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高考必考点、热点系列】(32题)古希腊古罗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2020年高考全国名校最新模拟题荟萃按题号归纳

文档属性

名称 【抓住高考必考点、热点系列】(32题)古希腊古罗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2020年高考全国名校最新模拟题荟萃按题号归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12 10:0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国卷第32题——古希腊古罗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试题精炼精选
1.(2020·湖北高三5月调研模拟考试·32)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古希腊的城邦通常被一座城墙围绕,市内有一个被称为“卫城”的地方。在卫城上耸立着各种神庙、祭坛、公共纪念物,有很多廊柱、店铺、法庭,以及给城邦众神的各种供奉。这说明“卫城”是(  )
A.培养集体意识的场所
B.城邦的政治中心
C.保卫城邦的前沿阵地
D.公民的理想国度
2.(2020·安徽A10联盟高三开年考·32)古风时代(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陶瓶分为用作储藏、用作日常、用作礼仪等多种功能,其中储藏古希腊特色产品橄榄油用的耳瓶在埃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等地纺织品或金银工艺品上提取的图案。这表明(  )
A.古希腊文明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
B.古希腊民主政治促进了工商业发展
C.古希腊人主动适应海外市场需要
D.古希腊商贸活动传播了其审美观念
3.(2020·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三在线学习摸底检测·32)古希腊城邦不断对外殖民活动,希腊移民与他们居住在希腊半岛上的同胞信仰同样的神。他们也讲希腊方言,同母邦之间保持着商业联系。古希腊人的上述行为(  )
A.有助于希腊城邦共同体的建立
B.促进了希腊统一国家的建立
C.推动希腊城邦思想文化的发展
D.突显希腊城邦的集体责任感
4.(2020·广西北海一模·32)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有雅典学者说:“每个城邦,不管它是如何的小,都分成了两个敌对部分,一个是穷人的城邦,一个是富人的城邦。”由此可知,当时雅典(  )
A.政治等级正在形成
B.城邦民主范围扩大
C.公民政治面临挑战
D.阶级斗争不可调和
5.(2020·河南九师联盟高三5月联考·32)梭伦规定:除军事职务外,其他的职位通过抽签给予。但又规定:只能从白(自)荐的人们中进行挑选;中选的人还将接受评判官的审查;而且每个人都有权对不合资格的候选人提出指控。这说明当时雅典(  )
A.限制了公民民主参政权利
B.意识到抽签选举存在弊端
C.保证了职务面前人人平等
D.努力提高公民的参政素质
6.(2020·福建厦门二模·32)伯利克里时期,15%至20%的公民会有规律地出席公民大会,但在没有现代扩音装置的会场,待表决的发言实际上不可能被数千人都听见。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实施有其特定局限性B.公民大会不是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C.公共职务的开放度在公民中差别明显D.津贴制未能刺激更多的公民参与政治
7.(2020·重庆二模·32)阿提卡遭入侵后,雅典人责怪伯利克里。伯利克里说,“你们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而你们表决赞成战争,也是在攻击自己”。远征西西里失败后,雅典人攻击赞成远征的人,“好像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这说明(  )
A.伯利克里反思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B.雅典直接民主易产生多数人暴政
C.雅典民主缺乏群众决策约束机制
D.雅典对外军事行动由执政官负责
8.(2020·湖南怀化二模·32)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这反映了雅典(  )
A.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个人私欲泛滥道德沦丧
C.穷兵黩武惯于内讧
D.民众缺乏集体担当精神
9.(2020·安徽淮北二模·32)有学者指出,公元前5世纪中期,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人掷出骰子的某个点数的概率都要大,雅典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这说明(  )
A.民主选举具有很大随意性
B.公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
C.直接民主的弊端逐渐显现
D.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10.(2020·福建漳州、南平二模·32)梭伦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级公民负担昂贵的骑兵装备,充当骑兵;第三等级自备重装武器,充当重装步兵;第四等级是轻装步兵,更穷的公民没有武器,只能划船、搬东西和呐喊助威。这表明,雅典的财产等级制(  )
A.平衡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B.激化了城邦内部的矛盾
C.忽视了公民权利的平等性
D.暴露了民主改革的局限
11.(2020·河北唐山一模·31)有学者认为,古代人的自由是一种集体式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直接行使部分主权,或者说,古代人的个人自由是和集体自由同一的。个人只是集体的存在,个人以某种方式被国家所吞没,公民被城邦所吞没。他意在说明古代雅典(  )
A.公民内部享有充分政治权利
B.存在着严重的暴民政治倾向
C.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滥觞之地
D.公民的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
12.(2020·安徽宣城二模·32)雅典政治斗争往往表现为贵族家族之间的争权。失败者常试图借助外来势力。而陶片放逐法通过公民团体的命令,将其中一方有条件地流放国外,这使失败者的被流放不是源自政治对手而是源自雅典公民的选择。这表明陶片放逐法(  )
A.利于雅典政局的相对稳定
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D.有力地削弱了雅典贵族势力
13.(2020·广东一模·32)雅典公民担任陪审员原本是没有报酬的。公元前451年,伯里克利规定担任一天陪审员可获得2个“奥勃”,后增至3个“奥勃”,约相当于雅典平民半天的收入。这一举措(  )
A.改善了公民生活
B.削弱了贵族影响力
C.破坏了民主政治
D.维护了法庭的权威
14.(2020·广东佛山二模·32)雅典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在其喜剧《骑士》中,塑造了帕弗拉工(Paphlagon)这样一个政治煽动家的典型:有辩才、善于诬告同伴、愚弄人民。后人据此认为当时雅典政治家就是如此恶劣。由此可知(  )
A.雅典民主已被煽动家绑架
B.政治活动受到公众舆论的约束
C.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暴政
D.喜剧创作丰富了雅典公民生活
15.(2020·湖北省八校第二次联考·32)有学者指出,雅典陶片放逐法设立初期,的确起到了稳固民主政权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性质慢慢发生了变化而此时雅典人也将其适时地淘汰了,这正是雅典人的智慧所在。学者强调的是(  )
