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初一年级
历史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多地中国留学生晒健康包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的家乡——湖北蕲春
李时珍的家乡获得医疗队支援和物资捐助
李时珍纪念馆
墓前塑像
百草药园铜像
出身医生世家
医治疑难杂症
治好楚王世子
推荐成为太医
发现古人谬误
四处访医采药
印证古书说法
调查药理性能
——图片摘自刘旦宅绘《李时珍》
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项目
数量
新增
字数
190万
记载药物
1800多种
370多种
收录药方
11000多个
增加4倍
附有药物形态图
1100多幅
附有药物形态图,避免错认
——插图摘自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江西按察使张鼎思刻本及清光绪乙酉(1885年)合肥张氏味古斋刊本
纲目分类
《本草纲目》分为16部:
水、火、土、金石、
草、谷、菜、果、木、服器(植物制品)、
虫、鳞、介(甲壳动物)、禽、兽、人
矿物
植物
动物
这样的分类方法符合什么规律?
这样的分类方法符合自然进化规律。
世界影响
以后除在国内多次翻印外,还传到外国,全部或部分地译为日、英、法、俄等多种文字。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时,曾从《本草纲目》中引述了不少有关植物、动物的资料,作为论据。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宋应星
故乡江西省,是明代经济发达地区,景德镇的陶瓷业、铅山的造纸业、广信的矿冶业等都著名于全国,而江西又盛产水稻、麦、茶、桐油、苧麻等。
南昌府又是人才汇聚之地,学者们思想相当活跃。
这五次万里长途跋涉(北上会试)……过程中他浏览了各种书籍,作了广泛旅行,开扩了眼界。
——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人物卷》
《天工开物》
“天工”一词出自《尚书》,表示自然的力量;
“开物”一词出自《周易》,表示人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
以两词合用作为书名,体现出人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天工相配合的科学哲学观念。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农业
手工业
猜一猜:图中的人们分别在从事什么生产活动?
纺织
造纸
制瓷
采煤
农耕
粮食加工
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重农传统
工商皆本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在农业方面,记载了培育优良稻种、用砒霜拌麦种防虫、用骨灰石灰改良土壤、甘蔗育苗移栽等新经验。
纺织方面,记载了杂交蚕蛾之法,介绍了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提花织机。
制盐方面,介绍了明朝新出现的晒盐法。
冶炼方面,记载了生熟铁连续连续生产工艺和灌钢、炼锌等方法。
采煤方面,记载了排除矿井瓦斯的方法。
介绍和推广先进技术
对生物学上的生态变异,对化学反应中隐含的质量守恒原理,对力学上力矩作用、重心转动等知识,都有概括。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力图从一般生产现象中发现规律,总结科学理论。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科技名著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3.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徐光启
上海人。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徐光启出生那年,上海县“遭倭燹”,松江府又发生灾荒。
——
白寿彝《中国通史》
富国强兵
勤劳俭朴
《农政全书》
内容编排上,共包括12目,依次为“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若将吉贝地种薯,十之一二,虽风潮不损,此种扑地成蔓,风无所施其威也”;
“至于蝗蝻为害,
草木无遗……惟有薯根在地,荐食不及,纵令茎叶皆尽,尚能发生,不妨收入”。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光启在天津屯垦主要是试种水稻,也栽培桑树、番薯、芜菁和胡麻,他的寓所还设置小型试验场,试种各种花草和药用植物……尤其是番薯和棉花的引种成功,不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影响极大。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勤于试验
中西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
“水利”一目……除引用王祯《农书》的水利图谱外,还收入了他所笔录的(意大利人)熊三拔《泰西水法》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利玛窦与徐光启
《农政全书·除蝗疏》在论述“蝗灾之时”时,统计从春秋到元代记载蝗灾共111次。对于“蝗虫之地”他又查考《元史》记载,根据这个统计和“耳闻目睹记”,确定蝗灾大多发生地区,还在这个广大地区亲自观察,准确地指出了蝗虫滋生的场所。
——摘编自戴逸《中国大通史》19
反映了
“预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的救荒主张。
统计
汇集前人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
观察
想一想:请结合这三位科学家的生活与创作经历,分析他们能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有哪些?
