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06 民主法治与民生意识
【热点回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
【知识梳理】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雅典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
1、奠定基础——梭伦改革(BC6C 初)
①目的:缓和社会矛盾 。
②内容:
a、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受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实行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b、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由4 个部落各选100 人组成“四百人会议” ,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③评价:
a、历史局限性: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第四等级不享有基本参政权利,这种中立政策实际上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b、历史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基本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3、“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表现:
(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2)“公民大会” 、“五百人会议” 、“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①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 言权和表决权;
②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3)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历史进步性(得)
(1)开启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是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的极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2)雅典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历史局限性(失)
(1)就其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2)就其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3)当城邦政治日益复杂化的时候,这种民主极有可能失去效力,而沦为不讲是非原则的暴民政治。
(4)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学科#网
(5)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A、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B、雅典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诸多文化名人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罗马法
(一)罗马法的内容:
1、《十 二铜表法》:
(1)背景: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2)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3)意义: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法的起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它是以往罗马法的汇编,其中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2、公民法:
①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公民法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②作用:是共和国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极大的激发和调动了公民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为罗马的扩张提供了强大动力
3、万民法:
①内容:注重调 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②作用: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推动了罗马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官吏的办事效率和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调节了人际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
(二)罗马法的意义:
1、对当时的罗马而言:
(1)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
(2)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的紧张程度;
(3)有利于罗马社会的长治久安。
2、对后世而言:
(1)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罗马法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3)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
的永恒价值。
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 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三.智者运动
1、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 “美德即知识”;
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点与智者一致);
③“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④、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与 18 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3、斯多亚学派: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核心理论
①代表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身份
②主要观点:人与自然界都产生于最高理性——逻各斯;人生来就带有理性;人人生而平。
四、文艺复兴【反对禁欲主义,注重人性和人的欲望,肯定人的价值作用】
1、背景:
①政治上,天主教的黑暗统治;
②思想上,中世纪以来,基督教会垄断了西欧文化 教育,取消了个人的思想自由,使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
③经济上,14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出现;
④阶级上,新生的资产阶级要求充分享受人世生活,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束缚,于是一场新文化运动悄然兴起;
⑤直接上,14 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这既给人们带来了恐慌,又促使人们开始反省。
2、特点:
①重视现世生活,追求物质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②主张人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③文学艺术上表达人的真实感情,反对虚伪造作。
④重视科学实验,反对经验论。
⑤强调发展个性,反对基督教之禁锢人性。
⑥以人为中心,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赞扬英雄史观,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
3、历史作用:
①人文主义者反对分裂,反对外来干涉,主张维护民族独立。他们对于建立民族统一集权的国家,有过积极贡献。
②人文主义者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在反天主教会的斗争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于争取自由平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③人文主义者虽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但还受宗教的束缚。他们所争取的也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权利,追求的是确立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4、性质:一次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薄伽丘(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代表作《十日谈》莎士比亚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其戏剧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哈姆雷特》。】
6、影响:
(1)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社会制度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3)文学艺术方面,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4)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五、启蒙运动
1、背景:
(1)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17、18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
(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为此需要制造舆论。
(3)思想武器: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2、性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3、代表人物及主张
4、影响:
(1)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尊重,自由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鼓舞了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5、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启蒙运动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追求,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人文主义则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
(2)启蒙运动提高到哲学角度论述问题,而且不给宗教留下一块阵地,用无神论完全否定了任何宗教与神学。
(3)启蒙运动为未来的“理性”社会,即思想家们的理想社会描绘了一幅蓝图,而且,其中的空想成分并不多。像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 , 后来都成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原则,至今仍在实行。
六.新中国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背景:
(1)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政治)
(2)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军事)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
2、时间: 1949 年 10 月 1 日。 地点: 北京。
3、意义: 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②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③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 1954 年 9 月、北京。
(2)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性质:是新中国的根本大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内容: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意义: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初步建立: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发展到新阶段: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意义: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①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②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
③、法律保障:
(1)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正式确认
④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 年)。
⑤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七、“文革”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3、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
(二)教训: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
B、“文革”留下的深刻教训是: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八、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1、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及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1)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平反冤假错案。
(3) 1982 年 11 月,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成为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1999 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意义: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 治国奠定了基础。
THANKS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