A.客观地评价古希腊文明成果
B.正确认识雅典民主制的本质
C.用发展眼光看待雅典民主实践
D.辩证地分析直接民主制的利弊
16.(2020·云南昆明“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32)公元前4世纪中期以后,雅典陪审法庭的地位不断提升,重大的告发案件不再由公民大会审理,而全部转由陪审法庭审理。这表明雅典(  )
A.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B.直接民主弊端得到纠正
C.国家治理体系逐步走向理性
D.城邦内部矛盾日趋缓和
17.(2020·山东聊城一模·11)古雅典早期,最关键的职位是执政官,梭伦、庇西特拉图、克利斯提尼等都曾担任过此职。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实际政治权力向十将军集中。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几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上述材料可以说明,雅典当时(  )
A.各等级公民的权利完全平等
B.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C.财产资格的限制已彻底打破
D.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
18.(2020·贵州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32)古希腊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军事力量与大国相比较弱,后被强大的马其顿所灭,雅典民主制度也就退出历史舞台。据此可知,雅典城邦民主制得以运行的前提条件是(  )
A.军事力量强大
B.小国寡民
C.周边没有强邻
D.城邦至上
19.2(2020·山东威海一模·22)公元前5世纪,雅典有10位将军。国家规定在战场上,如果不只一名将军在场,往往由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每人1天。这一规定(  )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反映了当时民主的基本特征
C.削弱了军队的战斗能力
D.保证了军事行动的统一指挥
20.(2020·江西九江二模·32)公元前416年,雅典人投票决定对弥罗斯岛居民进行灭族性屠杀,然后将该岛作为自己的领土,理由是弥罗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保持中立——既不跟雅典结盟,也不跟斯巴达结盟,这是对雅典权威的蔑视和对其霸主地位的挑战。据此可知,雅典(  )
A.直接民主政治已名存实亡
B.以民主形式推行霸权政策
C.对外政策取决于内部制度
D.城邦治理体现了人文主义
21.(2020·广东深圳一模·32)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泛雅典人节”中的一些比赛项目规定必须以部落为单位参赛,赛前训练、置办装备所需的资金由参赛单位筹备,奖品授予获胜部落的全体公民。这类比赛(  )
A.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基础
B.加强了雅典社会团结认同
C.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利
D.强化了部落内部的血缘关系
22.(2020·广东肇庆一模·32)雅典名将阿里斯提德是马拉松战役的指挥官,战功显赫,曾担任首席执政官,办事公正,人称“正义”,这一美名后来却变成了招人嫉恨的根源。公元前483年,公民大会决定进行陶片放逐表决。投票结果,阿里斯提德被流放。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A.公民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B.公民有效监督国家公职人员
C.多数人的意志具有绝对权威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23.(2020·广东汕头一模·32)古希腊的赫尔墨斯神祇既有保护城邦和私人财产的功能,也是旅行者、传令者、运动员的保护神;既是幸运、贸易、获利和辩才之神,也是度量衡的发明者和保证者。这表明古希腊宗教(  )
A.植根于城邦社会生活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保障了民主制的运行
D.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物
24.(2020·江西抚州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3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阐述一场改革的背景时曾写道:“事实上穷人们连同其子女和妻室都为富人们所奴役,……要是他们未能缴纳地租,他们本人及其孩子就会被掳去,并且,所有的借贷均是以人身为担保。”据此可知,这场改革是(  )
A.梭伦改革
B.庇西特拉图改革
C.克里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25.(2020·湖南衡阳一模·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参与公共生活,是在一种复杂的关系网中进行的。一个人同时隶属于多个组织,各组织对其成员加以不同的甚或相矛盾的义务。当其无法兼顾各方利益时,不得不权衡先后,在相互冲突的义务间保持平衡。这种权衡与抉择从侧面反映了(  )
A.雅典城邦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B.雅典民主政治出现衰落趋势
C.基于城邦利益下的自由本质
D.公民权利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26.(2020·安徽蚌埠三模·32)在古雅典某一时期,教师、医生、会计、警察、公务员、银行家等职业基本上都是由奴隶担任,在经济事务尤其是公共工程中,也大致做到了公民、奴隶同工同酬;在雅典的街上,从穿着上几乎看不出奴隶和公民的分别,奴隶中甚至有首屈一指的大富翁。这反映了该时期雅典(  )
A.能够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民主制度具有普适性特点
C.城邦制度深受人文主义影响
D.奴隶阶级成为城邦的主人
27.(2020·江西赣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模·32)公元前44年,一场大规模的“刺杀”行动拉开帷幕,有来自西塞罗的共和党阵营,也有来自凯撒阵营,最终凯撒在元老院遇刺身亡。之后凯撒(Caesar)这个名字成了独裁型或其他类型的统治者头衔的代名词。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罗马(  )
A.自然法体系高度成熟
B.资产阶级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已经废除了共和体制
D.专制独裁违背多数人的意愿
28.(2020·河北保定二模·32)公元前304年,罗马营造官弗拉维乌斯把诉讼程序和法庭术语汇编成册,公诸于众,并公布了开庭日和不开庭日。公元前300年,罗马通过瓦列里乌斯法,重申公民对包括独裁官在内的高级官员的判决有上诉公民大会的权利。罗马这些做法(  )
A.使贵族失去了政治特权
B.导致了民主的泛滥和权力的滥用
C.赋予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力
D.利于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的权利
29.(2020·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32)程式诉讼是古罗马的主要诉讼形式之一,它将诉讼分为法律审和事实审两个阶段:由裁判官负责审查诉讼行为的合法性和确定适用的诉讼程序,再由当事人选择的来自民间的承审员负责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并做出裁决。这种做法(  )
