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0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滨海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0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2 08:0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________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用乐观精神看待社会、人生的形象写照。(2分)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
(5)请把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默写完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ǐ
yí( 
 )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
(2)于勒叔叔在外地kuò
chuò( 
 )过一个时期。
(3)王叔叔最近手头上有点儿jié
jū( 
 )。
(4)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感到很chà
yì( 
 )。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老师为人诚实,待人接物斩钉截铁,深得同事们的好评。
B.有专家对目前手机用户提出中肯建议:问候不一定要郑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C.随着新一轮“归国潮”的到来,我国的“海归”数量与日俱增。
D.刘芳站在栈桥上,脸色煞白,神情绝望。她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事情居然出了岔子。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青少年只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生活才会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将“只要”改为“只有”)
B.某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改为“虽然”)
D.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将“使得”删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甲骨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风格各异的书法艺术。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书法”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风 起
张艳霞
四月,快要高考了。一个双休日,儿子在家读书。母亲进了屋,开门关门时,那扇破旧的门发出吱吱的声音,有点刺耳。儿子皱了皱眉,说:“妈,你干吗呢?”!!!母亲像做错了事一般,说:“没事,没事,你继续看书吧。”
家里穷。儿子的父亲常年都在外地干活儿,给儿子赚未来上大学的学费,回来的次数极少。母亲在家里干些零活儿,兼顾着照料儿子。儿子成绩好,是爸妈的希望。
儿子看了会儿书,饿了,喊:“妈,我饿了,有吃的吗?”母亲在屋外,听到儿子的喊声,忙跑了进来,说:“有,儿子,你等等啊!”一会儿,母亲端来几根晶莹剔透的玉米。儿子摇摇头,有些嗔怪地说:“妈,你不是不知道,我不喜欢吃玉米。”母亲说:“这玉米可好吃了,是……”看着儿子阴沉的脸,母亲噤了声,说:“儿子,那你想吃什么?妈去给你买。”儿子想了想说:“我要吃蛋糕,那种提拉米苏。”
!!!母亲愣了愣,有些犹豫。这种叫提拉米苏的蛋糕,她给儿子买过。那是在儿子生日的时候,是儿子硬拉着她去买的。特别贵,贵得让母亲心疼。
儿子看着母亲犹豫的神情,说:“妈,你到底给不给我买啊?”母亲说:“行,行,我去买。”母亲手里攥着几张钱,匆匆地出了门。提拉米苏买回来了,儿子高兴地从母亲手中抢过去。儿子没有注意到母亲脸上的表情,母亲心里在想:“这么贵的蛋糕,孩子他爸可得干一天的活儿才能赚回来啊。”
临下午时,儿子看着书,又有了其他的想法。儿子说:“妈,回头等考完试,我想到外面去走走。”母亲说:“行,你走吧,现在不也没把你关住吗?”儿子苦笑着说:“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等我考完试,我想到外地去旅游,旅游知道吗?”母亲摇摇头,她还真不知道什么是旅游,到外地去就算是旅游吗?那儿子他爸,也算旅游吗?儿子只好给母亲解释:“妈,旅游呢,就是去玩,不是去打工,而是坐火车、坐飞机去玩。到了那里,还住宾馆,上饭店吃大餐……”母亲有些懂又有些不懂,母亲又想:“那这可是要花多少钱啊?是不是会要很多钱呢?”母亲想着,心头莫名地沉了沉。
晚上,父亲的电话来了。母亲喊儿子,说:“你爸来电话了,让你听。”儿子说:“妈,我正忙着呢,还是不听了吧。”母亲说:“你这孩子,你爸是想和你说两句啊。”折腾了半天,儿子还是不肯听电话,母亲只好解释,说:“儿子正认真看书呢。”父亲笑了,说:“没事,没事,让儿子好好学习吧。”父亲还说,也就这个把月了,儿子想吃什么,想干什么,就尽量满足他。母亲就说了买提拉米苏的事儿,好贵。母亲还说了儿子想去旅游的事儿,旅游要坐火车,坐飞机,要住宾馆,上饭店吃大餐,这要好多钱呢。父亲听着,说:“没事,没事,我多加几个班,争取把钱赚出来吧。”母亲说:“别,你一个人在外面,还是要多注意休息啊。”父亲说:“我没问题的,身体可棒着呢。”
