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达标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达标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6-13 08:0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  )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焦炭
B.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
C.天然气生火做饭
D.煤燃烧
3.下列灭火的方法,不恰当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器自燃用水泼灭
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D.汽车自燃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4.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
5.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安徽。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方式出行
C.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7.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防止空气流通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8.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9.点燃浸泡过80%酒精溶液的棉布,当棉布上的火焰熄火以后,棉布完好无损,下列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魔术,是一种假象
B.酒精可燃而棉布不可燃
C.酒精燃烧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D.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10.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已获得成功。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
B.可燃冰是混合物
C.可燃冰属于化石燃料
D.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1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12.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有机物都含有`C`元素,所以`CO、CH4、C4H10均属于有机物
D.管道煤气有毒,在厨房放一大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13.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安全
B.性质与用途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进入地窖——先做灯火试验
O2可燃——气焊切割金属H2O2分解放出O2——实验室制O2
C.化学与能源
D.化学与环保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水力、核能发电
14.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
A.分别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
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的产物
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
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15.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4分)
16.(6分)合理利用燃料、正确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煤、________、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现有新型家用干粉自动灭火球。灭火球接触到火焰3~5
s后自动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称为“闪爆”。下列物质可能会发生“闪爆”的是_____(填序号)。
A.CH4
B.CO2
C.N2
D.面粉
(4)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在点燃的条件下,4.8
g
CH4与x
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CO2、5.6
g
CO和一定质量的H2O,则x=________;若氧气充足时,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装置A、B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________。若装置C的瓶内充满空气,正放在桌面上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m”或“n”)端进入。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氢气。登山运动员用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制取的氢气作为燃料,同时得到一种化合物。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18.(6分)如图是某校同学开展的“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____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一】
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固体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该结论可知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镁燃烧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答对以下问题奖励4分,卷面总分不超过60分】
【活动二】
探究CO2是否支持生活中常见金属铁的燃烧,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
方案①: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现象:铁丝没有燃烧。
方案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条,点燃镁条,待镁条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现象:铁丝没有燃烧。
实验评价:你认为方案________(填“①”或“②”)更为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0.(6分)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n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值是________。
(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
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一、1.B 2.B 3.B 4.B 5.B 6.D 7.D 8.A 9.D 10.D
11.A 12.A 13.B
14.B 15.D 
二、16.(1)石油
(2)隔绝氧气
(3)A、D
(4)16;CH4+2O2CO2+2H2O
17.(1)集气瓶;长颈漏斗
(2)A;m
(3)CaH2+2H2O===2H2↑+Ca(OH)2;验纯
18.(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接触;4P+5O22P2O5
(3)温度达到着火点
(4)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
19.【活动一】(1)2Mg+CO22MgO+C
(2)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燃烧;不能
(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活动二】②;火柴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而镁条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能使铁丝充分受热
【得出结论】铁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三、20.(1)2
(2)最多可吸收64
t二氧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