A.有利于维护罗马贵族利益
B.提高了司法审判效率
C.确保了法律至高无上地位
D.有助于保证司法公正
30.(2020·那会“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2)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时,专门成立十人专家小组进行法律方面的工作,聘请五大法学家对法律进行解释并具有钦定法律效力;《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皇帝出资并任名誉主编,以两位法学教授亚奥裴里斯、多罗西斯为首的专家团倾力而为的杰作。这表明,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  )
A.内容和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B.法律专家垄断了法律制定
C.重视凝聚法律专家的智慧
D.服务于皇帝个人专制需要
31.(2020·广东茂名二模·32)公元前494年,平民趁罗马与邻近部落发生战争之机,发动第一次“撤离运动”,全体平民武装撤至罗马东郊的圣山,迫使贵族答应减轻平民的债务负担,并同意平民选出两名平民保民官,后增至10名。由此可见(  )
A.贵族的政治特权被取消
B.罗马共和国性质已改变
C.罗马政治体制得到完善
D.平民与贵族的权利一致
32.(2020·安徽黄山二模·32)罗马对待意大利半岛上的其他民族非常宽容:罗马人则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享有始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就享有的拉丁公民权,拉丁公民权是一种广泛而不充分的公民权。这一现象(  )
A.借鉴了雅典的政治制度
B.说明罗马法有待发展与完善
C.反映了万民法已经成熟
D.激化了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
33.(2020·江西上饶六校第一次联考·32)英国《自由大宪章》中涉及债务担保和连带责任的规定,与罗马法中“保证人在履行了担保责任之后可以向主债务人行使追索权”的规定如出一辙。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  )
A.英国法律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
B.近代西方法律的源泉在罗马法
C.罗马法中蕴含着天赋人权思想
D.罗马法迎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34.(2020·山东青岛高三5月统一质量检测·11)恩格斯说:“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随着罗马法的被重新发现,教士即封建时代的法律顾问和非宗教界的法学家之间确立了分工。不言而喻,这批新的法学家实质上属于市民等级……实质上也是反封建的。”这说明(  )
A.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现成的法律武器
B.为早期资本主义提供现成法律形式
C.成为资产阶级法学家们的研究对象
D.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研究批判的对象
35.(2020·四川天府名校高三5月教学质量联合测评·32)罗马法规定:“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二十五亚士(罗马的一种货币单位)的罚金”,既不论树木的种类质量,也不问它的大小价值,这常会出现惊人的不公平和可笑的现象。材料主要反映出罗马法(  )
A.注重保护当事人利益
B.以保护私产为核心
C.部分条款缺乏灵活性
D.以私法裁决为主体
36.(2020·福建龙岩二模·32)罗马遗嘱继承法规定,遗嘱人可以自由安排他所控制的家族财产,后来又规定遗嘱人必须在给近亲属留足遗产后,才能根据自己意愿处分剩余财产,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这表明罗马法(  )
A.坚持折中调和的审判原则
B.侧重民事纠纷的调解
C.关注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
D.遵循权力制衡的原则
37.(2020·内蒙古鄂尔多斯一模·32)《十二铜表法》对债的“执行”有以下步骤:第一,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第二,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第四,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可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饼一磅。这些规定反映了(  )
A.罗马法形成比较完善的债权制度
B.法律不再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和理性思想
D.平民的利益得到了全面的保护
38.(2020·山东威海一模·23)公元2世纪,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律原理》中提到:法律的精义在于条文的精神而并非在于其文字;法官对提到他面前的事件要抱合理的怀疑态度。这表明罗马法(  )
A.蕴含了现代法治的某些理念
B.十分重视法律条文的更新
C.特别强调法律证据的重要性
D.增加了公平实用的新特点
39.(2020·吉林长春三模·32)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学家几乎都是身居要职的宫廷大臣、他们承认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的观点,但却对这些观点进行曲解,认为人民已经通过契约授权皇帝,并使得皇帝的意志具有了法律的效率。其旨在(  )
A.保持法律的连续性
B.维护帝制的合法性
C.树立法律至上准则
D.掌控法律的解释权
40.(2020·河北唐山高三4月六校联考·32)在罗马帝国早期,政府大兴土木,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及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柱,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其根本目的在于(  )
A.借助神权维护帝国统治
B.树立帝国的权威与形象
C.彰显英雄人物爱国情怀
D.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
41.(2020·广东江门一模·32)在拿破仑时代,参与制订《民法典》的普雷阿梅纽说:“这是令人钦佩的上帝秩序,符合所有人的理性和内心的原则。正是在这里,在公平中,在良心上,罗马人发现了这种教义”。据此可知(  )
A.古罗马自然法等思想影响深远
B.古罗马最早产生理性精神
C.基督教教义影响民法典的制定
D.罗马法与宗教改革思想一致
42.(2020·湖南怀化一模·32)罗马法规定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该动物的所有人应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有人从非洲带回来一只两只脚的鸵鸟,致他人受到了损害,被害人便将鸵鸟的所有人告上法庭,获得赔偿。这一案例(  )
A.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B.反映了罗马法的缺陷
C.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
D.体现了类推适用原则
43.(2020·广东广州一模·32)在古罗马,凡是根据公民法得不到保护的所有权,可请求裁判官予以保护。依此取得事实所有权的人可享受所有权人的一切权利。这一规定(  )
A.削夺了贵族的特权
B.赋予裁判官立法权
C.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给予外邦人公民权
44.(2020·山东菏泽一模·11)在早期罗马法中,婚姻关系分为夫权婚姻和自由婚姻,只有夫权婚姻的效力为法律所承认。但到了查士丁尼时期,夫权婚姻已完全被自由婚姻所取代,并且丧失了法律上的合法性基础。该变化表明(  )