后来的一段日子,儿子还是从早到晚地抓紧时间读书,周一至周五是在学校,周六周日是在家里。有一天儿子回家,看到母亲的眼圈有点红,看到自己回来,母亲又似乎在极力掩饰着什么。儿子说:“妈,出什么事了吗?”母亲摇摇头,说:“没,没什么事儿。”儿子“哦”了一声,就没再问了。儿子又钻进了房间,随手摊开了书。
六月初,高考结束。儿子一脸轻松地从考场走出来时,很意外地在校门口看到了母亲。母亲这几天因为忙,就没送他进考场,更别说来接他了。
儿子还没开口呢,母亲说:“儿子,妈带你去一个地方。”第一次,母亲的口气是那么的不容置疑,儿子的心头莫名地闪过一丝不安。
在那块墓碑前,儿子站定了。儿子看到了墓碑上的照片,竟是父亲。儿子顿时就愣住了。母亲似乎看出了儿子心头的疑惑,说:“你爸其实半个月前就离开了我们,你爸是加班加点赚钱累的,才不慎从二十多层的楼上跌落下来,你爸临走前交代,他不想影响你高考,嘱咐我等你考完再告诉你……”
儿子一时哽咽,重重地跪倒在父亲墓前。
起风了!
6.请你联系全文,说说小说标题“风起”有什么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画线句都对人物采用了什么描写?它们各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说说第6自然段中“儿子苦笑”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认为文中儿子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人说,就是因为小说中的母亲对孩子一味地爱、一味地付出,才培养出对家庭对亲人“冷漠”的儿子。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里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儿,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11.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见解深刻,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4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高 伟
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是弥足珍贵的。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选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的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文中大量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论据充分,说理透彻。
B.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C.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
D.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18.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个自然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文章,说说青年人应该如何利用经典的指引更好地成长。(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他前期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_”和“________”。(3分)
2.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________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__秋草独寻人去后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分)
(2)__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__”是诗人用乐观精神看待社会、人生的形象写照。(2分)
(4)但愿人长久,__千里共婵娟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
(5)请把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默写完整。(4分)
__戍鼓断人行__,__边秋一雁声__。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__有弟皆分散__,__无家问死生__。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ǐ
yí( 鄙夷 )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
(2)于勒叔叔在外地kuò
chuò( 阔绰 )过一个时期。
(3)王叔叔最近手头上有点儿jié
jū( 拮据 )。
(4)听到这个消息,大家感到很chà
