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综合训练学案
2020年包头市初中升学考试模拟题
语文(一)
一、积累运用:本体包括1---7题,共25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胆怯(qi?)
拘泥(ní)
夙怨(sù)
恹恹欲睡(yān)
B.狡黠(xiá)
荣膺(yīng)
诘难(nàn)
锐不可当(dǎng)
C.喷薄(pēn)
顷刻(qǐng)
戏谑(xü?)
战战兢兢(jīn)
D.挑衅(xìn)
旌旗(jīng)
挣脱(zh?ng)
吹毛求疵(cī)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执拗
详和
胸有成竹
因地制宜
B.怜阅
轮廓
毕恭毕敬
味同嚼蜡
C杀戮
深邃
不可名状
脍炙人口
D浮燥
掌故
富丽堂皇
呼之欲出
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包涵了汉族、蒙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等56个民族。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C.她用棕叶编织的各式玩具,精致可爱,吸引了中外游客慷慨解囊,纷纷购买。
D.人就怕没决心,这位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真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啊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记住乡愁,就要建设好新农村,否则,我们所有回家的路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B.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教科书中学语文,也要在课堂外生活中学语文。
C.发展没有终点,改革不会止步,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D.现在的中考试题以能力的考查为核心,所以备考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2分)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编年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此书。
C.从文学常识的角度来看,《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有三点相同:作品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都是短篇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
D.汉语常用烽烟指代战争,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家乡,婵娟指代月亮,令郎指代女儿。
6、(3分)仿照划线句的修辞,抓住四季的特点用三句话写出另外三个季节的特点,使语意连贯,意蕴一致。
遍地的小草是春天到来的宣言;
(10分)古诗文默写:
(1)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3)
,恨别鸟惊心。
(4)苟全性命于乱世,
。
(5)
生命是什么?
生命就是范仲淹“
,
”
的远大抱负
;
生命就是文天祥“
,
”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龚自珍“
,
”的献身精神。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0分)
子鱼生于战国之世,长于兵戎之间,然独乐先王之道,讲习不倦。季则谓子鱼曰:“大丈夫不生则已,生则当有为于世者也。今先生淡泊世务,修无用之业,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窃为先生不取也.”子鱼曰:“不如子之言也。武者可以进取,文者可以守成.今天下将扰扰焉,终必有所定。子修武以助之取.吾修文以助之守,不亦可乎?且吾不才,无军旅之任,徒能保其祖业,优游卒岁者也。
8.(1)然独乐先王之道
(2)修无用之业
9.(1)生则当有为于世者也。
(2)窃为先生不取也
10.(2分)季则认为修有用之业的“用”是什么?
11、(2分)从全文看,子鱼专心修文的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2分)
父亲的日记
侯发山
父亲今年六十多岁了,似乎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搞得我很心烦。
窗外有燕子飞过。他说:“儿啊,那是什么鸟啊?”
我正在电脑前打着游戏,不耐烦地说:“爸,您老糊涂了?那是燕子。”
父亲恍然明白过来似的,说:“哦,是燕子啊。”接着,父亲就自得其乐唱起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父亲唱得五音不全,很难听。
我刚想嘟囔他几句,想了想,还是忍住了。父亲一边唱一边笨手笨脚地跳着,像是在跳舞。
忽然,他一不小心碰到了桌子上,桌子上的一只茶杯滚落到地上,“啪”地声碎了。
他吓坏了,呆呆地看着我。
我顿时火冒三丈:“爸,您安静点行不行?桌子没长眼睛您也没长眼睛啊?几十岁的人了,咋还跟个顽童似的?这只杯子几十块钱呢,我才用了不到一个月哩。”
父亲讪笑着,像个做了错事的儿子一样不知所措,茫然地看着我。
我瞪了父亲一眼,然后继续打游戏。
父亲说:“我想吃冰激凌。”
我头也没抬,说:“爸,等会儿我给你买啊。”
有一天,我看到了父亲的日记本,其中有一篇日记是这样写的:
儿子今年两岁了,非常活泼可爱,我很喜欢他。
窗外有燕子掠过。他说:“爸爸,那是什么鸟啊?”我忙放下手头的活计,用指头轻轻刮了一下他的鼻子,说:“小笨蛋,我昨天不是给你说过?那是燕子,每年春天都要来的。”儿子咯咯笑了。过了一会儿,儿子又指着窗外翩翩飞舞的燕子,问我:“爸爸,那是什么鸟啊?”我耐心给儿子解释道:“儿子,那是燕子。”接着,我就教儿子唱《小燕子》。儿子奶声奶气地跟着我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儿子唱得完全跑了调,但我还是拍拍手:“儿子,你真棒!比李双江唱得还好!”儿子得到鼓励,一边唱一边跳着。忽然,他一不小心碰到了桌子上,桌子上的一只茶杯滚落到地上,“啪”地声碎了。儿子吓坏了,“哇”地哭开了。我忙把他搂在怀里,一边给他擦泪,一边安慰他:“宝贝别哭,疼不疼?让我看看。等一会儿我打桌子,谁让它不长眼睛哩?杯子碎了没关系,下午我再给你买一个。”儿子这才渐渐不哭了。过了一会儿,儿子说:“爸爸,我想吃冰激凌。”我忙说:“好,我现在就带你去买。”
我悔恨交加,一下子泪流满面:“爸,儿子不孝,儿子对不起您……”
可是,父亲再也听不到我的声音了——父亲已经去世——我是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到了他老人家的日记。
选自《最新小小说》
?
