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压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项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 压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项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6-15 14:5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压强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
1.
连通器在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2.
一个空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用力使其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橡皮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向外凸,形变程度相同
B.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向外凸,朝下时形变更多
C.两次都向内凹,形变程度相同
D.两次都向内凹,瓶口朝下时形变更多
3.
如图所示,均匀长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  )
A.p甲Δp乙
B.p甲C.p甲>p乙,Δp甲>Δp乙
D.p甲>p乙,Δp甲<Δp乙
4.
如图所示,小红手撑雨伞走在路上,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将发生严重变形。下列判断推理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
A.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B.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D.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5.
如图所示,装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置于水平面上,两液体没有混合,上层液体的高度为h,密度为0.8ρ;下层液体的高度为2h,密度为ρ。则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
(  )
A.2.4ρgh
B.2.7ρgh
C.2.8ρgh
D.3ρgh
6.
如图甲所示,将双面吸盘小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锅铲后静止;如图乙所示,将该吸盘大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同一锅铲后静止,从图甲到图乙
(  )
A.吸盘对玻璃的压力变大,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变大
B.吸盘对玻璃的压力变大,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不变
C.吸盘对玻璃的压力不变,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变大
D.吸盘对玻璃的压力不变,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不变
7.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A、B,液体对两个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现将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一个漂浮、一个悬浮(液体均未溢出),则液体密度ρA、ρB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ρA<ρB p甲B.ρA>ρB p甲>p乙
C.ρA>ρB p甲D.ρA<ρB p甲>p乙
8.
如图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的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m甲=m乙=m丙
D.m甲>m乙=m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
9.
在放假外出旅游时,小明发现所乘坐的汽车窗边放置有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逃生安全锤,如图所示。这种逃生安全锤有一端设计成锥形,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    受力面积的方法,从而    压强来破坏玻璃窗逃生。(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0.
某同学周日登云阳山,她通过手机上的指南针App得知A、B两处的气压分别为915
hPa和978
hPa。根据大气压相关知识可知,A处海拔比B处    (选填“高”或“低”);1
hPa=   Pa。(标准大气压为1.013×105
Pa)?
11.
如图甲所示,钢制的圆柱展示台,底面积S=1
dm2,另一个为钢制的圆台零件,上底面积S1=3
dm2,下底面积S2=12
dm2。把零件分别按图乙和图丙所示的方式静置在展示台上,两物体的轴在同一直线上。图乙中零件对展示台面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图丙中零件对展示台面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F1    F2,p1    p2。(均选填“>”“=”或“<”)?
12.
如图所示,质量为200
g、底面积为20
c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800
g水,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水深h为30
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    N,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    Pa。(ρ水=1.0×103
kg/m3,
g取10
N/kg)?
13.
如图所示,有两组同样的砖,A组一块,B组两块。每块砖平放时的长?宽?高为4?2?1。A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A和pA,B组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B和pB,则FA 
  FB,
pA 
  pB。(均选填“>”“=”或“<”)?
14.
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水平桌面上,装有质量相等、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如图所示。桌面受到甲、乙两容器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F甲    F乙,p1    p2。(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
15.
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亮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
(1)小亮是通过观察        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如图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    不变。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接下来小亮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的操作步骤是            ,然后将两瓶矿泉水正立放在海绵上。?
(4)此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原因是硬纸板的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
16.
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某餐厅的送餐机器人的质量为40
kg,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
m2。
(1)求送餐机器人的重力。(g取10
N/kg)
(2)送餐机器人的外壳是由玻璃钢材料制作的。有一小块玻璃钢材料的质量为90
g,体积为50
cm2,求该材料的密度。
(3)若送餐机器人托着3
kg的物体,求此时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17.
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
m2的圆柱状容器,装有适量的水.现将一个底面积为0.5
m2、体积为5
m3的物体A放入其中,物体A漂浮于水面上.当再给A物体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大小不变的力F以后,A物体最终恰好浸没于水中静止,此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增大了1×104
Pa.则:
(1)A物体浸没水中静止时容器底部所受到的压力增大了多少?