博览群书、丰富知识基础
注重考察、亲身实践
严谨治学、追求科学
如果与当时西方正在逐步建立起来的,以理性思维为基础的理论科学体系与实证科学方法相比,中国的科学基本上还停留在经验观察、实算实用的阶段。但就中华传统文明中的科学思维和成就看来,应当说还是达到了自身发展的最高水平和成就。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有些即使排到世界著名科学家行列中去,也是毫不逊色的。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想一想:我国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与原因有哪些?
特点:
原因:
总结性
实用性
经验性
理论创新不足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农耕文明的发展
书坊、刊刻印刷业的迅速发展
中西文明的对话和交流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观察这两幅地图,说说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异同点。
同:都是防御工程;都是分界线;
异:起止点不同;防御的少数民族不同。
天下第一关
天下第一雄关
明长城始建于洪武元年(1368年),历时200多年才完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八达岭长城(图片说明摘编自刘炜《中华文明传真》09)
建大量的空心城台
把土垣城墙易为砖石
想一想: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古代的长城发挥了哪些作用?
穆宗隆庆五年(1571),明朝与蒙古终于达成和议。……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其家族成员和蒙古其他首领也都封授了大小不等的官职。……并在大同、宣府等边镇开设互市场所,大市每年一次,小市每月一次,听边民自相贸易。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推动了民族交融
想一想: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古代的长城发挥了哪些作用?
万历五年(1577年),山西、宣、大总督方逢时陈述“俺答封贡”以后的情况说:“八年以来,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南炳文
汤纲《中国断代史系列
明史》(上)
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2.北京城
朱棣营建的北京城,主要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加以改建和扩建而成的。
嘉靖年间在南面加筑了外城。
左祖右社
左辅右弼
君临天下
压胜前朝
前朝
后寝
受命于天
皇权至上
都城的功能
都城在国家礼制、管理与象征性上必须对地方城市起到表率与示范作用,因此,都城必须能够成为一个王朝的首善之区。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明
《皇都积胜图》(局部)
城市商业发达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小说和艺术
1.小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连一连
宋元话本
三大名著
明朝其他小说
《全相三国志平话》
《大唐唐三藏取经诗话》
《大宋宣和遗事》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戴逸《中国大通史》
《封神演义》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小说和艺术
1.小说:
2.书法: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董其昌
用笔虚和而骨力内蕴,章法疏空而气势流宕,用墨淡润而神韵反出。
独辟门户,标新立异。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明清时期)
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卷》(局部)
崇尚自然的率真之趣
个性解放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小说和艺术
1.小说:
2.书法:
3.绘画: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董其昌
徐渭
打破时空界限,集四季精英于一图,纵横捭阖,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笔情墨趣,轻重结合,刚柔相济,枯润有致,虚虚实实而变动自如,意趣横生而自然浑成。
——戴逸《中国大通史》19
徐渭《杂花图》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三、小说和艺术
1.小说:
2.书法:
3.绘画:
4.戏剧: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董其昌
徐渭
汤显祖和《牡丹亭》
“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梦而死”、“死而生”的奇幻情节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的尖锐质问
梅兰芳、言慧珠表演京剧《牡丹亭》剧照
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强烈要求个性解放
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明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财富积累的增加、商品经济的繁荣、新的社会因素的萌动,带来了社会风貌的改观。富家讲究奢华,寒士也追赶时髦,一改清操自守的习惯。现实生活的发展,冲破了呆滞不变的生活程式,思想界也出现了非圣无法、倒翻千古是非而大胆怀疑的空气。……人们要求突破礼教的桎梏,表达真情实感,于是发出了言情的呼声。被道学家深恶痛绝的“虚浮艳词”、“异调新色”风靡一时,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中国大通史》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财富积累的增加
商品经济
的繁荣
新的社会因素的萌动
社会风貌的改观
言情的呼声
1368年
废丞相
设锦衣卫
设立东厂迁都北京
《三国演义》
郑和下西洋
明太祖
明成祖
《水浒传》
明神宗
1644年
1616年
《本草纲目》
明思宗(崇祯)
《徐霞客游记》
戚继光抗倭
明世宗
李自成灭明
《西游记》
《天工开物》
《牡丹亭》
《农政全书》
请你支招:如何让古老的文明焕发新生?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带领团队借鉴中医古方,在短短的15天内研制出了连花清瘟的配方。
2020年3月23日,连花清瘟分子机制首发公布:多成分或优于洛匹那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