12、(3分)开篇为什么要交代父亲患上老年痴呆症?
13、(3分)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情节。
14、(4分)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是结合小说情节作简要分析。
15、(2分)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1分)
花色缤纷,不只是为了美这么简单
华凌
赤橙黄绿青蓝紫,鲜花以其丰富的色彩,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那么大自然究竟是如何让这些花朵有了缤纷的色彩呢?
花色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是由基因决定的。鲜花花瓣细胞中含有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主要色素,在不同细胞液pH值下,这些色素会让花朵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例如,如果花瓣细胞中的色素以花青素为主,那么花朵的颜色一般在红、紫、蓝3色之间变化;以叶黄素为主的一般呈现淡黄或黄色;以类胡萝卜素为主的则在黄、橘红色之间变化。”
科学家发现,在植物花朵含有的色素中,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并不会对酸碱做出什么指示性反应,因此含类胡萝卜素多的花能够稳定显示出黄色与橙色。但花青素就很不稳定,自然界鲜花颜色丰富多彩与它的这一特性密切相关。
花青素是形成鲜花色泽最主要的色素,它犹如一条变色龙,对酸碱度很敏感,只要酸碱度稍微变化,它的颜色即会随之改变。例如,在不同的细胞液pH值下,花青素的显色结果不同。在pH值呈酸性时,它会变成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在pH值为中性时,它呈现紫色;在pH值呈碱性时,它会变成蓝色,碱性较强时,则变成蓝黑色。
此外,有些植物的花青素在不同光照、温度、土壤等环境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和变化。这就导致了有些花的颜色会一日三变,如牵牛花的花瓣在清晨是粉红色,之后会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自然界中的花以白色居多,其次是黄、红、蓝、紫、橙,少见的是绿色,几乎没有黑色,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花朵不含有任何色素,花瓣会呈自然白色,这是由于花瓣中的微小气泡会把光线全部反射形成的。而黑色能吸收光波,黑色的花易受光波照射的伤害,因而被自然界逐渐淘汰。这是大自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选择的结果。”
选自2020-04-14《科技日报》有删节
16、(2分)文章为什么要以设问的方式开头呢?
17、(3分)文章第二段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作简要阐释。
18、(3分)类胡萝卜素与花青素相比,在花朵颜色的呈现上有什么不同?
19、(3分)本文属于哪种说明顺序?请扼要概括。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人生难得是“三量”
游宇明
①报纸上有幅插图,底下是诠释性的话——“人生需要三量:少年时有胆量,壮年时有力量,老年时有度量”,觉得妙不可言。
②少年时要有胆量,胆量就是冲劲,就是敢想敢为,就是仰望星空敢做梦。一个人年纪轻轻,却对未来没有梦想,只愿当缩头乌龟过舒适日子,他的前程基本上可以一眼望到底。如果你不信,不妨看看周围那些平庸的人——是少年时有胆量,经历了挫折之后变成现在这副样子;还是少小时候就胸无大志,一路浑浑噩噩走到现在?我敢肯定是后者为多。
③少年时的胆量,说到底,是为壮年时的力量储能。人到壮年,知识、智慧、才华都已具备,想翱翔于天空翼下生云,想跋涉于山水脚底生风,我们就可能干出各种辉煌的事来。鸡汤文喜欢说:永远不晚,还举出例证说某某80岁登上了珠峰,谁谁90岁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如果我们认真做个统计,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成就都是在20岁至60岁这个正常的工作时段取得的,毕竟人在青壮年时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冲动。壮年庸庸碌碌,想在老年有所作为,一定是难上加难。
④人老了,该拼的拼了,有的事就算做得不够完美,也难有精力重新做一次。这个时候,让自己停下来,听听别人说话,看看职场人士风来雨去,赏赏曾经忽视的风景,完全可以。有句老话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既是一种做事方法,也是一种人生步骤。
⑤年轻人太忙,不小心说错句什么话,你不要太计较;自己工作一辈子,但享受与想象的有距离,只要衣食无忧,也不要过分在乎。老了有度量,其实就是与周围的人和解,与生活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生活是长着眼睛的,你心宽了,世界自会给予你更多的光华。
⑥“三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少年时的胆量来自不甘平庸的心,壮年时的力量源于成熟个体的责任与担当,老年时的度量出自看尽花开花落之后的善解人意,这些都得靠我们自觉追求。
⑦人生真正难的,是在各个时期都按照“三量”的要求去做。如果做到了,你便会笑对人生,此生无悔。当然,要想此生无憾,你必须有透过风暴看到未来蓝天的眼光,你必须有筋疲力尽之后喘一口气继续向远而行的勇气。
(《今晚报》2019
11.30)
20、(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4分)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道理?