A.万民法蕴含天赋人权理念
B.罗马法发展使妇女地位得到改善
C.罗马法注重维护平民利益
D.习惯法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
45.(2020·安徽“皖南八校”三模·32)公元前6世纪末以来,罗马平民比过去拥有了较多的发言空间,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而这一诉求最终将古罗马社会送入一个新的时代。这里的“新”突出表现为(  )
A.法律制度走向规范化
B.公民权限制适当放宽
C.贵族专权局面被打破
D.财产等级制全面推行
46.(2020·福建莆田二模·32)苏格拉底认为:“正当的行为必然导致幸福。”苏格拉底是正义的人,行正义的事,结果却被判了死刑。苏格拉底认为的幸福(  )
A.以追求现世享受为目标
B.追求灵魂的自由与完善
C.遭雅典公民的普遍抵制
D.承袭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47.(2020·山东青岛一模·1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致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农牧渔猎,一种是经商,前者顺乎自然……事属必需,是可以称道的;后者在交易中损害他人的财货以牟取自己的利益……应该受到谴责。”该思想体现了(  )
A.古希腊城邦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作者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C.古希腊城邦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D.古希腊城邦内部矛盾比较尖锐
48.(2020·河北石家庄高三年级阶段性训练·32)古代希腊人首创了数学、科学和哲学,最先写出了有别于纯粹编年表的历史书,自由地思考着世界的性质和生活的目的,而不为任何因袭的正统观念的枷锁所束缚。这表明古代希腊(  )
A.民主制推动文化繁荣
B.科学发展领先世界
C.神学传统观念被抛弃
D.人文精神内涵丰富
49.(2020·黑龙江部分学校高三5月联考·32)古希腊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由最优秀的人来统治比由最良好的法律来统治是否对城邦或国家更有利……在由彼此平等的人组成的城邦中,一人凌驾于全体的公民之上,对某些人来说显得有悖于自然。”由此可知,亚里士多德(  )
A.正确揭示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
B.指出公民政治素质影响雅典民主制度发展
C.肯定民主取代专制是社会发展趋势
D.认为法治比人治更能顺应自然和平等原则
50.(2020·广西桂林、崇左、贺州三市一模·35)古代雅典社会口传特征贯穿于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中,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口头辩论。从决议在议事会提出,经过公民大会上的辩论,到最后形成决议,几乎都是口头进行。这一现象(  )
A.弱化了雅典的政治理性
B.推动了智者运动的兴起
C.使雅典缺乏法律的保障
D.源于雅典公民素养欠缺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卫城上耸立着各种神庙、祭坛、公共纪念物,有很多廊柱、店铺、法庭,以及给城邦众神的各种供奉”可知,卫城内有大量与城邦运行相关的重要设施,故选B项;根据材料“各种神庙、祭坛、公共纪念物,有很多廊柱、店铺、法庭,以及给城邦众神的各种供奉”可知,这些设施并不都是全体公民能够集体使用的,排除A项;根据材料“市内有一个被称为‘卫城’的地方”可知,卫城在城内,不是前沿阵地,排除C项;卫城是城邦城市的一个区域,不是国家,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其中储藏古希腊特色产品橄榄油用的耳瓶在埃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等地纺织品或金银工艺品上提取的图案”可知,古希腊人为了推销自己具有储藏功能的耳瓶,提取了埃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等地纺织品或金银工艺品上的图案,这表明古希腊人主动适应海外市场需要,故选C项;采用埃及等地纺织品或金银工艺品上的图案是为了促销,与缺乏自主创新精神无关,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古希腊民主政治与工商业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古希腊商贸活动传播的是埃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等地的审美观念,而不是古希腊的审美观念,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希腊移民与他们居住在希腊半岛上的同胞信仰同样的神。他们也讲希腊方言,同母邦之间保持着商业联系。”可知二者之间共同的语言和商业联系,有助于希腊共同体的形成,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并未建立“希腊统一国家”,排除B项;希腊民主政治推动希腊城邦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殖民活动无关,排除C项;“城邦的集体责任感”强调城邦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与材料中主体“殖民地区与城邦关系”不符,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每个城邦,不管它是如何的小,都分成了两个敌对部分,一个是穷人的城邦,一个是富人的城邦”可知,该学者认为当时城邦都分裂为穷人和富人,这使得公民难以协调一致,进而使公民政治面临挑战,故选C项;雅典城邦公民等级制从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实行的财产等级制就已形成,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城邦民主范围扩大,排除B项;材料中的“穷人”和“富人”都属于公民,是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不是阶级斗争,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只能从自荐的人们中进行挑选;中选的人还将接受评判官的审查;而且每个人都有权对不合资格的候选人提出指控”,可知梭伦意识到了抽签选举的弊端,从而进行了纠正,故选B项;材料“其他职位通过抽签给予”说明几乎所有官职都对公民开放,保证了公民的参政权利,而不是限制,排除A项;据材料“除军事职务外”来看,并非所有的职务人人平等,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参政的条件,而没有涉及到公民的素养,排除D项。
6.【答案】A
