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复习卡
一、听两遍朗读录音,完成下列练习。
1.填空。
当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时,我戏答道:“第一,我们都______________;第二,我们都讲中文,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汉字的信息量小于拼音文字。
(
)
(2)中国的古诗词是最能体现汉字的特点的。
(
)
(3)古诗词潜移默化地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
)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车轴
压轴
画轴
轴心
B.曝晒
曝露
曝光
一曝十寒
C.传统
传说
传递
流传
D.鲜明
新鲜
海鲜
鲜为人知
三、拼写乐园。
1.看拼音,写词语。
wēi’é
yù
zhóu
pù
shài
qǔ
pǔ
chún
shú
(
)
(
)
(
)
(
)
(
)
yún
jǐn
qín
jiàn
qiān
sī
wàn
lǚ
(
)
(
)
(
)
2.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字词。
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在lái
yīn(
)河边听到了钢琴曲,走近后发现弹奏者是一位mánɡ
ɡū
niɑnɡ(
)。在得知她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后,贝多芬特意为她弹奏曲子。她静静地听着,táo
zuì(
)在琴声中。
3.写同音字。
[pù]
(
)布
(
)晒
[pǔ]曲(
)
(
)素
[jiàn]琴(
)
(
)子
[táo](
)气
(
)醉
四、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高(
)流(
)
②(
)(
)登场
③有板(
)(
)
④(
)(
)之音
⑤字(
)腔(
)
⑥余音(
)(
)
1.能用来描写音乐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2.别看他年纪小,可唱起京剧来______________。
五、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心志,情志)
B.巍巍乎若太山。(危险的样子)
C.所宝以百数。(所珍藏的书画)
D.尾搐入两股间。(大腿)
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以其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引人入胜。
B.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C.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
D.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七、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尾搐/入两股/间
C.处士/笑/而然之
D.汤汤/乎若/流水
八、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拟人)
B.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设问)
C.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引用)
D.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反问)
九、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B.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
C.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D.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十、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变换语序,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与“月光”有关的比喻句补充完整。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
(2)月光似__________________,从夜空中泻下来。
3.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1.《伯牙鼓琴》选自《左传》。
(
)
2.《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的苏洵。
(
)
3.《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交响乐。
(
)
4.京剧中杂技成分的存在是为了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
)
十二、课文内容回顾。
1.《伯牙鼓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体现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真挚友谊。
2.由于伯牙和锺子期二人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___”,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同时也表现了贝多芬对贫苦人们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赞扬了他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______________,月亮正从_____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___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_似的微云。
5.《京剧趣谈》一文介绍了京剧艺术中“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京剧的_________和对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听力材料: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道:“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熏陶的人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诗词。中国的孩子,有的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古诗词潜移默化地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吃中餐
用汉字
2.(1)×
(2)√
(3)√
二、C
四、1.①④⑥
2.③⑤
五、B
六、D
七、C
八、A
九、D
十、1.男的正在微弱的烛光下做皮鞋。
2.(1)披上了银纱
(2)流水一般
3.“解决”与“发现”位置互换。
十一、1.×
2.×
3.×
4.√
十二、3.执着
热爱
同情
关爱
丰富的想象力
卓越的才华
5.马鞭
亮相
喜爱
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