22、(4分)文章某段有游离主旨的句子,请根据段落标号指出这句话,并且简述理由。
23、(2分)文章最后两段论证了什么道理?
三、写作(本体包括24、25两题,共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10分)
朝霞落日,小草树木,本是寻常之物,可是如果换一种眼光来观察,它们就会变得像人一样,且有很多美好的精神品格。描写你喜欢的一物,揭示出该污的象征意义。(200字左右)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表达。
《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D。A拘泥(nì)B锐不可当(dāng)C.战战兢兢(jīng)。
2.C。(A祥和。B怜悯。D浮躁)
3.D。(A应为“包含”,B“叹为观止”指对美好事物的赞叹。C“慷慨解囊”指大方地帮助别人。)
4.B(A.搭配不当:路………迈上……虚无之途。C.最后一句去掉“不“。D.语序不当)
5.A(B(战国策)国别体C根据小说主题判断,于勒不是主人公,主人公应当是非利普夫妇。D令郎指代儿子)
6.示例:盛开的繁花是夏日经过的标志;金色的麦浪是秋天开心的笑脸;皑皑白雪是冬天纯洁的献礼。
7.(1)舍生而取义者也。
(2)星汉灿烂,
(3)感时花溅泪
(4)不求闻达于诸侯。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阅读理解
(1)乐:喜好。以……为乐。(2)修:研究、学习。
(1)(大丈夫)生在世上就应当有所作为。
(补出主语1分,句子大意1分)
(2)(我)私下认为先生的选择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窃1分,句子大意1分)
10、季则认为修有用之业的“用”是:一是自身应该因此获得荣耀;二是百姓能够借此获利益。(每条1分)
11、一个人钻研学问,扬长避短,才能学有所成。(“扬长避短,学有所成”各1分)
12、.为下文父亲笨拙的行为举止作铺垫,使故事情节发展让人感到合情合理,也使“我”所表现出的不耐烦让人有几分理解。(每点1分)。
13.(1)“我对患了痴呆症的父亲的一些幼稚行为极不耐烦;
(2)父亲对幼年时期“我”的方方面面幼稚行为,都表现出极大的包容和热忱。
(3)“我”是在父亲去世后,从父亲日记中看到父亲对我的极大的包容和热忱。(每条1分)
14.文章前后两部分都写到三件事:问燕子是什么鸟,不小心打碎了杯子,想吃冰激凌。
“我”对患了痴呆症的父亲在这三件事上的表现极不耐烦(2分)。父亲对幼年时期“我”经历的这三件事却表现出极大的热忱。通过对比,表现了父爱的无私;也表达了“我”追悔莫及的内疚心情。(2分)
15.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关爱提携,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孩子。(本题为并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16.以问题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以问题统摄下文,下文都是围绕“大自然究竟是如何让这些花朵有了缤纷的色彩”而展开的。(每点1分)
17、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分类别、举例子两种说明方法。(2分)举例说明不同色素使花朵呈现不同颜包的植物学原理。(1分)
18.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因此含类胡萝卜素多的花能够稳定显示出黄色与橙色。花青素会受酸碱度影响而导致花的颜色发生改变。花青素也会受光照、温度、土壤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花的颜色发生改变。(每点1分)
19、逻辑顺序,主要讲花朵呈现不同颜色的植物学原理,其次补充交代大自然中为什么几乎没有黑色花朵的原因。
20、人生需要三量:“少年时有胆量,壮年时有力量,老年时有度量”。(以标题作为论点的扣1分。)
21.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对比两种论证方法。(2分)举“鸡汤文”与实际统计情况对比,意在阐述"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成就都是在20岁至60岁这个正常的工作时段取得的"的道理。(2分)
22、第⑤段第一句话。第⑤段主要论述老年要有度量,以及度量的含义。此句话则是谈年轻人不成熟表现。此句话与本段主旨无关,故应删去。(每点1分)
23、第⑥段论述"三量"的得来,都得靠我们自觉追求。第⑦段论述"三量"的得来,需要眼光和勇气。(每点1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训练
2020年包头市升学考试模拟试题一
初
中
语
文
中考模拟
一、积累运用:本体包括1---7题,共2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胆怯(qi?)
