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41分)
一、读拼音,写字词。(9分,书写2分)
每féng
上下班高峰期和节假日,交警们都要服从diào
qiǎn
,到繁忙的
交通要道执qín
。为了防止来往的车辆出现任何hùn
luàn
,他们坚守gǎg
wèi
,时刻wéi
chí
着交通zhì
xù
,一天下来,喉咙发出的声音都sī
yǎ
了。
二、选择正确的选项。(15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铁杵(chǚ)
单(dān)干
临危不惧(jù)
B.剖(pōu)开
徘徊(huí)
锲(qiè)而不舍
C.屡(lǚ)次
山脉(mài)
焦躁(zào)不安
D.战役(yì)
机械(jiè)
心急如焚(fén)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正确一组的是(
)。
A.过是溪(这)
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
B.弃去(放弃)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归还)
C.博学多通(通过)
欲将轻骑逐(骑兵)
D.家贫不常油(穷苦)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冷的心)
3.下面成语故事与主要人物都相符的一项是(
)。
A.悬梁刺股(孙敬)
囊萤夜读(匡衡)
B.程门立雪(杨时)
手不释卷(吕蒙)
C.卧薪尝胆(勾践)
凿壁偷光(车胤)
D.单刀赴会(张飞)
铁杵成针(李白)
4.下面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句话朗读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C.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D.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冕称他家有“洗砚池”,意思是自己也要像王羲之那样勤奋。
B.《“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英国作家雨果是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C.“平明送客楚山孤”这句诗借“楚山的孤影”来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孤独心情。
D.“只见黄继光又站了起来!他张开双臂,向喷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段文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黄继光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7分)
1.诗中有高尚的情操。《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
代诗人
,
诗中“
,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廉洁正直、坚守节气的品格。王冕在《墨梅》一诗中,用“
,
”这两句诗表现了他清正高洁的品格。《塞下曲》中,敌军是在“
”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
”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从而体现了边塞将士英勇豪迈的品格。(8分)
2.课文中有人生哲理。《“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主人公是
,
他是一个
的人。读了他的英雄壮举,我想对他说:
。《铁杵成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6分,后两空各2分)
3.名言伴随我们成长。我们从小要用《周易》中“天行健,
”
这句名言激励自己奋进不止;遇到困难,要用《论语》中的“
,
”这句名言,激励自己查找自身原因,想办法战胜困难。(3分)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29分)
(一)杨氏之子(7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息①。孔君平诣②其父,父不在,乃③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④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主释:①形:同“慧”,智慧的意思。②诣:拜见。③乃:就,于是。④示:给…看。
1.下面加点字意思不正确的是(
)。(2分)
A.甚聪惠(很)
B.孔指以示儿曰(说)
C.此是君家果(君子)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没有)
2.结合注释写出“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这句话的意思。(2分)
3.杨氏之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3分)
(二)把自己忘了的人(10分)
①她是一个农村妇女,普通得像土一样。她有一个女儿,她对女儿特别的好,像天下所有母亲那样。
②孩子会蹒跚走路的时候,却走失了。她满世界地找,可是毫无结果,她的女儿就像水蒸气一样蒸发了。
③但她却不死心,她一直认为她的女儿被人收养了。每年幼儿园开学的时侯,她就站在学校的大门口,(
)着一个个孩子。所有人都以为她的精神有问题。她并不在乎这些,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里留下了踪迹。
④这样的寻找持续了20年。
⑤20年后,她的家中的墙壁上还张贴着1979年的年画,因为这张画是她和女儿一起贴上的,她还留着女儿的一把小雨伞,她说这把伞女儿只用了一次。她把伞打开,却哭了,说:“这命太小了,女儿用不着了。”
⑥这20年,她是为寻找女儿活着,所有的村人都为之动容。
⑦她的事迹终于引起媒体的关注,在媒体的牵头下,民政、公安部门为她查找1979年全市所有领养情况的原始记录。费了很多周折,她的女儿终于找到了一一在邻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
