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奥斯特的发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奥斯特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能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和实验探究本部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乐于探究自然奥秘的习惯。 
教学过程:? 
导入:大自然有些事物和现象,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联系,但其实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只要细心观察,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精心实验,就可能会有伟大的发现!物理学史上就有不少这样的伟大发现。 
?1、自学电流的磁场,思考下列问题: 
①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谁??? 
②电现象与磁现象的相似之处?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与什么有关? 
 ③在活动1中,当导线中的电流通过时,小磁针发生转动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磁针转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吗? 
2、自学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螺线管?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吗?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的极性与什么有关? 
右手螺旋定则的内容是什么? 
组内探究,提出疑问,集中意见,由组长写在黑板上。 
3、演示奥斯特实验: 
(1)取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使导线与小磁针平行,通电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往哪个方向转动。 
(2)改变导线中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转动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 
(1)导线通电小磁针偏转说明什么?(提示:小磁针静止时南北指向是因为受地磁场作用,偏转说明受到比地磁场更大的磁场作用—电流产生的磁场) 
(2)电流方向改变以后为什么小磁针转动方向也会改变?(提示:小磁针受磁场控制,小磁针转动方向改变说明磁场方向变了) 
结论:(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演示:将铁屑洒在通电螺线管四周玻璃板上,接通电源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 
思考:由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联想到哪种永磁体的磁场分布?(条形磁体) 
教师: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情况,通电螺线管也应该有两个磁极,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它的两极? 
演示:在通电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接通电源观察小磁针的偏转,确定磁极。(改变电流方向再做一次) 
课堂小结 
1、生说一说本节的收获和体验。 
2、师评价学习小组的表现,小结本节内容: 
⑴奥斯特的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__________,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的分布与___________________的十分相似,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定。 
板书设计:? 
奥斯特的发现 
一、电流的磁场 
?1、电流的磁效应 
?2、奥斯特实验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相似 
2、右手螺旋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