yì( 诧异 )。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王老师为人诚实,待人接物斩钉截铁,深得同事们的好评。
B.有专家对目前手机用户提出中肯建议:问候不一定要郑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C.随着新一轮“归国潮”的到来,我国的“海归”数量与日俱增。
D.刘芳站在栈桥上,脸色煞白,神情绝望。她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事情居然出了岔子。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青少年只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生活才会变得充实而富有意义。(将“只要”改为“只有”)
B.某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改为“虽然”)
D.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将“使得”删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甲骨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风格各异的书法艺术。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__示例一:书法演变出多种形体,是思想交流、文化继承所必需的造型艺术。 示例二:书法是承载着我国思想文化的独特的造型艺术,有多种形体。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书法”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2分)
__示例:书法大家庭中成员众多,有古意盎然的篆文,拙朴苍劲的隶书,端庄秀美的楷书,行云流水的行书,还有狂放恣意的草书等。__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风 起
张艳霞
四月,快要高考了。一个双休日,儿子在家读书。母亲进了屋,开门关门时,那扇破旧的门发出吱吱的声音,有点刺耳。儿子皱了皱眉,说:“妈,你干吗呢?”!!!母亲像做错了事一般,说:“没事,没事,你继续看书吧。”
家里穷。儿子的父亲常年都在外地干活儿,给儿子赚未来上大学的学费,回来的次数极少。母亲在家里干些零活儿,兼顾着照料儿子。儿子成绩好,是爸妈的希望。
儿子看了会儿书,饿了,喊:“妈,我饿了,有吃的吗?”母亲在屋外,听到儿子的喊声,忙跑了进来,说:“有,儿子,你等等啊!”一会儿,母亲端来几根晶莹剔透的玉米。儿子摇摇头,有些嗔怪地说:“妈,你不是不知道,我不喜欢吃玉米。”母亲说:“这玉米可好吃了,是……”看着儿子阴沉的脸,母亲噤了声,说:“儿子,那你想吃什么?妈去给你买。”儿子想了想说:“我要吃蛋糕,那种提拉米苏。”
!!!母亲愣了愣,有些犹豫。这种叫提拉米苏的蛋糕,她给儿子买过。那是在儿子生日的时候,是儿子硬拉着她去买的。特别贵,贵得让母亲心疼。
儿子看着母亲犹豫的神情,说:“妈,你到底给不给我买啊?”母亲说:“行,行,我去买。”母亲手里攥着几张钱,匆匆地出了门。提拉米苏买回来了,儿子高兴地从母亲手中抢过去。儿子没有注意到母亲脸上的表情,母亲心里在想:“这么贵的蛋糕,孩子他爸可得干一天的活儿才能赚回来啊。”
临下午时,儿子看着书,又有了其他的想法。儿子说:“妈,回头等考完试,我想到外面去走走。”母亲说:“行,你走吧,现在不也没把你关住吗?”儿子苦笑着说:“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等我考完试,我想到外地去旅游,旅游知道吗?”母亲摇摇头,她还真不知道什么是旅游,到外地去就算是旅游吗?那儿子他爸,也算旅游吗?儿子只好给母亲解释:“妈,旅游呢,就是去玩,不是去打工,而是坐火车、坐飞机去玩。到了那里,还住宾馆,上饭店吃大餐……”母亲有些懂又有些不懂,母亲又想:“那这可是要花多少钱啊?是不是会要很多钱呢?”母亲想着,心头莫名地沉了沉。
晚上,父亲的电话来了。母亲喊儿子,说:“你爸来电话了,让你听。”儿子说:“妈,我正忙着呢,还是不听了吧。”母亲说:“你这孩子,你爸是想和你说两句啊。”折腾了半天,儿子还是不肯听电话,母亲只好解释,说:“儿子正认真看书呢。”父亲笑了,说:“没事,没事,让儿子好好学习吧。”父亲还说,也就这个把月了,儿子想吃什么,想干什么,就尽量满足他。母亲就说了买提拉米苏的事儿,好贵。母亲还说了儿子想去旅游的事儿,旅游要坐火车,坐飞机,要住宾馆,上饭店吃大餐,这要好多钱呢。父亲听着,说:“没事,没事,我多加几个班,争取把钱赚出来吧。”母亲说:“别,你一个人在外面,还是要多注意休息啊。”父亲说:“我没问题的,身体可棒着呢。”
后来的一段日子,儿子还是从早到晚地抓紧时间读书,周一至周五是在学校,周六周日是在家里。有一天儿子回家,看到母亲的眼圈有点红,看到自己回来,母亲又似乎在极力掩饰着什么。儿子说:“妈,出什么事了吗?”母亲摇摇头,说:“没,没什么事儿。”儿子“哦”了一声,就没再问了。儿子又钻进了房间,随手摊开了书。
六月初,高考结束。儿子一脸轻松地从考场走出来时,很意外地在校门口看到了母亲。母亲这几天因为忙,就没送他进考场,更别说来接他了。
儿子还没开口呢,母亲说:“儿子,妈带你去一个地方。”第一次,母亲的口气是那么的不容置疑,儿子的心头莫名地闪过一丝不安。
在那块墓碑前,儿子站定了。儿子看到了墓碑上的照片,竟是父亲。儿子顿时就愣住了。母亲似乎看出了儿子心头的疑惑,说:“你爸其实半个月前就离开了我们,你爸是加班加点赚钱累的,才不慎从二十多层的楼上跌落下来,你爸临走前交代,他不想影响你高考,嘱咐我等你考完再告诉你……”
儿子一时哽咽,重重地跪倒在父亲墓前。
起风了!