⑧她的梦终于可以圆了。但是,领养的人家托人带信给她,说她的女儿现在生活得很好,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如果为她好,
。
⑨20年来,她朝思暮想就是为了看女儿一眼。现在,她却退缩了,她害怕自己的出现打搅女儿的生活。于是她终于没有出现。
⑩在这个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把自己忘了的人,往往只有母亲。
1.文中第③自然段应填的词语是(
)(2分)
A.看
B.瞧
C.瞅
D.打量
2.联系上下文思考,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2分)
3.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她朝思暮想的女儿终于有了下落,但是女儿现在学坏了,不是她期望的样子,她就不想去看她了。
(
)
(2)领养的人家托人带信给她,表示不想把女儿还给她。
(
)
(3)与第③段“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里留下了踪迹“相照应的句子是第②段中的“她满世界地找”。
(
)
4.请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3分)
(三)
(12分)
①1921年,57岁的齐白石开始对中国传统画风实施大胆突破,期望通过这种“变法”式的创新画法,赋予中国画新的活力。
②但他的这一做法,遭到了北平画坛保守派们的一致反对和攻击,他们合起伙来权极力贬低齐白石,称他的画是“野狐之禅”,“俗不可耐”根本上不台面”。齐白石的作品也因此备受(失落
冷落),甚至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他也只能在这样一片谩骂和否定声中,独自苦苦(支撑
支持)着。
③在几年后的一次国画展览上,齐白石的一幅《虾趣》图被挂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里,而且价仅为8元,为全场最低价。这让他无比(失落
冷落)。
④展会第二天,现场来了一位画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他便是刚刚走马上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他一眼便看到了齐白石的那幅画,并当即让画展负责人将其移至展厅的最中央,与自己的《奔马图》挂在一起。
⑤接着,他还亲自提笔将《虾趣》的标价从8元改成80元,并在一旁注上“徐悲鸿标价”五个字,该画因此一跃成为全场最高价,比徐悲鸿那幅画的标价还要高出10元。此举流传出去后,一下子引起了轰动,让处于低谷中的齐白石再度声名鹊起,重新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受到(鼓舞
鼓动)的齐白石也因此坚定了创新之路,最终成为泰斗级的画坛大师。
⑥与“同行是冤家”以及“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传统人情观相比,徐悲鸿这种自降作品价格,以让位和提携处于逆境中的画友的品质,令人佩服,可谓是德艺双馨。
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2分)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声名鹊起:
德艺双馨:
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2分)
第②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这一做法”指的是
。
保守派的反对和攻击体现了当时齐白石
处境。(2分)
5.品读第⑤自然段画破浪线的部分,徐悲鸿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2分)
6.短文最后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第三部分
表达与创造(30分)
题目:我眼中的
提示:你眼中的他(她),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可以用什么事例来说明?请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写人习作,注意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写出他(她)的特点,400左右。注意语句通顺,不要出现校名和真实的姓名。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_科_网]
[来源:Zxxk.Com]
400
[来源:Z+xx+k.Com]
[来源:学。科。网]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逢
调遣
勤
混乱
岗位
维持
秩序
嘶哑
C
A
B
B
B
1.唐
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月黑雁飞高
大雪满弓刀
2.哈尔威船长
舍己为人、恪尽职守
您真让人佩服!您在危急关头仍然忠于自己的职责,保护他人的生命,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
3.君子以自强不息
不怨天
不尤人
第二部分
(一)1.C
2.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叫出了这个孩子。
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的回答巧妙,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他是个思维敏捷、机智幽默的孩子。
(二)1.D
2.最好不要打扰她的生活
3.×
×
√
4.在这个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把自己忘了的人,往往只有母亲。
这句话赞美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三)1.画去:失落
支持
冷落
鼓动
2.文中指齐白石的名气迅速提升。文中指徐悲鸿的品德与才能都很优秀。
3.徐悲鸿改画价
4.齐白石对中国传统画风实施大胆突破
艰难
5.齐白石的画技高超,却被同行贬低,徐悲鸿很不认同,他有心提携处于逆境中的画友。
6.不能。这段话起到点名中心的作用,揭示了徐悲鸿德艺双馨的品格。
第三部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