拘泥(ní)
夙怨(sù)
恹恹欲睡(yān)B.狡黠(xiá)
荣膺(yīng)
诘难(nàn)
锐不可当(dǎng)C.喷薄(pēn)
顷刻(qǐng)
戏谑(xü?)
战战兢兢(jīn)D.挑衅(xìn)
旌旗(jīng)
挣脱(zh?ng)
吹毛求疵(cī)
1.D。A拘泥(nì)B锐不可当(dāng)C.战战兢兢(jīng)。
中考模拟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执拗
详和
胸有成竹
因地制宜B.怜阅
轮廓
毕恭毕敬
味同嚼蜡C杀戮
深邃
不可名状
脍炙人口D浮燥
掌故
富丽堂皇
呼之欲出
2.C。(A祥和。B怜悯。D浮躁)
中考模拟
3.(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包涵了汉族、蒙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等56个民族。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C.她用棕叶编织的各式玩具,精致可爱,吸引了中外游客慷慨解囊,纷纷购买。D.人就怕没决心,这位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真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啊
3.D。(A应为“包含”,B“叹为观止”指对美好事物的赞叹。C“慷慨解囊”指大方地帮助别人。)
中考模拟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记住乡愁,就要建设好新农村,否则,我们所有回家的路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B.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教科书中学语文,也要在课堂外生活中学语文。C.发展没有终点,改革不会止步,因此思想解放也不会一劳永逸,难道我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D.现在的中考试题以能力的考查为核心,所以备考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B(A.搭配不当:路………迈上……虚无之途。C.最后一句去掉“不“。D.语序不当)
中考模拟
5.(2分)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编年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此书。C.从文学常识的角度来看,《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有三点相同:作品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都是短篇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的。D.汉语常用烽烟指代战争,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家乡,婵娟指代月亮,令郎指代女儿。
5.A(B(战国策)国别体C根据小说主题判断,于勒不是主人公,主人公应当是非利普夫妇。D令郎指代儿子)
6.遍地的小草是春天到来的宣言;
7.(1)舍生而取义者也。
(2)星汉灿烂,
(3)感时花溅泪
(4)不求闻达于诸侯。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示例:盛开的繁花是夏日经过的标志;金色的麦浪是秋天开心的笑脸;皑皑白雪是冬天纯洁的献礼。
中考模拟
子鱼生于战国之世,长于兵戎之间,然独乐先王之道,讲习不倦。季则谓子鱼曰:“大丈夫不生则已,生则当有为于世者也。今先生淡泊世务,修无用之业,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窃为先生不取也.”子鱼曰:“不如子之言也。武者可以进取,文者可以守成.今天下将扰扰焉,终必有所定。子修武以助之取.吾修文以助之守,不亦可乎?且吾不才,无军旅之任,徒能保其祖业,优游卒岁者也。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0分)
中考模拟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0分)
8.(1)然独乐先王之道
(2)修无用之业
9.(1)生则当有为于世者也。
(2)窃为先生不取也
乐:喜好。以……为乐。
修:研究、学习。
(大丈夫)生在世上就应当有所作为。
(补出主语1分,句子大意1分)
(我)私下认为先生的选择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窃1分,句子大意1分)
中考模拟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0分)
父亲的日记
侯发山
父亲今年六十多岁了,似乎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搞得我很心烦。
窗外有燕子飞过。他说:“儿啊,那是什么鸟啊?”
