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直到其中一方的生命戛然而止……
静静地翻开《傅雷家书》,书中有许多足以令人感动的细节。送别傅聪以后,傅雷写道:“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有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种经验。”怎样的严肃,怎样的理智都在离别的一刻分崩离析。这是多么深沉的父爱啊!
一旦化冰为水,这父爱在一个日益独立的青年面前又显得有些缠绵:“只要你不嫌弃我烦”“饮食务须有度”这样的语句倒像是抢了母亲的位置。而像“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这样的话语则如同巨浪般打来,浓烈而又温存地包裹着傅聪,激荡着读者。
厚厚的一沓家书,出自傅雷,却又让人觉得不是他写的:他几乎不提到自己的状况,身体、心情、趣事难以从家书中翻出一星半点。反观我的妈妈:美食、美景、经济状况等话题常在孩子面前谈及,这才像是一位母亲在与自己的孩子聊的家常。相比之下,傅雷的信甚至显得有点回避自己,他是将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倾注于孩子身上,在孩子面前完全忘了自己。
生活中,或许也有那么一类父亲。虽然手机、电脑早已普及,惠及千家万家,电话那头的声音却急切地问着你:“考得怎么样?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有什么想要的,下次我给你带来。”他们乐此不疲地了解着我们,仿佛从未和我们相见。可当我们做子女的问起他们的情况时,他们先是短暂的沉默,随即回答“挺好的”“没什么”“咱们还是说说你吧”,类似这些转移话题的应付辞令,其实包含着一种深沉的关爱,那是无言的父爱。
阅读《傅雷家书》,我为傅雷先生对人生如此认真的态度和对子女的成长如此深切的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艺术、人生、事业,小到吃饭、穿衣、花钱,傅雷对孩子的关心事无巨细,关怀备至。
答案:
1.
C
2.
C
3.
C
4.
C
5.
A
6.
A
7.
C
8.
D
9.
(1)劝止(2)用来(3)即使
10.(1)主人不听从却超过这个标准
的,我就制止(他)。(2)像这样(做)
可以说是善于对待穷困,但是在养生
之道上就不够了。
11.
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
福、俭以养生。不同处在于甲段着重
从节食的角度谈养生,而乙段着重从
求道的角度谈养生。
12.(1)白露为霜
(2)寤寐思服
(3)日光下澈
(4)黄发垂髫
(5)屋舍俨然
(6)悄怆幽邃
(7)蒙络摇缀
(8)溯游从之
13.蒙冤憋屈
,高考落榜
14.(1)强调作用,表现出“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2)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坚忍和慈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15.
示例:①都是和“我”最亲近的;②都默默付出,不计回报;③都是自己承受痛苦,把美好留给别人;④都是“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⑤都在慢慢老去。
16.
示例:①“我”的成长历程;②“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③老枣树(人物线——情感线——事物线)。
17.
①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18.
作比较、列数字。通过斯科特礁和罗利沙洲的比较和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鱼的眼睛和尾鳍尺寸的影响。
19.
(1)“悄悄”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数量的减少对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清道夫原指清扫马路的工人,文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清扫海洋腐烂大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20.狼捕杀鹿遏制了鹿的大量繁殖对草原、森林的破坏;狼捕杀的多数是病鹿,从而避免了传染病在鹿群中传播,让鹿群能健康地繁殖、发展,维护了生态平衡。说明人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21.
示例:这种教育思想在当代仍然很适用,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做人的问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强调的是一种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我们在为人处世时也要做到谦虚待人,严谨做事,礼仪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