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检测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检测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13 10:03: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
第三单元
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历史试卷(A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总分
核分人




评卷人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17年广东卷)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改革科举
2.(2017年山东东营卷)
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
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君主权力
D.
避免藩王割据
3.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A.
锦衣卫
B.
三司
C.
军机处
D.
六部
4.“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
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
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
唐朝时将诗赋作科举考试内容
D.
明清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5.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众多以这位航海家命名的遗迹:印尼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像……每年到了这位航海家登陆的日子,当地居民都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你知道他们纪念的是哪位人物的伟大事迹吗?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郑和下西洋
C.
戚继光抗倭
D.
岳飞抗金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中戚继光表明的志向是(

A.
荡平倭寇
B.
赶走荷兰殖民者
C.
击退沙俄侵略者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7.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明朝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华佗
B.
张仲景
C.
李时珍
D.
李春
8
(2017年山东聊城卷)下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海国图志》
9.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10.新《水浒传》一经播出便引起轰动,尤其是剧中令人哭笑不得的穿帮镜头,更是让无数人为之汗颜。根据史实,请你指出下列哪一道具不可能出现在剧情中(

A.
酒壶、茶壶
B.
猪肉、羊肉
C.
宋江、公孙胜玉米地中大战
D.
刀、剑
11.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口号是针对明末的以下哪些情况提出的(

①土地高度集中
②兵役、徭役繁重
③赋税沉重
④物价昂贵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2.明朝灭亡以后,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的明军将领是(

A.
吴三桂
B.
努尔哈赤
C.
皇太极
D.
魏忠贤
13.下图是小明同学历史课堂笔记片断,从中判断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
伊犁将军的设置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平定准噶尔叛乱
D.
戚继光抗倭
14.(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卷)
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二藩,定陇蜀,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降帝
15.(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
雍正五年,淸朝始置“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淸政府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设置哪一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A.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B.设置驻藏大臣
C.设置伊犁将军
D.安置土尔扈特
16.(2017年湖南岳阳卷)
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属于乾隆帝在位期间的是(

A.组织雅克萨之战
B.平定三藩之乱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驻藏大臣
1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②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③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⑤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18.乾隆皇帝自称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A.
平定回部叛乱、设立伊犁将军
B.
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
C.
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
D.
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
19.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哪些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
①清顺治时期确立册封“达赖”的制度②清康熙时期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
③清雍正时期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④“驻藏大臣”监督“金瓶掣签”过程。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20..观察下图,此图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
大兴文字狱
B.
焚书坑儒
C.
提倡言论自由
D.
独尊儒术
21.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
特务统治的强化
B.
专制集权的加强
C.
文化专制的强化
D.
思想控制的加强
22.清朝以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道“防线”指的是(

A.
设立军机处
B.
大兴文字狱
C.
重本抑末
D.
闭关锁国
23.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盛泽镇上一个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了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
A.
瓦子
B.
商帮
C.
票号
D.
手工工场
24.“……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
天人合一
B.
皇权至上
C.
皇位世袭
D.
天人感应
25.(2017年山东聊城卷)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的著作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评卷人
二、史林释义
(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共36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图一戚继光
图二荷兰军队投降图
图三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江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朝的哪位皇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打败沙俄?并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什么条约解决了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两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27.波涛汹涌的海洋,给明清两朝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恐慌。下面是某中学七年级的同学搜集到的一些图片,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的问题。
【图片搜集】
【史实整理】
(1)请说出率领图2这支船队的主要人物?这支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区?有何历史意义?
(2)图3中清朝实行广州一地对外通商的政策叫什么?有何消极影响?
【情感体验】
(3)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说一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8.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下面两幅图就是长城的两个关口,左边的是嘉峪关,右边的是山海关。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1)你所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它的起止点是什么地方?
(2)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什么地方?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明长城与其有何不同?
(3)有人认为长城的修建是明王朝走向封闭、没落的表现,消极作用大;也有人说长城防御了游牧民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就这两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4)如何评价明长城?


评卷人
三、探究空间
(第29题,共14分)
29.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
(1)明清时期,我国的边疆相继遭到外国的侵略,广大爱国官兵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其中著名雅克萨反击战最终于哪一年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哪些广东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明清时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政策?
探究三:团结感悟
(3)在这些中华民族不屈的反抗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通过学习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你有何感想?
探究四:领土完整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过哪些措施?(请举两例)
(5)近年来,“藏独”和“疆独”分子在昆明等地蓄意制造暴恐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破坏,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
第三单元
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历史试卷(A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总分
核分人




