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卷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卷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12 19:2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9●湖南岳阳中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2018●广西贵港中考)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④第一个
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3.
(2019●湖北鄂州中考)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学习笔记。下列主题最符合笔记内容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4.
(2018●江西南昌期末)对联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面的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D.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5.
(2019●四川自贡中考)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西藏和平解放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D.“一五”计划的实施
6.
(2018●北京中考)下图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行三大改造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2019●甘肃天水中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8.
(2018●广西贺州中考)连环画是同学们喜爱的课外读物。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据此可知,该故事反映的是我国当时进行的【

9.
(2019●广东深圳宝安区二模)文学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状况。小说《金
光大道》较真实地反映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基本状况,文中有这么一段:“村长讲话,这叫优越性儿。社里年年增产,秋后一决算分红,谁家的柜子里不锁着大卷大卷的人民币呀?
……有集体当靠山,更不怕天灾祸……”上述材料中的“集体”最有可能是【

A.班集体
B.国有企业
C.人民公社
D.农业生产合作社
10.
(2018●.广西北部湾中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11.
(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是为了【

A.恢复建国初遭破坏的经济
B.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12.
(2019●湖北黄冈中考)图1、2、3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13.
(2019●广东中考)下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14.
(2018●.广西贵港中考)“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它结束的标志是【

A.“四五”运动
B.“九一三”事件
C.“二月抗争”
D.“四人帮”被粉碎
15.
(2019●湖南岳阳中考)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样众,唯独没有他白己。”材料中的他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邓稼先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2018●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从1953
年起,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展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走集体化道路。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
的高潮。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
向社会主义
的转变。(8
分)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两项成就。(6
分)
(3)请用史实说明这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或法制建设的成就。(举一例即可)(5
分)
17.
(2018●广西柳州期末)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富强始终是一代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
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政权巩固]
材料一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计划实施]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制度建立]
材料三1952-
1956
年经济成分比较表。
经济形态
1952年
1956

私营、个体经济
78.7%
7.1%
公有制经济
21.3%
92.
9%
(1)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哪个重大历史事件?
(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3)材料三中的数据体现了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4)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6分)
18.
(2018●辽宁丹东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
分)
材料一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上一次最重大的最彻底的改革,真正实现了耕者
有其田,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
——《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许多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一家一户也缺乏兴修水利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这是一篇日记。
1958年12月某日,阴天。
这几天全村开始大规模炼钢铁……我们陈集人民公社也成立了……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这是流行的口号,唉,我怎么看着有些不对劲呢?
——《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
此次改革摧毁了哪一剥削制度?
(6分)
(2)国家为了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进行了哪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
年我国进人
了什么阶段?
(4
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两次严重失误是什么?
(6
分)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误。请你结合所学知
识,谈谈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5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B
D
B
B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D
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1)合作社
公私合营
私有制
公有制
(2)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
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制造出第一架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
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任选其二即可)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任选其一即可)
17.
(1)土地改革。
(2)工业化。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3)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4)土地改革的完成,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8.
(1)土地改革。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2)农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人民群众的愿望虽然值得肯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
律,盲目追求高速度必然会带来灾难。所以,人民群众的愿望只有在遵循客观的经济
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1)时间:1953
-1957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等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A.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