【解析】据材料“待表决的发言实际上不可能被数千人都听见”可知,因场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参加公民大会的表决并不能准确无误地反映所有参会公民的意愿,说明民主的实施具有特定局限性,故选A项;据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实施中的条件限制,并未提及公共职务的开放,无法看出其在公民中的差别,排除C项;津贴制指的是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材料中两次战争后雅典民众都表现出“好像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状态,说明雅典民主缺乏理性判断,群众做出表决后也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故选C项;材料中伯利克里并没有反思直接民主存在的弊端,如无法保证民主参与者的素质、民主的范围仅限于成年公民等,而只是对直接民主状态的一个描述,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叙述的是雅典民众对自己的决策没有“负责”意识,而非投票结果属于“暴政”,排除B项;材料中“你们表决赞成战争”可知雅典的对外军事行动需要公民表决,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雅典人由于远征失败,从而攻击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反而忘记自己投票赞同的责任,体现出雅典实行的直接民主制度,只用投票多少就可以决定国家大事,容易带来决策的失误,反映出直接民主的决策方式过于随意,具有弊端,故选A项;材料中体现了雅典人攻击赞成远征的演说家,是由于远征失败,损害了城邦的利益,并不是单纯的推卸责任,道德沦丧,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雅典人们投票赞同远征,在远征失败后又攻击赞成的演说家,带有前后矛盾,出尔反尔的行为,不能说明雅典穷兵黩武惯于内讧,排除C项;由于雅典公民大会以演说和投票的方式决定国家事务,故材料中攻击赞成远征演说家的人是为了维护城邦利益,之所以会出现忘记自己投票责任,是源于雅典民主制度用投票多少来决定国家大事,过于随意和草率,并不能体现出雅典的公民缺少集体担当精神,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概率比较大,并且“雅典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据此可知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非常多,故选B项;…题干中所述及的“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人掷出骰子的某个点数的概率都要大。”仅是说明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较多,与民主选举的随意性无关,排除A项;题干现象主要反映雅典公民具有较多的机会去参与国家管理,没有涉及其弊端,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期处于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时期,而不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雅典一、二等级公民负担昂贵的骑兵装备,充当骑兵;第三等级自备重装武器,充当重装步兵;第四等级是轻装步兵,更穷的公民没有武器”可知,财产等级制下,公民等级越高,承担的装备义务越多,又根据所学知识,财产等级制下,公民等级越高,享有的权利越多,因此可知财产等级制下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应的,故选A项;根据材料“第四等级是轻装步兵,更穷的公民没有武器”可知,城邦没有对低等级公民提出超出公民等级的装备义务,且根据所学知识,财产等级制能够保障平民一定的权利,从而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排除B项;题目反映的是不同等级公民承担不同的装备,是属于义务,不是权利,排除C项;题目反映的是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装备义务也不同,选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D项。
11.【答案】D
【解析】材料
“个人只是集体的存在,个人以某种方式被国家所吞没,公民被城邦所吞没”可知公民个体是服从于城邦整体的,自由并不是无限自由而是在集体利益之下受限制的自由,故选D项;材料中未提及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区别,不涉及公民内部政治权利的问题,主要述及的是公民和城邦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不涉及多数人的暴政,主要强调的是城邦政治的倾向而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排除B项;古代希腊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但材料中并未提及古代雅典在人文主义思想上的发展,排除C项。
12.【答案】A
【解析】据材料“雅典政治斗争往往表现为贵族家族之间的争权。失败者常试图借助外来势力。而陶片放逐法……这使失败者的被流放不是源自政治对手而是源自雅典公民的选择”说明陶片放逐法有利于防止失败者借助外来势力颠覆政权,故选A项;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克尼斯提尼的改革,排除B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是强调对人的尊重,材料“有条件地流放国外”不能体现人文主义,排除C项;据材料“贵族家族之间的争权”可知胜利者是贵族,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这一举措可以吸引平民积极参政,进而增强了平民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力量,相应地削弱了贵族的影响力,故选B项;材料中的举措只针对陪审员,不能代表全部公民,且这一举措只是有利于改善陪审员的生活,“改善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这一举措激发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而非破坏,排除C项;陪审员只是参与案件审理的成员之一,这一举措受益的只是陪审员,法庭的权威来自于司法审理的严肃性,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据材料“雅典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在其喜剧《骑士》中,塑造了帕弗拉工(Paphlagon)这样一个政治煽动家的典型:有辩才、善于诬告同伴、愚弄人民。后人据此认为当时雅典政治家就是如此恶劣”,可知文学形象影响了后人对雅典政治家的认识,故选B项;雅典民主已被煽动家绑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雅典民主并不是少数人的暴政,排除C项;材料强调雅典政治,喜剧创作丰富生活只是表象,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据材料“雅典陶片放逐法设立初期,的确起到了稳固民主政权的作用……慢慢发生了变化而此时雅典人也将其适时地淘汰了,这正是雅典人的智慧所在”说明学者认为雅典设立和废除陶片放逐法都维护了民主,认为民主实践要与时俱进,故选C项;材料论述雅典不是古希腊,排除A项;雅典民主制的本质是奴隶阶级的民主,材料说明的是民主实践不是本质,排除
B项;材料赞扬雅典的民主实践,没有论述雅典民主的弊端,排除
D项。
16.【答案】C
【解析】据材料“公元前4世纪中期以后,雅典陪审法庭的地位不断提升,重大的告发案件不再由公民大会审理,而全部转由陪审法庭审理”,可知雅典的案件审理由专门的司法机关负责,说明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成熟,故选C项;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A项;直接民主存在弊端,但材料强调专门的司法机关出现,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雅典重大案件审理机关的变化,并不是城邦内部矛盾,排除D项。
1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几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可知此时雅典由将军等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故选D项;根据材料“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几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可知此时雅典将军控制政治权力,公民的权利不平等,
