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勇气
教材分析:
《勇气》是一篇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文章,它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时的故事。一个美国伞兵被误投到了敌占区,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国农妇求救。德军发现法国农妇救助了那位美国伞兵就枪杀了她的丈夫。美国伞兵被俘后设法逃出来,奔向树林。德军立即围追他,走投无路时,美国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折身回跑,再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法国农妇毫不犹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三天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小说以“勇气”为标题,写了两种勇气。一是美国伞兵的勇气:他临危不慌,积极想办法, 向法国妇女求救,被捉住后再次逃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走投无路的时候,求生的勇气激发了他的智慧。他的勇气源于训练有素,源于他的智慧,源于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的信念。另一种是法国妇女的勇气:第一次援救美国伞兵,是因为他们站在同一立场——反法西斯,所以她认为这是理所应当、义不容辞,根本不去想这样做的后果。她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第二次面对美国伞兵,她仍然毫不迟疑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便是出于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崇高信仰,从而使他的勇气越发美丽与高尚。
学情分析:
《勇气》是一篇以二战为题材的小说,社会背景离学生较远,理解主旨有一定难度,要想使学生理解两个主要人物——美国伞兵、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的勇气,教师必须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战争形势做生动的说明,既让学生体会到诺曼底登陆的重要意义,又让学生明白美国伞兵与法国人民是解放与被解放的关系。这是情感激发的前提。
小说只有两千多字,语言质朴无华,学生比较容易接近教材;但是情节曲折,人物性格含蓄深刻,主题深邃复杂,这些对普通小学生来说,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预习布置:
1.简单查阅与本文有关的二战背景知识。
2.查工具书,能正确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认真熟读课文《勇气》,掌握文章大体内容,能够复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文中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学会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是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营造相应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和平的信仰,培养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体会作者赞叹的是什么样的勇气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预设: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大胆创新是勇气,不畏强暴是勇气,敢于批评别人是勇气,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气……)老师小结:其实,勇气的内涵还远远不止这些,在战场上为正义而战,浴血奋斗,流血牺牲是战士的勇气;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来,不怕一切困难和危险更是一种勇气,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勇气。今天我们就到二次大战的战场上去感受两位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人演绎出的勇气。 板书课题:勇气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一些词的意思。(预设: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有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交流解决。如仍解决不了,提出来全班交流或查工具书,如:查字典等。)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预设:可采用一条龙式分段朗读、指名朗读等方法检查阅读。对读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并请读错的学生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字词及时交流,并做出解释说明。)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师: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预设:找一至两名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及时的评价总结,以鼓励为主)文中的勇气是指谁的什么勇气?(用智慧战胜他们的美国青年的勇气和那位毫不犹豫地给了美国伞兵第二次机会的法国女人的勇气)四、品读课文,领悟勇气中心话题: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文中的伞兵和法国妇女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了什么?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预设点一:美国伞兵的两次求救。美国伞兵孤身陷入险地,他运用智慧和勇气向法国妇女求救,但他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灾难和不幸,被抓后,他不放弃一线希望,再次出逃,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重返这个最危险的地方,他靠的不仅是勇气和智慧,还有的是对这位法国妇女只觉得认识与信任。正是这一切使这位美国伞兵的冒险获得成功。预设点二:法国妇女的两次救助。文章对法国妇女的刻画只用了寥寥数笔,但就是这简单的几笔外貌与神情的刻画使其后来的一系列行为都有了依托。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援,这位妇女只是简单的几个字的回答:“哦,当然啦。”不假思索的回答,毫不犹豫的行动无一不表现了法国妇女内心的坚定。尤其是第二次的救助,此时的她已经因为救助伞兵失去了丈夫,“满脸苍白,泪眼模糊”让我们充分的体会到她失去丈夫的痛苦与悲伤,但面对美国伞兵的再次求助,她的回答依然坚定。这一刻,这位法国妇女美丽而高贵的形象赫然而立。(作者在法国妇女的身上虽然惜墨如金,但其形象确实含蓄、深刻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感受信仰所赋予她的勇气与力量。)预设点三:两种勇气。1.美国伞兵表现出的勇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a.着陆失误,大胆求援;b.不幸被捕,越窗逃生;c.身陷绝境,再返农家。2.美国妇女的勇气:第一次援救美国伞兵,是因为他们站在同一立场——反法西斯,所以她认为这是理所应当、义不容辞,根本不去想这样做的后果。她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第二次面对美国伞兵,她仍然毫不迟疑地答应了他的请求。这便是出于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崇高信仰,从而使他的勇气越发美丽与高尚。预设问题:1.美国伞兵两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是偷生还是求生,这种行为称得上勇气吗,你如何理解美国伞兵的勇气 2.文中的勇气是指谁的什么勇气?围绕第一个问题展开的探究势必会出现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对课文的理解也将由表层转向深入,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刻丰满。通过对第二个问题的探究可以使法国妇女的高贵品质得以凸显,产生强大的震撼力,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信仰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五、拓展1.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需要勇气才能去做的事情,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勇气的重要性。 2.语文活动——模拟接受记者采访设置情境:假如二战结束了,美国伞兵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救命恩人法国妇女。许多记者闻讯赶来,对他们进行采访,我们就一起来模拟一下接受记者采访的场面。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营造课堂氛围,从而走进这个故事。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课文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概括复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句反复品读,以读促讲、读中悟情。通过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美国伞兵所处困境与困境之中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来体会这位美国伞兵的智慧和勇气。走进美国伞兵的内心世界。调动学生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感受人物内心。这两个问题步步深入,可以简化教学头绪、提高教学效率,带动学生的整体性阅读和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课后检测题
一、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二、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勇气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