我正在电脑前打着游戏,不耐烦地说:“爸,您老糊涂了?那是燕子。”
父亲恍然明白过来似的,说:“哦,是燕子啊。”接着,父亲就自得其乐唱起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父亲唱得五音不全,很难听。
中考模拟
我刚想嘟囔他几句,想了想,还是忍住了。父亲一边唱一边笨手笨脚地跳着,像是在跳舞。
忽然,他一不小心碰到了桌子上,桌子上的一只茶杯滚落到地上,“啪”地声碎了。
他吓坏了,呆呆地看着我。
我顿时火冒三丈:“爸,您安静点行不行?桌子没长眼睛您也没长眼睛啊?几十岁的人了,咋还跟个顽童似的?这只杯子几十块钱呢,我才用了不到一个月哩。”
中考模拟
父亲讪笑着,像个做了错事的儿子一样不知所措,茫然地看着我。我瞪了父亲一眼,然后继续打游戏。
父亲说:“我想吃冰激凌。”
我头也没抬,说:“爸,等会儿我给你买啊。”
有一天,我看到了父亲的日记本,其中有一篇日记是这样写的:
儿子今年两岁了,非常活泼可爱,我很喜欢他。
窗外有燕子掠过。他说:“爸爸,那是什么鸟啊?”我忙放下手头的活计,用指头轻轻刮了一下他的鼻子,说:“小笨蛋,我昨天不是给你说过?那是燕子,每年春天都要来的。”儿子咯咯笑了。过了一会儿,儿子又指着窗外翩翩飞舞的燕子,问我:“爸爸,那是什么鸟啊?”我耐心给儿子解释道:“儿子,那是燕子。”接着,我就教儿子唱《小燕子》。儿子奶声奶气地跟着我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中考模拟
儿子唱得完全跑了调,但我还是拍拍手:“儿子,你真棒!比李双江唱得还好!”儿子得到鼓励,一边唱一边跳着。忽然,他一不小心碰到了桌子上,桌子上的一只茶杯滚落到地上,“啪”地声碎了。儿子吓坏了,“哇”地哭开了。我忙把他搂在怀里,一边给他擦泪,一边安慰他:“宝贝别哭,疼不疼?让我看看。等一会儿我打桌子,谁让它不长眼睛哩?杯子碎了没关系,下午我再给你买一个。”儿子这才渐渐不哭了。过了一会儿,儿子说:“爸爸,我想吃冰激凌。”我忙说:“好,我现在就带你去买。”
我悔恨交加,一下子泪流满面:“爸,儿子不孝,儿子对不起您……”
可是,父亲再也听不到我的声音了——父亲已经去世——我是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到了他老人家的日记。
选自《最新小小说》
中考模拟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0分)
10.(2分)季则认为修有用之业的“用”是什么?
11、(2分)从全文看,子鱼专心修文的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10、季则认为修有用之业的“用”是:一是自身应该因此获得荣耀;二是百姓能够借此获利益。(每条1分)
11、一个人钻研学问,扬长避短,才能学有所成。(“扬长避短,学有所成”各1分)
中考模拟
12、(3分)开篇为什么要交代父亲患上老年痴呆症?
12.为下文父亲笨拙的行为举止作铺垫,使故事情节发展让人感到合情合理,也使“我”所表现出的不耐烦让人有几分理解。(每点1分)。
13.(1)“我对患了痴呆症的父亲的一些幼稚行为极不耐烦;
(2)父亲对幼年时期“我”的方方面面幼稚行为,都表现出极大的包容和热忱。
(3)“我”是在父亲去世后,从父亲日记中看到父亲对我的极大的包容和热忱。(每条1分)
13、(3分)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情节。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2分)
中考模拟
14、(4分)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是结合小说情节作简要分析。
14.文章前后两部分都写到三件事:问燕子是什么鸟,不小心打碎了杯子,想吃冰激凌。
“我”对患了痴呆症的父亲在这三件事上的表现极不耐烦(2分)。父亲对幼年时期“我”经历的这三件事却表现出极大的热忱。通过对比,表现了父爱的无私;也表达了“我”追悔莫及的内疚心情。(2分)
15.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关爱提携,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孩子。(本题为并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15、(2分)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中考模拟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1分)
花色缤纷,不只是为了美这么简单
华凌
赤橙黄绿青蓝紫,鲜花以其丰富的色彩,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那么大自然究竟是如何让这些花朵有了缤纷的色彩呢?