排除A项;梭伦改革中按财产的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可以承担不同的官职,这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特权,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彻底打破”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
1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军事力量与大国相比较弱,后被强大的马其顿所灭,雅典民主制度也就退出历史舞台”可知雅典民主制度得以运行是以城邦的存在为前提,也就是说周边不能有威胁城邦存在的强大邻国,故选C项;材料突出的是城邦民主制度得以运行的前提是城邦的存在不是军事力量强大,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而材料反映的是民主制得以运行的前提而不是民主制产生的原因,排除B项;“城邦至上”是一种城邦高于一切的公民意识,材料反映的是民主制得以运行的前提是城邦的存在不是公民意识,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19.【答案】B
【解析】“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多名公民主持”说明雅典实行共同执政以避免专制的出现,体现了当时民主的基本特征,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政府因此而付出更多的工资,无法看出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排除A项;军队的战斗能力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这一规定与军队战斗能力的削弱并无直接因果关系,排除C项;“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并不利于军事行动的统一,排除D项。
20.【答案】B
【解析】雅典城邦的公民投票最后做出灭族、殖民的内部决策,这是以民主的方式制定对外的霸权主义政策,故选B项;雅典城邦“投票决定”如何处置弥罗斯岛体现了直接民主,排除A项;对外是否殖民、扩张与内部是否民主制度没有必然关联,排除C项;材料内容是雅典的对外政策和行为,不是城邦治理,对居民进行灭族性屠杀显然违背了人文精神,排除D项。
21.【答案】B
【解析】根据“‘泛雅典人节’中的一些比赛项目规定必须以部落为单位参赛”“奖品授予获胜部落的全体公民”可知,以部落为单位的这类比赛有利于加强雅典社会的团结和认同,故选B项;梭伦改革时期就已经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排除A项;题干只是强调了以部落为单位的比赛活动,并没有涉及贵族的政治权利,排除C项;以部落为单位参加这类比赛,能够起到强化部落内部的团结和合作,但不是部落内部的血缘关系,排除D项。
22.【答案】C
【解析】材料中“马拉松战役的指挥官”在因公民大会的陶片放逐被流放,可知无论多高的职位、什么样的经历,一旦被表决流放都无法改变,可知多数人的意志具有绝对权威,故选C项;材料“办事公正,人称‘正义’,这一美名后来却变成了招人嫉恨的根源”,最终被流放,可知公民政治素养不高,排除A项;材料中的情况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弊端,这种因嫉恨导致的被流放并不是有效监督,排除B项;民众并非不信任政府,而是存在着对英雄的嫉恨,排除D项。
2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古希腊的赫尔墨斯神祇既有保护城邦和私人财产的功能,也是旅行者、传令者、运动员的保护神;既是幸运、贸易、获利和辩才之神,也是度量衡的发明者和保证者”,可知古希腊的神袛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选A项;材料既没有提到奴隶也没有提到奴隶主贵族,如何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B项;古希腊宗教无法保障民主制的运行,排除C项;人文主义反对神学,排除D项。
24.【答案】A
【解析】根据“要是他们未能缴纳地租,他们本人及其孩子就会被掳去,(并)且,所有的借贷均是以人身为担保”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雅典的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压榨,梭伦改革废除了债奴制,故选A项;庇西特拉图改革的背景是雅典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各政治派别纷争不断,排除B项;克里斯提尼改革的背景是保有血缘关系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织已经不能适应雅典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排除C项;伯利克里改革时雅典的社会矛盾不再是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改革主要解决的是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问题,排除D项。
25.【答案】C
【解析】材料中这种权衡与抉择的前提是“一个人同时隶属于多个组织,各组织对其成员加以不同的甚或相矛盾的义务”,公民之所以需要抉择是因为要在“在相互冲突的义务间保持平衡”,即公民在不同的组织关系中都有着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是以城邦利益为上的,故选C项;城邦直接民主的局限性在于是少数人的民主且不能保证民主决策的质量,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公元前5世纪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且材料中未提及民主政治的衰落迹象,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公民义务而非权利,排除D项。
2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古雅典某一时期,教师、医生、会计、警察、公务员、银行家等职业基本上都是由奴隶担任,……奴隶中甚至有首屈一指的大富翁”可知该时期雅典城邦制度深受人文主义影响,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职业、经济、社会生活领域,未涉及法律,排除A项;雅典民主制度仅适应于成年男性公民,不具有普适性特点,排除B项;古代雅典城邦的主人是奴隶主阶级,排除D项。
2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凯撒(Caesar)这个名字成了独裁型或其他类型的统治者头衔的代名词”可知,凯撒在罗马进行了独裁统治,有根据材料“有来自西塞罗的共和党阵营,也有来自凯撒阵营”可知,当时多数人反对凯撒的独裁统治,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内容与自然法无关,排除A项;当时罗马是奴隶制共和,排除B项;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的建立,标志共和体制结束,排除C项。
28.【答案】D
【解析】由材料“把诉讼程序和法庭术语汇编成册,公诸于众”可知罗马贵族失去了对法律和司法知识的垄断,“重申公民对包括独裁官在内的高级官员的判决有上诉公民大会的权利”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故选D项;由材料可知贵族失去的是司法解释权,排除A项;“民主的泛滥和权力的滥用”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公民的法律权利而非参政权力,排除C项。
29.【答案】D
【解析】材料“由裁判官负责审查诉讼行为……承审员负责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并做出裁决”可知有利于实行裁判官与承审员的相互制约,防止法官专权,有助于保证司法公正,故选