6.请你联系全文,说说小说标题“风起”有什么含义。(3分)
__既指起风这种自然现象,又指文中的儿子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及原因之后,内心掀起的波澜。其中既有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忏悔,又有对父亲的追念。__
7.文中画线句都对人物采用了什么描写?它们各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4分)
__神态描写。第一句表明母亲意识到自己打扰儿子学习后,内心很愧疚,也表明了母亲对儿子的迁就。第二句表明母亲既舍不得花钱,又不想拒绝儿子的矛盾心理。__
8.请你说说第6自然段中“儿子苦笑”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笑母亲太老土,感觉母亲与自己之间确实存在着代沟,连“到外面去走走”的意思都不明白。__
9.你认为文中儿子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做?(3分)
__优点:认真学习,有追求,有上进心;缺点:太过任性,与父母缺少沟通,不太关注家庭和父母的情况。如果我是他,我一方面要努力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多与父母沟通,了解家庭的情况,多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__
10.有人说,就是因为小说中的母亲对孩子一味地爱、一味地付出,才培养出对家庭对亲人“冷漠”的儿子。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述理由。(3分)
__示例:小说中的母亲对孩子一味地爱,一味地付出,这种教育方式确实不好。母亲这样溺爱儿子,对儿子有求必应,让儿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了养尊处优的“小皇帝”,让他不懂得辛苦,不懂得为别人着想。母亲应当把家里的真实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经历磨难,认识人生的艰辛,从而在挫折中磨炼自己,培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毅力,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里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儿,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11.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4分)
__为下文写店铺里的男人打盹儿,年轻人欲伺机行窃做铺垫。__
12.第?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4分)
__①年轻人向里面探头探脑地张望,被人发现后又突然退了出去;②当店主人正要继续打盹儿的时候,年轻人又探头进来;③当店主人问他买什么的时候,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__
13.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2分)
__年轻人的意思是说他家境贫困,无力求学,想通过给人弹琴来赚取学费。__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2分)
__这个年轻人确实是一个学琴的孩子,而且琴技高超,他前面所说的话都是真的。__
14.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见解深刻,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4分)
__示例:一颗在困难中的心灵笨拙脆弱,这时候,善良就是一双温暖的大手,而宽容和肯定就是天底下最和蔼最慈祥的姿势,它容易把即将跌倒的生命拉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甘蒙尘,也没有一个生命自甘堕落。当在困境或苦难中的人们向我们伸出求援之手的时候,我们不要忘掉人性原本的光辉,在这人性的光辉中,宽容和肯定就是最好的御寒之物,而疲惫的心灵最需要这温暖、有尊严的爱抚。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高 伟
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是弥足珍贵的。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选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3分)
__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理想;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__
16.文章的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__
1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C)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文中大量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论据充分,说理透彻。
B.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C.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
D.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18.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个自然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
__放在第3自然段最合适。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3自然段的观点: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__
19.结合文章,说说青年人应该如何利用经典的指引更好地成长。(3分)
__①利用经典感悟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青年人要热爱生活、坚持奋斗,这弥足珍贵。②利用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青年人要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发现自身的缺点,赢得未来。③利用经典与时代更好地对话沟通,让经典作品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青年人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走向更有意义的人生。__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艾青__,他前期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__土地__”和“__太阳__”。(3分)
2.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诗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7分)
__示例:抒发了作者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如“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