评卷人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17年广东卷)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改革科举
【答案】B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题干引文主要反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废除了宰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强化君主专制。AC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2017年山东东营卷)
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
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君主权力
D.
避免藩王割据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即位后,为加强君权,改革了行政机构。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的权利空前提高,秦汉以来丞相制度从此废除,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最终以皇权的胜利而告终。因此,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加强君主权力。ABD不符合题意。C评价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3.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A.
锦衣卫
B.
三司
C.
军机处
D.
六部
【答案】A
【解析】明太祖授权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其中A项是明朝时期的,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
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
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
唐朝时将诗赋作科举考试内容
D.
明清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与八股取士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把科举制度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专制制度。明代科举制度规定,科考的考题要从四书、五经的文句中摘取;文章的结构要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俗称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把知识分子束缚在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之中,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5.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众多以这位航海家命名的遗迹:印尼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像……每年到了这位航海家登陆的日子,当地居民都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你知道他们纪念的是哪位人物的伟大事迹吗?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郑和下西洋
C.
戚继光抗倭
D.
岳飞抗金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渡江战役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三宝是郑和的名字。知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故选择答案B。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中戚继光表明的志向是(

A.
荡平倭寇
B.
赶走荷兰殖民者
C.
击退沙俄侵略者
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明朝戚继光的名言,戚继光是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选项B赶走荷兰殖民者是郑成功;选项C击退沙俄侵略者是康熙皇帝;选项D.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乾隆皇帝;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7.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明朝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华佗
B.
张仲景
C.
李时珍
D.
李春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著成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8
(2017年山东聊城卷)下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海国图志》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有关知识。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综合以上所述,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应出现在《天工开物》,ABD和题文插图无关,故选C。
9.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一组图片,他们取材于(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题干中图片舌战群儒、蒋干盗书、单刀赴会和挥泪斩马谡反映的典故,均出自《三国演义》,故选A。
10.新《水浒传》一经播出便引起轰动,尤其是剧中令人哭笑不得的穿帮镜头,更是让无数人为之汗颜。根据史实,请你指出下列哪一道具不可能出现在剧情中(

A.
酒壶、茶壶
B.
猪肉、羊肉
C.
宋江、公孙胜玉米地中大战
D.
刀、剑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浒传》描写的是北宋时期,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明末开始从美洲传入中国的美洲高产旱地农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在乾隆时期才普遍种植,所以北宋时期没有玉米,C项不可能出现在剧情中,所以答案选C。
11.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口号是针对明末的以下哪些情况提出的(

①土地高度集中
②兵役、徭役繁重
③赋税沉重
④物价昂贵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明末土地髙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这两大问题,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②④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12.明朝灭亡以后,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的明军将领是(

A.
吴三桂
B.
努尔哈赤
C.
皇太极
D.
魏忠贤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后转战各地,最终失败,所以答案选A。
13.下图是小明同学历史课堂笔记片断,从中判断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
A.
伊犁将军的设置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平定准噶尔叛乱
D.
戚继光抗倭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661年3月,中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所以答案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图片的“1661-1662年”和“荷兰殖民者投降”的内容,结合课本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内容来解答本题,166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回了台湾,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
14.(2017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卷)
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二藩,定陇蜀,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诏亲征”这里的“圣祖”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降帝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析题文的“朝廷已平二藩,定陇蜀,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噶尔丹势炽”可知圣祖是康熙帝。因为康熙帝平等三藩之乱,派清军进入台湾,平定了噶尔丹叛乱。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
雍正五年,淸朝始置“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淸政府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设置哪一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A.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B.设置驻藏大臣
C.设置伊犁将军
D.安置土尔扈特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清朝前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1727年,雍正皇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是正确的。
16.(2017年湖南岳阳卷)
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属于乾隆帝在位期间的是(

A.组织雅克萨之战
B.平定三藩之乱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驻藏大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乾隆帝在位时,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之后,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组织雅克萨之战和平定三藩之乱的是康熙帝,设驻藏大臣的是雍正帝。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②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③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④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⑤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⑤描述错误,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A。
18.乾隆皇帝自称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A.
平定回部叛乱、设立伊犁将军
B.
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
C.
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
D.
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18世纪中期,清朝乾隆皇帝又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重新统一新疆,清朝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故A符合题意;B项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的是清朝雍正皇帝,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D项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是清朝康熙皇帝;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9.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哪些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
①清顺治时期确立册封“达赖”的制度②清康熙时期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
③清雍正时期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④“驻藏大臣”监督“金瓶掣签”过程。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的地点是西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顺治时期确立册封达赖的制度,清康熙时期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清雍正时期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而且驻藏大臣还监督了金瓶掣签过程,这些都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所以答案选C。
20..观察下图,此图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
大兴文字狱
B.
焚书坑儒
C.
提倡言论自由
D.
独尊儒术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清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题干图片描述的就是文字狱的内容,所以答案选A。
21.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
特务统治的强化
B.
专制集权的加强
C.
文化专制的强化
D.
思想控制的加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巩固统治,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厂卫制度其实质是明朝的特务统治。清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为极力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B选项符合题意。由此,ACD可排除,故选B。
22.清朝以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试图构筑起一道隔绝中外的“防线”,却使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这道“防线”指的是(