D项;材料“选择的来自民间的承审员”说明不一定是贵族,排除A项;材料“将诉讼分为法律审和事实审两个阶段”会降低司法审判效率,排除
B项;材料“将诉讼分为法律审和事实审两个阶段”说明法律规定只是依据之一并非职高无上,排除C项。
30.【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无论是《十二铜表法》还是《民法大全》,都凝聚了法律专家的智慧,故选C项;材料没有提及罗马法的内容和体系,排除A项;“垄断”一词太绝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元老院的决议、皇帝的敕令、裁判官的告示均属罗马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皇帝专制,排除D项。
3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全体平民武装撤至罗马东郊的圣山,迫使贵族答应减轻平民的债务负担,并同意平民选出两名平民保民官,后增至10名”可知,平民保民官的设立使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被打破,罗马政治体制得到完善,故选C项;根据材料“迫使贵族答应减轻平民的债务负担,并同意平民选出两名平民保民官,后增至10名”可知此时贵族的政治特权被削弱,并非“取消”,
排除A项;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帝制,罗马共和国性质改变,与材料所述时间“公元前494年”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平民与贵族的权利并不一致,排除D项。
32.【答案】B
【解析】据材料“罗马对待意大利半岛上的其他民族非常宽容:罗马人则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享有始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就享有的拉丁公民权,拉丁公民权是一种广泛而不充分的公民权”,可知当时罗马人与拉丁人在享有权力上严格区别,反映出罗马法有待发展与完善,故选B项;雅典未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排除A项;罗马授予拉丁公民现象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而万民法是罗马帝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强调如何解决罗马人与外邦人的矛盾问题,并不是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排除D项。
33.【答案】D
【解析】罗马法在公民法向万民法的发展过程中,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是主要动力之一,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因此罗马法与英国《自由大宪章》有相似之处的根源就是罗马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D项;材料只是强调英国《自由大宪章》与罗马法有个别的相同的法律规定,但英国《自由大宪章》只是英国法律的一部分,不能以偏概全,排除A项;英国《自由大宪章》签署于1215年,不属于近代西方法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法律条款,与“天赋人权思想”无关,排除C项。
3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不言而喻,这批新的法学家实质上属于市民等级……实质上也是反封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权,规范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秩序,为早期资本主义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故选B项;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作为反封建武器,并非“利用罗马法”,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对反封建的作用,而不是仅仅作为学术研究,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罗马法对反封建的作用,未反映马克思主义者对罗马法的态度,排除D项。
35.【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二十五亚士(罗马的一种货币单位)的罚金’,既不论树木的种类质量,也不问它的大小价值,这常会出现惊人的不公平和可笑的现象”,可知罗马法注重保护人的私有财产,但也忽略了实际情况,故选C项;材料只提到砍伐树的惩罚,并没有提到谁是当事人,排除A项;材料强调罗马法缺乏灵活性,而不是保护私产,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罗马法中“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一条法律条文,没有涉及公法和私法的对比,无法得出以私法裁决为主体,排除D项。
36.【答案】C
【解析】材料中
“以保护家庭其他成员的法定继承权”可知罗马法关注不同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故选C项;材料中主要涉及立法环节,不涉及审判的司法环节,排除A项;材料中仅涉及了遗产继承方面的问题,无法判断在非民事纠纷中如何立法,不能得出是否侧重民事纠纷,排除B项;权力制衡主要指不同公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材料中并未涉及,而对遗嘱人的相关规定不属于权力制衡原则,排除D项。
37.【答案】C
【解析】据材料“第一,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第二,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第四,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可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饼一磅”,可知罗马法对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权利进行明确划分,而且可以体现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和对弱者的关怀,故选C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步成文法,还有待完善,排除A项;罗马法注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B项;“全面”一词过于肯定,排除D项。
38.【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罗马法提倡法律至上与重视证据的原则,这也是现代法治的理念,故选A项;据材料“在于条文的精神而并非在于其文字”可知,其并不是强调法律条文的重要性,“更新”一词更无从体现,排除B项;C选项只是材料反映的一部分,不能完整概况材料信息,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在此之前罗马法的内容,无法表明“增加了新特点”,且“公平实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39.【答案】B
【解析】由材料“罗马法学家几乎都是身居要职的宫廷大臣”“认为人民已经通过契约授权皇帝,并使得皇帝的意志具有了法律的效率”可知罗马法学家来自于皇帝钦定的宫廷大臣,法学家对法律的解释旨在维护皇帝的意志,故选B项;“连续性”与材料中“进行曲解”的表述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皇帝意志在罗马法中的地位,排除C项;罗马法学家具有对法律的解释权,排除D项。
40.【答案】D
