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断的优秀品质。
3.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话语,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4.学习作者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的理解及感悟。
教学难点:
含义深刻的议论性语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对于人类来说,我们拥有着四分之三以上是海洋的蓝色星球——地球,人类是幸福的;对于我们这些同学来说,能够沐浴着海风在海边长大,我们是幸运的。
(请同学们说说对大海的认识)
大海孕育着万物,体现了博大,展示着宽广,昭示着伟大,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精神和物质上的财富。可是,提到大海,人类似乎永远也摆脱不掉一个虽不愿触及却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着的话题――海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在他所描写的海难中,我们会看到惊心动魂的海难场面,悲壮感人的英雄壮举,我们会看到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面对着汹涌湍急、势不可当的海水,面对着死亡的威胁考验的时候,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海难,诠释了人生。
二、对照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船桅( ) 弥漫( ) 蓦地( ) 猝然( )
湍急( ) 推搡( ) 巍然( ) 翘起( )
2.请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zhào( )祸 kū long( )( ) yì( )立 须yú( )
3.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作者雨果的情况。
(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三、整体感悟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者录音范读,或者一个同学、数个同学范读课文。(目的:熟悉课文内容,感悟场景,受到初步震憾。)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2.在这篇文章中,你认为写得最好或给你印象最深或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或场面是哪些?反复品读,体味语言之美。
说明:提倡个性化理解,给学生以畅所欲言的机会。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先个人独立思考并在文中评点,再四人小组讲座,最后全班交流)
问题:
①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②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③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怎样的紧急情况?
④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果断地指挥救人的?
⑤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内容概括要点示例: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的时候,不幸被“玛丽”号撞伤,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在因为猝然的变故 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人群面前,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最终救出了众人而自己以身殉职。
4.复述课文。
5.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
开端: (开头——“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写了“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发展: (“突然”——终于停了下来)写“诺曼底”号被撞。 高潮: (“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写哈威尔船长果敢指挥救人。 结局: (“哈尔威船长”——篇末)写哈威尔船长以身殉职。
四、课堂小结
小说为我们描写了一起猝不及防的海难,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沉着感人的英雄形象。准确生动的语言、个性鲜明的人物、悲壮感人的场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也会给大家深深的震憾和启迪。让我们在下一堂课再深入地探究学习吧。
五、作业
1.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最能感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感动你呢?试描述感动你时的真实心态。
2.阅读思考后,就文章的任何一个方面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以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入手,请学生说说自己最感动的画面及原因,为进一步研读作准备。
(学生多数一会抓住沉船时哈威尔船长沉着指挥的场面以及表现他对大海和轮船至死不渝的执着的爱的特写境头)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朗读方法指导:
1 要注意语气、语速、语音和重音的把握。
② 要理解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
二、研读赏析
1.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完成研读题。
⑴文章中有哪些场面描写,标画出来并概括内容读一读。 提示:夜雾中航行的场面、被撞后失措的场面、刚解开救生艇绳索后众人一拥而上的场面、船长随船沉没的场面等等。
⑵导致海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谁是肇事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⑶小说开头写夜色,写浓雾,目的是什么?
⑷找出你认为需要深入理解可难于理解的议论性语句并讨论交流看法。 可能出现的难句提示:
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给忘记了吗?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应该救助之他人,的确把自己给忘记了;二是已经抱定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掉自己。)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是因为哈威尔船长严肃宣布了一条生死攸关的纪律——“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以后,人们形成的一种感觉。这项宣布,显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无尚的权威,体现了应该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群体的应该有的运作秩序,表明了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一方必须首先承担起某种责任的理念。)
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可卑的利己主义”,指的是一事当头,只替自己考虑,不顾他人利益;危急时刻,更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自己活命,不顾他人死活。
“悲壮的舍己救人”,则是指宁可放弃个人的生存希望,以拯救他人性命为重,以个人的死换来大家的生。人中总是有崇高,有卑劣,生死存亡关头,有人自私本性大暴露,有人则会激发起正义、责任和天良,所以说“事情总是这样”。)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一次成为英雄的权利。 (“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以高度凝练之笔,画龙点睛地提示了哈威尔船长的高贵品质。
忠于职守,这里的主要表现是全力救人,“必须把60人救出去,”一个也不能少;“做人之道”,这里的主要表现就是在救人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理念,如他对他 人生命的尊重,对妇幼这些弱势群体的优先保护,彻底的忘我,与事业共存亡的精神等等。“忠于职守”从属于“做人之道”,“履行做人之道”,是最大范围的社会准则。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一次成为英雄的权利”,“运用权利”,是因为哈是船上的指挥者、主宰者,在这个危难关头,他手上握有生死大权,他可以运用这个权利,选择率先逃走,那么他运用了成为可鄙的利己主义者的权利;现在船长的职守使他有了成为英雄的可能,他又运用权利,选择舍己救人。
所以说,面对死亡,选择了“悲壮的舍己救人”,最后随着轮船沉入了深渊,成为在英伦海峡上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英雄”。这除了前面所说的,在死亡面前,他自觉地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放射出英雄的光彩,还含有一个意思,即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示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成就一个英雄的“权 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
⑸哈尔威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哈威尔船长在沉船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他为什么要这做?你是怎样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的?
提示:具体根据人物自身的言、行等等来分析
2.指导朗读“黑暗中的简短有力的对话”,体会一下这些对话描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本对话是在整个人群乱得不可开交的情况下进行的,有问话,有答话,要注意不同的语调语气,但都要表达出“简短有力”的特点。
提示:这些对话极为简短,有的句子仅用了一个词来表示;分行写人物语言,醒目突出;对话中的叙说交代,也极为简洁,大多地方只有人物语言。这样描写,与当时的环境相称,符合客观实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三、质疑问难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疑问向同学或教师请教,也可以就学生理解不够深透的问题,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并交流讨论。如本文中关于海难中两船的载重量问题;再比如本文 中大量的对比的运用,再比如文章第十自然段写道:“‘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妇女”怎么会是61人呢分明是 57人哪。……等等。 四、体验反思
同学们,海难中船上的人都得救了吗?“玛丽”号假如不是自己受伤会不会停下来救人?假如你是“诺曼底”号上的一员,在海逡发生前后你会干什么?为什么?假 如你是哈尔威船长,你又将怎样做?
五、拓展迁移
1.记者访谈。
假如你是当年“诺曼底”号上的一名乘客,今天有记者向你问起当年的事情,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2.一条木船破了,舱里注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的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试想像并描述当时的情景,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