A.
设立军机处
B.
大兴文字狱
C.
重本抑末
D.
闭关锁国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夜郎自大”“隔绝中外”,可判断是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3.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盛泽镇上一个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了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
A.
瓦子
B.
商帮
C.
票号
D.
手工工场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施复夫妇“雇人织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说明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形成了手工工场,ABC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24.“……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A.
天人合一
B.
皇权至上
C.
皇位世袭
D.
天人感应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皇帝御座的设置突出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2017年山东聊城卷)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的著作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我国古代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的相关史实。考察的是学生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识记能力。曹雪芹的《红楼梦》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是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的著作。AB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C。


评卷人
二、史林释义
(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共36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图一戚继光
图二荷兰军队投降图
图三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江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朝的哪位皇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打败沙俄?并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什么条约解决了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两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答案】
(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
(2)康熙。《尼布楚条约》。
(3)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写对其中一点即可给,其它符合题意的也可给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戚继光组建了一支抗倭队伍,号称戚家军。扫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因此,戚继光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根据材料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38年之久。1662年,郑成功在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率军打败了殖民者,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因此与图二情境发生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2)根据材料一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纪40年代,沙俄强占了我国东北地区的雅克萨和尼布楚地区。1685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1689年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签订后,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因此,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朝皇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打败沙俄。并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根据材料二及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观点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以上史实充分证明了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写对其中一点即可给,其它符合题意的也可给分)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这三件历史事件证明了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一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主要特点二是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如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27.波涛汹涌的海洋,给明清两朝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恐慌。下面是某中学七年级的同学搜集到的一些图片,请你参与进来完成相关的问题。
【图片搜集】
【史实整理】
(1)请说出率领图2这支船队的主要人物?这支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区?有何历史意义?
(2)图3中清朝实行广州一地对外通商的政策叫什么?有何消极影响?
【情感体验】
(3)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说一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答案】
(1)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闭关自守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国家昌盛。(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根据题干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率领图2率领船队的主要人物是郑和,郑和从1405—1433年,先后7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到达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中清朝实行广州一地对外通商的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因为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消极影响是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自守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只会造成清政府的落后,与世隔绝,所以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国家昌盛。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图片信息描述的内容,结合课本关于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政策来解答本题,明清时期我国遭受了外来侵略,中国人民积极反抗外来侵略,抗击倭寇,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与外国的友好来往,彰显了大明朝的繁荣经济,清朝时期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中国的封闭落后。
28.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下面两幅图就是长城的两个关口,左边的是嘉峪关,右边的是山海关。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1)你所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它的起止点是什么地方?
(2)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什么地方?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明长城与其有何不同?
(3)有人认为长城的修建是明王朝走向封闭、没落的表现,消极作用大;也有人说长城防御了游牧民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就这两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4)如何评价明长城?
【答案】
(1)明朝。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2)西起临洮,东到鸭绿江边。主要目的是防御匈奴南下。不同: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
(3)提示: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不全面,只有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辩证地去看待,才较完善。
(4)明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解析】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秦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鸭绿江边,明长城与其的不同是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人认为长城的修建是明王朝走向封闭、没落的表现,消极作用大;也有人说长城防御了游牧民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我认为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不全面,只有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辩证地去看待,才较完善。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再修长城,修建了全长为六千多公里的长城,明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评卷人
三、探究空间
(第29题,共14分)
29.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
(1)明清时期,我国的边疆相继遭到外国的侵略,广大爱国官兵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其中著名雅克萨反击战最终于哪一年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哪些广东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明清时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政策?
探究三:团结感悟
(3)在这些中华民族不屈的反抗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通过学习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你有何感想?
探究四:领土完整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过哪些措施?(请举两例)
(5)近年来,“藏独”和“疆独”分子在昆明等地蓄意制造暴恐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破坏,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1689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
(2)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3)强烈的爱国精神;我们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言之有理即可)
(4)册封达赖、册封班禅(或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等)。
(5))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坚决打击“藏独”和“疆独”势力。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5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38年之久。1662年,郑成功在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率军打败了殖民者,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因此,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台湾采取的政策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3)结合所学可知,在这些中华民族不屈的反抗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通过学习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使我们感受到: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言之有理即可)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掣签”制度,规定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因此,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过的措施有:册封达赖、册封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等(任选两例即可)。
(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近年来,“藏独”和“疆独”分子在昆明等地蓄意制造暴恐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破坏,这使我们感受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坚决打击“藏独”和“疆独”势力。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唐朝、元朝、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古代唐朝、元朝、清朝统治者都为巩固多民族的国家采取了有利的措施,使民族之间和平友好相处,使我们感受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坚决打击“藏独”和“疆独”势力。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