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苏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吸收》
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含义。
2.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生物探究的兴趣和自信心。
3.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咀嚼馒头并分享体验
思考:
1、馒头中含有什么物质呢?如何验证呢?
2、我们的口腔中有些什么结构呢?
各有什么作用呢?
3、馒头也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来呢?馒头变甜与什么有关系呢?
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馒头
牙齿:咀嚼
舌:搅拌
唾液腺:分泌唾液
淀粉
思考:
1、馒头中含有什么物质呢?如何验证呢?
2、我们的口腔中有些什么结构呢?
各有什么作用呢?
3、馒头也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来呢?馒头变甜与什么有关系呢?
①怎样模拟舌的搅拌、牙的咀嚼,唾液的参与以及口腔的温度?
②你们组设计的实验变量是什么?你打算怎样设计对照实验?
③怎样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思考
方法步骤:
第一步:
取小馒头。
第二步:
取唾液
第三步:取2支试管,编号①②,然后做如下处理:
①号:馒头碎屑+2ml唾液+振荡
②号:馒头碎屑(或馒头块)+2ml?+?
滴加4滴碘液,然后将试管放到
37
℃温水中,5-10分钟左右取出,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总结
①
通过观察,你认为馒头在口腔内转变成另外一种有甜味的物质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②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馒头变甜的决定性因素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起了辅助作用。食物的消化,是由大分子的物质变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口腔内牙齿的咀嚼与舌的搅拌,都属于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在消化酶的作用下,食物被逐渐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应用提升
应用
联系生活实际,得出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①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
②不要吃过冷或过烫的食物
③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喝水。
应用提升
应用
提升
联系生活实际,得出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①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
②不要吃过冷或过烫的食物
有的学生提出:吃饭的时候喝水好不好?应该如何设计实验?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