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酵母发酵适宜的温度,了解酵母菌在发面中的作用。知道酵母菌是有益的微生物。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知道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3.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发面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酵母发酵适宜的温度,了解酵母菌在发面中的作用。知道酵母菌是有益的微生物。
难点
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发面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分组:食用酵母菌8袋(5g装),面粉8袋(100克装);和面盆8个,量筒8只(500ml),直尺8只,温度计8支,烧杯8组、每组1个,不同温度的温水(课上调配);记录表8张。
演示:;计时器1只;显微镜电子显示装置,多倍显微镜1只;实验记录表(纸张)1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播放)
2.
师生谈话:
师:视频看完了,你们知道他们在开展什么活动吗?
生:发面比赛。
师:你们想不想进行发面比赛啊?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也来一场发面比赛好不好?
生:好
二、发面实验。
1.
介绍工具材料。
师:发面要用到一些材料,(实物介绍面粉和酵母粉,板书:酵母粉。)
2.出示实验操作步骤。
师:实验除了材料之外,还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操作。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请一位同学把操作步骤读一遍,大家要注意听。(均匀倒粉搅拌)
操作步骤:
①.均匀倒入面粉和酵母粉后搅拌。
②.调配温水。测量,记录,报告。(各小组测量水温,及时记录,准备汇报。巡视指导。测力好了吗,各组记录员汇报一下水温,大家发现各组的水温都不一样)
③.倒入温水,和成面团。(下面请操作员把和面盆侧放,然后倒入温水,开始和面。)
④.面团揉成圆柱状,两端轻轻拍平,刚好放入量筒,轻拍量筒底部,测量面团高度,计时记录。(各组都已经揉成了面团,请各组把面团揉成圆柱状,两端拍平,听老师口令一起放入量筒中,马上测量面团高度并作好记录,老师马上计时。)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相关操作,统一入筒测量计时口令)
师过渡:接下来我们每隔5分钟要观察一次面团的高度。我们请这位同学担任计时员,每个4分30秒提醒一次,每个五分钟报时一次。在等待的时间里我们做点别的。
三、提出问题,观察酵母菌。
1.师生交流
师:刚才我们的发面看起来简单,但里面有很多学问。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那你们能对发面实验提出一些问题吗?
生:预设:①为什么每组的温度不一样?
②温度会影响发面吗?
③每组的面团会长一样高吗?
④面团的增高多少是什么决定的呢?
2.梳理问题
师归纳:同学们都很棒,都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很重要:发面的快慢和什么有关?
3.猜想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发面的快慢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生:①水的多少,②酵母的多少,③面粉的质量,④水的温度
4.分析实验
⑴.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发面的快慢可能跟水的多少,酵母的多少。面粉的质量和水的温度有关。那你们知道我们刚才所做的发面实验是专门研究哪个因素的吗?
生:温度
⑵.师:你说的真准,让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她。老师刚才给各组调配的水温有高有低,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①这样容易区分不同的水温对发面的影响,
②看哪个水温发面发的最好
师归纳:同学们都说出了老师的心思,不同的温度是不同条件,刚才做的是对比试验,对比试验除了不同条件,其余的都是相同条件,你们知道哪些是相同的条件呢?看屏幕
生:面粉的重量,水的多少,酵母粉的多少。
⑶.师:我们二小的同学个个都是聪明的孩子,问题回答得都很好。刚才的发面实验,你们认为每组的结果会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呢?
生:发面成长高度不一样。有高有低,有快有慢
师:也就是发面的快慢不一样,什么因素导致发面快慢不一样呢?
生:水的温度
师:不同的水温和发面的快慢有怎样的关系呢?你们知道吗?
生:想
师:到底是怎样的关系,这要等待实验的结果出来后才会真相大白。
5.观察酵母菌
⑴.介绍酵母菌,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在和面的过程中,面团里面有一种微生物,叫酵母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它,它可以使我们的一些食物变得香甜可口。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板书课题。你们想不想见一见这位朋友呀?
生:想
⑵.配制酵母菌液
师:想见它就必须先把它培养出来,演示培养过程。(倒入温水,加入酵母粉,玻璃棒轻轻搅拌)
⑶.制作标本
师:这就是酵母菌液,里面含有酵母菌,老师来制作一个标本,这样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看了。
⑷.观察酵母菌
师: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用显微镜观察。能看到吗?
生:能
师:你能说一下酵母菌是什么样子吗?
生:圆圆的,像水珠一样。
师:其他同学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那老师用电子显微装置来放大酵母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
生:好
师:现在你们都知道酵母菌是什么样了吗?
生:知道了
师:如果用更先进的仪器,我们还可以看到更清楚的酵母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酵母菌是不是特别可爱啊。(机动:画画)
四、分析整理,有所发现。
师:十五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要到了
,请记录员把记录单填好后交给老师。(收集,展示)老师一边收集,同学们要一边观察。
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同学们所上报的数据,你们有什么发现?
1.面团成长的大小跟温度有怎样的联系?
生:面团增长的有高有低,有快有慢。
师:这些和什么有关?
生:温度(水温)
师:温度的高低和发面的快慢有怎样的规律呢?(分析数据要层层递进,一组接一组分析。也就是说有时温度高,发面就快,但超过了一定温度时,发面反而慢)板书:一定温度内
2.面团成长适宜的温度大约是多少?
师:那在什么温度内发面的速度最快呢?
师:同学们观看曲线图,面团在什么温度内增长的高,也就是说面团成长最适宜的温度是在。。。
3.
同学们观察面团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面团里有许多气孔,或者是洞
师:你们知道这些气孔是怎么来的吗?(是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体,所以就形成了气孔。)
师:正是有了这些气孔,面团才会慢慢。。。。。。,所以面团会升高就是什么的作用?
生:酵母菌
五、总结释疑,拓展延伸:
1.正是因为酵母菌的这种作用,所以我们所吃的许多食物就用到了酵母菌,我们来看一下屏幕。
2.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哪些科学问题?
3.
如果以后遇到发面的事,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