【解析】材料“政府大兴土木,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及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柱,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表明罗马崇尚英雄教育民众,结合所学可知其根本目的是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故选D项;标志性建筑纪念的是英雄而非神祇,排除A项;据材料说明是英雄人物不是帝国权威,排除B项;彰显英雄人物爱国情怀是政府行为不是目的,排除C项。
41.【答案】A
【解析】材料“罗马人发现了这种教义”,是指罗马法自然法精神“符合所有人的理性和内心的原则”,影响近代西方国家的立法,故选A项;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已经包含理性精神,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罗马法自然法精神影响民法典的制定,与基督教教义的影响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拿破仑《民法典》而非宗教改革思想受到罗马法自然法精神影响,排除D项。
42.【答案】D
【解析】题干中“四条脚动物致人损害的,该动物的所有人应对受害人给予赔偿”,而对两只脚的鸵鸟致人伤害而赔偿没有规定,罗马法学家从动物致人伤害事实出发,进行类推适用来判定,故选D项;题干中的量刑审判由法律来决定,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罗马法的灵活性等正面效应,排除B项;题干中无法看出时间界线属于罗马共和国过渡到罗马帝国时期,排除C项。
43.【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取得事实所有权的人可享受所有权人的一切权利”可知,此项规定保护私有财产,为解决罗马公民与外邦人的商业纠纷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这一规定并非针对贵族,无法体现削夺了贵族的特权,排除A项;裁判官只掌握司法权,并不会获得立法权,排除B项;公民权即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身等各项权利,这一规定主要针对所有权并非公民权,排除D项。
44.【答案】B
【解析】自由婚姻取代夫权婚姻,体现了罗马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其男女平等观念,表明罗马法的发展使妇女地位得到改善,故选B项;自然法思想中的自然理性推动自由婚姻取代夫权婚姻,材料信息得不出万民法蕴含天赋人权理念,排除A项;罗马法注重维护奴隶主利益,排除C项;公民法具有保守性和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排除D项。
45.【答案】A
【解析】由材料“罗马平民比过去拥有了较多的发言空间,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可知罗马平民社会地位的提升,而正是这些诉求推动了罗马法制建设的发展,之后《十二铜表法》诞生,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制建设而非公民权利,排除B项;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被打破”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财产等级制是古代雅典的政治措施,排除D项。
46.【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苏格拉底是正义的人,行正义的事”,结合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可知苏格拉底认为的幸福是拥有道德和智慧,是追求灵魂的自由与完善,故选B项;追求现实的享受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排除A项;从材料中“苏格拉底是正义的人,行正义的事,结果却被判了死刑”,结合当时雅典城邦道德沦丧,风气日下的背景,可知苏格拉底的言行会遭到抵制,但“普遍抵制”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苏格拉底强调道德的作用,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思想主张不符,排除D项。
47.【答案】B
【解析】据材料亚里士多德认为经商在交易中损害他人的财货以牟取自己的利益应该受到谴责,体现了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故选B项;材料表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未涉及古希腊城邦制度,排除A项;结合所学,古希腊城邦农耕经济不发达,排除C项;材料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没有体现城邦内部矛盾,排除D项。
4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首创了数学、科学和哲学”“自由地思考”“不为任何因袭的正统观念的枷锁所束缚”可知古希腊反对束缚崇尚自由理性思考,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制度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古希腊科学在世界中的地位,不能说明古希腊科学发展领先世界,排除B项;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反映了古希腊人不为正统观念所束缚,不能说明抛弃神学传统观念,排除C项。
49.【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由最优秀的人来统治比由最良好的法律来统治是否对城邦或国家更有利”和“在由彼此平等的人组成的城邦中,一人凌驾于全体的公民之上,…显得有悖于自然”,可知在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下,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要比最优秀的人治理国家更符合社会需要,更顺应自然,故选D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贵族享有的民主,与材料是关于亚里士多德对人治与法治的看法不符,排除A项;从材料“由最优秀的人来统治比由最良好的法律来统治是否对城邦或国家更有利”和“一人凌驾于全体的公民之上,对某些人来说显得有悖于自然”,可知论述的是法治比人治更符合自然规律,并没有涉及公民素质的高低对于民主制度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制度运用法治更顺应自然,没有体现出民主取代专制是社会发展趋势,排除C项。
50.【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雅典的政治活动和公民大会决议需要口头表现,所以对于人们的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推动了雅典出现以教授人们辩论演讲技能为职业教师群体即智者学派,故选B项;雅典民主政治的一大局限是运作方式过于随意,抽签、举手等表决方式就体现了雅典政治的非理性,故材料现象不是弱化雅典政治理性的主要表现,排除A项;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就具有法律效力,故雅典用口头形式进行决议,只是决议的方式特殊,不能体现出雅典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缺乏法律保障,排除C项;,从材料“古代雅典社会口传特征贯穿于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中,政治生活很大程度上也依赖口头辩论”,可知雅典用口头决议的方式是雅典社会传统沿袭,而且古雅典文化繁荣,故材料现象不是源于雅典公民素养欠缺,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