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
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课前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各2个、150克水、150
克油、火柴1盒、秒表1块、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前面学习了物质的哪些属性??
提问:在夏天的中午当我们赤脚走在水泥路上觉得很烫人而到小河边洗脚却发
现河水比较凉,这是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进行今天的学习。?
课题:比热容?
(二)进行新课?
一、活动:探究物体吸热升温的属性。
1、引导学生猜想:物体吸热后升温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复习强调控制变量法?
物质的状态保持不变时,影响物质吸放热多少的因素
较多,为了能更好地研究各个因素对物体吸放热多少的影响,通常在改变一
个物理量的同时,要保持其他物理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3、设计实验?
(1)、讨论:探究物体吸热升温的属性时,需要控制哪些量、需要改变哪些量、
需要测量哪些量??
⑵、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1: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观察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方案2:给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看谁吸收的热量多。?
⑶设疑:在实验中如何看出物体吸热的多少。?
用相同的加热器看加热的时间,加热时间长的吸热多,反之则少。?
⑷、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⑸?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①要求学生按照两种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分组探究?
②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A、实验时应使用同一酒精灯进行加热。?
B、为保证温度均匀升高,从而能准确的测量温度,在加热时需用搅棒不断搅拌。?
⑹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初步结论:?
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沙子升高温度快。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
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比沙子多。?
⑺引导理解:上述结论能不能理解为沙子比水更容易升温,沙子容热的本领比水
小或是水比沙子更难升温,水容热的本领比沙子大。?
二、比热容?
1、物理上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一般是不同的。?
3、单位J╱Kg℃?
C水=4.2×103?J╱Kg℃?
4、看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三)学习小结?
?1、为了表示物质“容纳”(吸收或放出)热的本领,引入了比热容的概念。
这相当于把各种物质都拿出1Kg,让它们的温度都升高1℃,看哪种物质“容纳”进去的热量多。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2、我们第一次接触包含三个基本单位(Kg?、℃、J)的复合单位,很不适应,但我们可以考虑:离开了这三个量中的任何一个,能表示物质“容纳”热的本领吗??
3、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对理解地理课中季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
第三节??比热容?
一、比热容定义?
比热容:符号表示(c)??
比热容单位:J/(Kg·℃)?13.2.2
热量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二)
二.出示目标
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
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
三.先学后教。
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
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质量
升高温度
吸收热量
1kg
1℃
4.2×103J
2kg
1℃
2kg
2℃
从填上表格引入热量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用比热×质量×升高的温度。
〖新课教学〗
一、公式理解。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cm(t-t0)
用Δ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公式的应用。
例题1
要把2kg温度地20℃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
解:水的比热容c=4.2
×103
J/
(kg
℃),
水的初温L1=20℃,末温L2=100℃。
2kg水吸收的热量是
4.2×103
J/
(kg.
℃)
×
2kg
×
(100℃-20℃)=6.72
×
105
J。
所以,至少需供给6.72
×
105
J的热量。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放=cm(t0-t)
用Δ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
(2)公式的应用。
例题2
质量是100kg的铁锭,温度从1.3×103
℃
降到30℃,放出多少热量?
解: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也可以计算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只是公式中的温度差必须改为(t1
-
t2)。
钢的比热容c=0.46×103J/(kg
℃),钢锭的初温t1=1300℃,末温t2=30℃。
100kg钢锭放出的热量是
0.??????
46×103J/
(kg℃)×100kg×(1300℃-30℃)=5.84×107J
〖小结〗
回扣目标,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1、学生容易把t0和t混淆,所以要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的就可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就表示开始的温度即初温。没有标脚的就是末温。)
2、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
〖作业〗
课本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公式理解。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cm(t-t0)
用Δ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放=cm(t0-t)
用Δ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