花色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是由基因决定的。鲜花花瓣细胞中含有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主要色素,在不同细胞液pH值下,这些色素会让花朵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例如,如果花瓣细胞中的色素以花青素为主,那么花朵的颜色一般在红、紫、蓝3色之间变化;以叶黄素为主的一般呈现淡黄或黄色;以类胡萝卜素为主的则在黄、橘红色之间变化。”
中考模拟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1分)
科学家发现,在植物花朵含有的色素中,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并不会对酸碱做出什么指示性反应,因此含类胡萝卜素多的花能够稳定显示出黄色与橙色。但花青素就很不稳定,自然界鲜花颜色丰富多彩与它的这一特性密切相关。
花青素是形成鲜花色泽最主要的色素,它犹如一条变色龙,对酸碱度很敏感,只要酸碱度稍微变化,它的颜色即会随之改变。例如,在不同的细胞液pH值下,花青素的显色结果不同。在pH值呈酸性时,它会变成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在pH值为中性时,它呈现紫色;在pH值呈碱性时,它会变成蓝色,碱性较强时,则变成蓝黑色。
中考模拟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1分)
此外,有些植物的花青素在不同光照、温度、土壤等环境下也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和变化。这就导致了有些花的颜色会一日三变,如牵牛花的花瓣在清晨是粉红色,之后会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自然界中的花以白色居多,其次是黄、红、蓝、紫、橙,少见的是绿色,几乎没有黑色,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花朵不含有任何色素,花瓣会呈自然白色,这是由于花瓣中的微小气泡会把光线全部反射形成的。而黑色能吸收光波,黑色的花易受光波照射的伤害,因而被自然界逐渐淘汰。这是大自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选择的结果。”
选自2020-04-14《科技日报》有删节
中考模拟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1分)
16、(2分)文章为什么要以设问的方式开头呢?
17、(3分)文章第二段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作简要阐释。
16.以问题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以问题统摄下文,下文都是围绕“大自然究竟是如何让这些花朵有了缤纷的色彩”而展开的。(每点1分)
17、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分类别、举例子两种说明方法。(2分)举例说明不同色素使花朵呈现不同颜包的植物学原理。(1分)
中考模拟
18、(3分)类胡萝卜素与花青素相比,在花朵颜色的呈现上有什么不同?
19、(3分)本文属于哪种说明顺序?请扼要概括。
18.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因此含类胡萝卜素多的花能够稳定显示出黄色与橙色。花青素会受酸碱度影响而导致花的颜色发生改变。花青素也会受光照、温度、土壤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花的颜色发生改变。(每点1分)
19、逻辑顺序,主要讲花朵呈现不同颜色的植物学原理,其次补充交代大自然中为什么几乎没有黑色花朵的原因。
中考模拟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人生难得是“三量”
游宇明
①报纸上有幅插图,底下是诠释性的话——“人生需要三量:少年时有胆量,壮年时有力量,老年时有度量”,觉得妙不可言。
②少年时要有胆量,胆量就是冲劲,就是敢想敢为,就是仰望星空敢做梦。一个人年纪轻轻,却对未来没有梦想,只愿当缩头乌龟过舒适日子,他的前程基本上可以一眼望到底。如果你不信,不妨看看周围那些平庸的人——是少年时有胆量,经历了挫折之后变成现在这副样子;还是少小时候就胸无大志,一路浑浑噩噩走到现在?我敢肯定是后者为多。
中考模拟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③少年时的胆量,说到底,是为壮年时的力量储能。人到壮年,知识、智慧、才华都已具备,想翱翔于天空翼下生云,想跋涉于山水脚底生风,我们就可能干出各种辉煌的事来。鸡汤文喜欢说:永远不晚,还举出例证说某某80岁登上了珠峰,谁谁90岁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如果我们认真做个统计,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成就都是在20岁至60岁这个正常的工作时段取得的,毕竟人在青壮年时精力最好,创造力最强,也最有改变自己的冲动。壮年庸庸碌碌,想在老年有所作为,一定是难上加难。
中考模拟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④人老了,该拼的拼了,有的事就算做得不够完美,也难有精力重新做一次。这个时候,让自己停下来,听听别人说话,看看职场人士风来雨去,赏赏曾经忽视的风景,完全可以。有句老话叫:“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既是一种做事方法,也是一种人生步骤。
⑤年轻人太忙,不小心说错句什么话,你不要太计较;自己工作一辈子,但享受与想象的有距离,只要衣食无忧,也不要过分在乎。老了有度量,其实就是与周围的人和解,与生活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生活是长着眼睛的,你心宽了,世界自会给予你更多的光华。
中考模拟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⑥“三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少年时的胆量来自不甘平庸的心,壮年时的力量源于成熟个体的责任与担当,老年时的度量出自看尽花开花落之后的善解人意,这些都得靠我们自觉追求。
⑦人生真正难的,是在各个时期都按照“三量”的要求去做。如果做到了,你便会笑对人生,此生无悔。当然,要想此生无憾,你必须有透过风暴看到未来蓝天的眼光,你必须有筋疲力尽之后喘一口气继续向远而行的勇气。
(《今晚报》2019
11.30)
中考模拟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20、(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4分)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道理?
