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教学设计
版本及年级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学习用品》单元第二课。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使圆珠笔芯伸缩的原因。
2、理解什么是弹性和弹力及弹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圆珠笔芯能伸缩的原因。
2、进行弹性物体的探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能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弹性的应用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2、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交流与分享的品质体验探究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合作探究,理解什么是弹性和弹力,并了解弹性的应用。
难点:正确理解“弹性”与“弹力”。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建构弹性和弹力的概念时,能依照“做一做——说一说——思一思——议一议”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让全体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经历思维分析,自主建构概念,从而获取多项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课前准备
1、教师引导的准备:课件、活动记录单、海绵、尺子?、气球、竹片、橡皮泥等。
2、学生探究的准备:
1)活动一的材料:能伸缩的圆珠笔(同桌共用一支,有透明和不透明的圆珠笔)
2)活动二的材料:弹簧
3)活动三的材料:分组准备?
(1)海绵、尺子?、气球????
(2)海绵、尺子、气球
(3)海绵、橡皮筋、气球????????(4)海绵、橡皮筋、气球
(5)橡皮筋、气球、尺子
(6)橡皮筋、气球、尺子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
1、谈话:今天老帅带来了很多漂亮的圆珠笔,准备奖励给表现优异的小组,同学们想不想得到这些笔?(想)但,能不能得到?还得看你们在“认真倾听、愉快合作、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这几个方面的表现哦!有信心做到最好吗?
评析:将学习要求有机融于评价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为高效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请告诉老师你喜欢用哪种圆珠笔?为什么?
3、老师也喜欢这种圆珠笔,它的笔芯能自如的伸缩,非常方便。同学们知道它为什么能自如的伸缩吗?这里面一定藏着有趣的科学知道,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研究这个问题?(想)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
评析:从学生谈对笔的喜好,自然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形成探究问题,也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更是较好地体现了鄂教版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圈为主线展开科学探究”的特点。
二、实验探究,初步认知
活动一:大胆猜想,勇于验证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珠笔,同桌交换按压几次笔芯能伸缩的圆珠笔,感受一下,猜猜是什么原因?
2、要想验证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应该怎么办?学生说出方法后,让学生将圆珠笔拆开,看看里面有什么?(教师要提醒学生:(1)、注意安全,防止拆开时里面的小零件弹出伤到眼睛;(2)、同桌合作,把拆下来的零件放入盒子中)
3、当学生发现有小弹簧后,教师引导:是不是里面的弹簧在起作用?怎样验证?引导学生想到把里面的弹簧取出来后,再试,看笔芯还能不能很方便的伸缩。然后让学生试验,验证猜想。
活动二:研究弹簧
1、引入更能深层次的问题:弹簧为什么能使笔芯很方便地伸缩呢?弹簧究竟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先玩弹簧,说出新的发现。(课件出示)
在玩的过程中要求:一、
仔细观察:
1.弹簧受力有什么现象发生?
2.取消受力弹簧怎样变化?
二、细细体验: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温馨提示:注意安全,不要伤着手和眼睛,不要用力太猛!
(可能有的学生拉弹簧,有的压弹簧,有的按弹簧,有的捏弹簧,有的向地面扔弹簧等等。)
2、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弹簧的特点:
用手拉,弹簧受力后会变长,松开手,取消受力后,弹簧会恢复原状。用手拉弹簧时,感觉到弹簧对手有一种力。
用手压,弹簧受力后会变短,松开手,取消受力后,弹簧会恢复原状。用手压弹簧时,感觉到弹簧对手有一种力。
评析:玩弹簧的活动和前面圆珠笔的问题相承接,该环节从玩弹簧的兴趣展开,首先放手让学生玩弹簧,然后通过交流逐步收集发现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感兴趣,教学有活力。
三、合作交流,形成认知
1、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与弹簧有类似特点的物体?(学生可能会举出很多,如:橡皮筋、气球、钢尺、皮球、拉力器等)
2、研究其它弹性物体
让学生再次玩这些物体,小组合作,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各自的做法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
4、生汇报:小组玩了什么?怎样玩得,有什么发现?
5、再认真分析实验记录,有哪些发现?
在学生分析实验的共同现象后,总结出弹力和弹性的概念。(并板书)
评析:在前面玩弹簧时所积累的方法基础上,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了4种比较典型、直观、学生又比较熟悉的材料,并且注重了组间材料异质和材料的结构性,让学生首先对这些典型的弹性物体进行研究和体验,自主探究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再通过引导学生把玩弹簧和玩其它物体发现的现象记录并集中,从找共同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观点,从而建构了“弹性”的概念。
6、师玩竹条、橡皮泥,学生观察现象,从而巩固弹性、弹力相关知识,让学生理解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
评析:通过玩竹条、玩橡皮泥引导学生再次巩固和明晰“弹性”概念。通过对竹片这种材料的观察和研究,引发了学生的争论,从而让学生了解了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的限度的,也使学生的思维伴随着探究活动有效推进。
四、讨论归纳,总结原理
1、用弹性的知识解释:“弹簧是怎样使笔芯很方便地伸缩的?”
(1)、把弹簧装进圆珠笔,反复试几次,感受弹簧的变化。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小结
因为圆珠笔里有弹簧,而弹簧是有弹性的,按压笔头,弹簧变短,同时产生弹力,笔芯伸出去;再一次按压,弹簧变恢复原状,同时产生弹力,笔芯缩进去,再结合其它装置,圆珠笔芯就能伸缩自如了。
五、联系实际,巩固知识
1、当人们发现了物体的弹性之后,就把弹性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请举例说说,哪些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
(学生寻找身边利用弹性的物体)
2、欣赏生活中的弹性物体,(师出示图片)
自行车车座上的两个弹簧可以减小震动,人骑车时感觉舒服;弓弦有弹性,可以使箭射得更远;撑杆有弹性,可以使运动员跳得更高;球拍有弹性,可以使球弹得远。
6、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应用,内化知识
你能利用物体的弹性进行一项小制作、小发明吗?
评析: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入手,在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段有效的思维过程后,又让科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学就在身边。
板书:
圆珠笔芯为什么能伸缩
像弹簧、橡皮筋等物体这样,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发生变化,取消受力后,又恢复原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拉弹簧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