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 课件(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个星期天 课件(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6-12 22:2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9.那个星期天
01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等。
明媚
揉动
念叨
停顿
晃动
休止
时光
惊惶
亲吻
依偎
挽回
蚂蚁
耽搁
绞尽脑汁
砖头
绽放
绊倒
翻箱倒柜
搓衣板
师生合作,交流预习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记叙了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时间
母亲表现
“我”的心情
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母亲行为的句子,及体现“我”心情变化的关键词句,说一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完成表格。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时间
母亲表现
“我”的心情
早晨
答应带我出去
高兴
等一会儿再走
耐心等待
买完菜就去
焦急又兴奋
买菜回来又翻箱倒柜
焦急
下午
洗衣服
失望
黄昏
仍在洗衣服
绝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文章写了“我”在某个星期天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写出了这一天“我”从盼望——高兴——耐心等待——焦急又兴奋——焦急——失望——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02
第二课时
明媚
揉动
念叨
停顿
晃动
休止
时光
惊惶
亲吻
依偎
挽回
蚂蚁
耽搁
绞尽脑汁
砖头
绽放
绊倒
翻箱倒柜
搓衣板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师生合作,交流预习
这篇课文写了:
;写出了这一天“我”从_______—高兴—_______—焦急又兴奋—______—失望—______的心理变化过程。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文章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请找到文中描写“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品读句子,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述“我”的心理,体会其作用。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比较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方式上的异同点。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比较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方式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很细腻,都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不同点:《匆匆》是运用了设问、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手法来体现人物心情;作者把心里想说的直接写出来。而《那个星期天》是从环境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等来体现人物的感情,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
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章记叙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表现了孩子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过程。作者在具体细致地叙述中,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同时运用一系列环境描写的句子,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