20、人生需要三量:“少年时有胆量,壮年时有力量,老年时有度量”。(以标题作为论点的扣1分。)
21.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对比两种论证方法。(2分)举“鸡汤文”与实际统计情况对比,意在阐述"绝大多数人的生命成就都是在20岁至60岁这个正常的工作时段取得的"的道理。(2分)
中考模拟
22、(4分)文章某段有游离主旨的句子,请根据段落标号指出这句话,并且简述理由。
23、(2分)文章最后两段论证了什么道理?
22、第⑤段第一句话。第⑤段主要论述老年要有度量,以及度量的含义。此句话则是谈年轻人不成熟表现。此句话与本段主旨无关,故应删去。(每点1分)
23、第⑥段论述"三量"的得来,都得靠我们自觉追求。第⑦段论述"三量"的得来,需要眼光和勇气。(每点1分)
中考模拟
三、写作(本体包括24、25两题,共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10分)
朝霞落日,小草树木,本是寻常之物,可是如果换一种眼光来观察,它们就会变得像人一样,且有很多美好的精神品格。描写你喜欢的一物,揭示出该污的象征意义。(200字左右)
中考模拟
中考模拟
三、写作(本体包括24、25两题,共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从书信沟通到微信交流,交流方式在改变,不变的是真挚情意的表达。
《诗经》《论语》等国学著作从图书馆走进家庭书橱,阅读场景在改变,不变的是对先贤哲思的追求。
从“出国热”到“归国潮”,逐梦方向在改变,不变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中考模拟
一、题目简析
该作文题由三则材料和一则引导语组成。
三则材料紧扣时代的“变”与“不变”,分别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三个方面很有社会代表性和价值启示性,交流方式的发展折射出科技的强大,阅读场景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梦方向的变化体现出国家实力的壮大。而时代之“变”蕴含着“不变”的底色。该如何坚守“不变”的底色?这为考生提供一定的写作空间。总之,要辩证性地理解关键词“变”与“不变”,也不能空洞地谈“变”与“不变”,而应该从这三则材料出发来理解关键词。
引导语帮助考生降低阅读难度,在审题上不设置障碍,“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善。透过时代的变化,我们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进一步强调写作内容为“变与不变”。
中考模拟
任务提示明确了写作主体,厘清了作文的写作范围。“面对这些时代的变与不变,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何思考和联想?”再次圈定写作内容,并强调写作主体是“新时代青年”。“请选好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是该作文题最值得玩味的一句话,按照其话语指向,此处的“方面”指作文材料的论述角度,“选好一个方面”也就是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这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来写。
二、内容分等
题目中所提供的写作材料与写作方向是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的主要依据。评判这次作文的立意,可以从两个层次来评判:第一层次是作文是否紧扣材料,阐释“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评分首先以此为据判断是否符合题意;第二层次是作文是否从交流方式、阅读场景和逐梦方向这三个方面中选择其一进行阐释,也就是说,评阅过程中鼓励“三选一”型的作文。为了引导学生重视审题,没有“三选一”的作文不能进入一类上(45分及以上)。
优秀范文
让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
从图书馆里的著作琳琅,到家庭书橱中的墨蕴飘香,阅读场景变了,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没变。新时代的我倍感喜悦,因为我从中看到了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时而制。”《盐铁论》中一言正是说明,社会发展中的我们是明智的,因为我们随时代而变。《诗经》与《论语》不再高悬于图书馆的书架间,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家中读物。一方面,这有利于对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国学著作若脱离日常生活,遥不可及,即使可贵也无价值可言,而若在家中能随时取阅,潜移默化中便会受益匪浅。就如融合了3D技术的打铁花表演一般,当民间艺术碰上高新科技,走近普通人的生活,传统文化终能大放光彩,走近家庭书橱的国学定能更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另一方面,这正是我们生活在改善、时代在进步的鲜明体现,因为渴望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我们热衷于先贤哲思的程度更深。这一种“变化”,实在是太为宝贵,值得点赞。