(2)A浸没于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3)A物体受到的重力为多少?(g=10
N/kg)
(4)从A物体漂浮水面到浸没水中静止过程中力F做了多少功?
18.
近日,我国新型战略核潜艇(如图甲所示)为保障国家安全,进行了战备巡航,下表是核潜艇的部分性能参数.
水下排水量
11
500吨
水下最大航速
36节
水面排水量
9
000吨
水下巡航速度
20节
艇长
135米
最大潜深
350米
艇宽
13米
发动机最大功率
25
000千瓦
求:
(1)核潜艇以水下最大航速行驶,到距离2
700
km处的某海域执行任务所用的时间(1节≈0.5
m/s);
(2)核潜艇在水面航行时受到的浮力;下潜到最大深度时受到水的压强;(g=10
N/kg,海水的密度ρ海水=1.03×103
kg/m3)
(3)若核潜艇在水下巡航时,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它的动力功率是多少.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
1.
【答案】B
2.
【答案】D [解析]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瓶口朝上时向内凹,瓶口朝下时也向内凹,但是深度不同,所以形变程度也不同,朝下时橡皮膜所处的深度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更厉害,故D正确,A、B、C错误。
3.
【答案】B
4.
【答案】C [解析]伞的上部凸起,下部凹进,风吹过时,伞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使伞被向上“吸”。
5.
【答案】C [解析]杯底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设杯子底面积为S,则G总=G上+G下=0.8ρgSh+ρgS·2h=2.8ρgSh,所以液体对杯底的压强p====2.8ρgh;故A、B、D错误,C正确。
6.
【答案】B
7.
【答案】C
8.
【答案】A [解析]三个实心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且h甲=h乙ρ丙,故A正确、B错误。由于S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
9.
【答案】减小 增大
10.
【答案】高 100
11.
【答案】= =
[解析]零件对展示台面的压力等于零件自身的重力,所以F1=F2;乙、丙两图中展示台面所受压力的受力面积相等,根据p=可知,p1=p2。
12.
【答案】6 5×103
13.
【答案】< =
[解析]设每块砖的重力为G,长、宽、高分别为4、2、1。A组砖对地面的压力FA=G,对地面的压强pA==,B组砖对地面的压力FB=2G,对地面的压强pB==,故FA14.
【答案】等于 小于
[解析]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容器的重力加液体的重力,因为两个容器相同,液体的质量相等,所以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甲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但是它们的质量相等,根据ρ=可知ρ1<ρ2,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可知,两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则p1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
15.
【答案】(1)海绵的凹陷程度
(2)压力大小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
(3)将其中一瓶水倒掉一部分
(4)不能 形变效果不明显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
16.
【答案】
解:(1)送餐机器人的重力G=mg=40
kg×10
N/kg=400
N。
(2)该材料的密度ρ===1.8
g/cm3。
(3)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4.3×104
Pa。
17.
【答案】
解:(1)ΔF=ΔpS容=1×104
Pa×2
m2=2×104
N
(2)F浮=ρ水gV排=ρ水gV=1.0×103
kg/m3×10
N/kg×5
m3=5×104
N
(3)GA=F浮-F=5×104
N-2×104
N=3×104
N
(4)Δh===1
m
Δh排====4
m
W=Fh=F×(Δh排-Δh)=2×104
N×(4
m-1
m)=6×104
J
18.
【答案】
解:(1)s=2
700
km=2.7×106
m,
v=0.5
m/s×36=18
m/s,
由v=得:
t===1.5×105
s
(2)在水面上航行时:m排=9
000
t=9×106
kg
F浮=G排=m排g=9×106
kg×10
N/kg=9×107
N
最大深度h=350
m时,
海水对它的压强p=ρ海水gh=1.03×103
kg/m3×10
N/kg×350
m=3.605×106
Pa
(3)根据二力平衡,由图像得:F动=f=30×104
N,
此时速度v′=0.5
m/s×20=10
m/s,
动力的功率P=F动v′=30×104
N×10
m/s=3×106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