中考模拟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句中“源头”二字,正是我们在变化背后不变的坚守——对先贤哲思的追求。时代固然在变化,而经历千百年能沉淀下来的著作拥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与不被时光黯淡的光芒,我们流转在变化的阅读场景中,内心坚守着对先贤的学习、欣赏与景仰,这体现了中国民族血液中流淌着的传承精神,表现了乐于学习,向先贤学习的正确价值观,更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在时代发展中有着坚守精神,守得根本,方得始终。这“不变”透露出来的“坚守”,值得发扬。
站在新时代潮头的我,作为新青年的我,看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美好局面,心生喜悦与触动。《中庸》有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时代还会向前发展,而变化与坚守并行的局面亦不能停留在当代。因此,身为八九点钟的太阳,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我认为青年们都应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之中。陈独秀说“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也许阅读场景还会变,但我们对哲思的追求不能变,若青年能将此思想贯彻一生,新时代之火轮,必定能转得更快。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青年,正是行动时。
中考模拟
于时代的变化中,坚守不变的底色。手捧《论语》,我愿以新青年的姿态,投入到这变化与坚守携手同行的大势之中。
点评:本文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紧紧围绕材料中第二则“‘国学阅读’的变与不变”来阐发议论,写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变化与坚守”二者的关系。开头简洁概括材料,表明身份,亮出观点。论证段分别从变的影响、不变的追求两方面论述,结构清晰。结尾再次强调身份意识,对青年一代提出行动要求,完成写作任务。文章能立足时代,又结合现实,抒写自身的真实感受,做到“我手写我心”,考场成文,确实难得。另外,本文语言表达流畅、优美,名言名句引用贴切自然,颇显语文功底。等级:一类文。评分:45
优秀范文
变化寻梦路,不变赤子心
“出走还是归来?这是一个问题。”从上世纪浩浩荡荡的出国大潮到如今方心未艾的归国大军,对于寻梦之路的选择,人们有不同的回答。以我之见,在剧变的时代中,变化的只是寻梦的方式,不变的是那颗追求价值实现的热忱之心。
上世纪初开始的出国潮,是在百废待兴的时代下,追求个人发展更大天空的勇敢之举。彼时,国内各学科研究尚未建立开展,研究资料极其有限,于是一大批青年走出国门,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等赴美深造,勇摘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张首晟海外创业、投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他们不甘平庸,闯出一片天地,走进更大世界,这是他们的追梦之路。
优秀范文
而如今的归国潮,是中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支援祖国建设的爱国之举。且看颜宁、施一公告别普林斯顿大学,回国参与生物学科研究拓展工作;且看杜聪放弃华尔街优渥工作,回国帮助久被忽视的艾滋孤儿;亦或是秦鹏飞婉拒挽留,投身祖国乡村复兴,是快速崛起的中国和日益开放的祖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回国。他们回国浸润时代雨露,分享发展红利,这是新时代他们的逐梦之路。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前,有一种内核始终不变。在忙碌的生活奔波中,有一种声音也始终在耳旁响起。实现一个人的价值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以个人价值推动国家发展,才能收获更大的价值实现。看!无论是入籍美国的张纯如收集南京大屠杀史料,还是伍诗婷写下亚裔困境;无论是坚守在祖国的科学家,还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无论身居何方,无论个人梦是大是小,都在为中国添砖加瓦,都在守护祖国,实现中国梦。
优秀范文
生活中,人们总有这样的困惑——时代变化太快,哪里是我的归途?面临的选择太多,哪一个才是最好的选择?其实,道路千万条,只要我们青年保持着一份实现个人价值的坚定信念,何处不是通途?纵时代变化万千,勇于追求的心也不会改变。
实现个人价值,助力祖国发展,有太多的路径:孔子周游列国,鲁迅弃医从文,杨振宁留美发展……如今,我们发奋读书,力求上进。时代变,寻梦路在变,但我们青年向上的心不变!愿我们新时代的青年都能怀一份热爱,在巨变的时代,追逐个人和国家共同的梦!
优秀范文
点评:文章开篇紧扣材料,选取材料第三个方面——逐梦方向,围绕变与不变,明确中心观点:“剧变的时代中,变化的只是寻梦的方式,不变的是那颗追求价值实现的热忱之心。”第二、三段扣合命题材料,从变的角度展现出国潮、归国潮中各自的追梦之路。变的背后已经包含不变的追求了。第四、五段以“有一种内核始终不变”为论述核心,扣合作文题导语内容“透过时代的变化,看到其背后有着不变的底色”。第六段以新时代青年的身份,回应开篇,进一步深化观点,落脚在“在巨变的时代,追逐个人和国家共同的梦”,表达愿望,简洁收束全文。
本文作者审题严谨,立意有高度,成文有格局。拟论大气,行文晓畅,用例丰富。不足在于个别语句不够准确。
等级:一类文。
评分:42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