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写生》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五年级下
第13课
1、
教学目标
1、
观察自行车的整体特征,发现其局部构成所产生的美感。
2、
利用平板电脑学习构图,选取具有形式美感的局部进行写生练习。
3、
养成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增强低碳出行的环保意识,并生发出热爱生活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构图并以写生的方式表现自行车的局部。
难点:表现的局部有构成和形式美感。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平板电脑、宣纸、毛笔、墨汁、调色盘、水桶
(教师)课件、自行车、平板电脑、中国画材料。
教学过程
1、
视频导入。
看看视频中出现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并且它给你带来一种怎样新的感受和体验。
学生回答:……
2、
体验拍摄。
学生们拿上平板电脑,给我们的嘉宾自行车,找到你感兴趣的部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给它拍一张美美的照片。
拍摄展示
展示2-3位同学来展示你的作品,跟大家说说我们的嘉宾自行车你有什么发现?哪里让你感兴趣?
3、
自行车自诉。
自行车也有话跟我们说,一起听听它有什么要跟我们说。
“现代化发展的很快,有飞机、火车、汽车、但是人们还是很喜欢我们,常叫我小绿,因为什么呀?对,因为我环保呀。今天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祖父和曾祖父们,最后我还想请同学们给我画张肖像画好吗?”
4、
引出课题:自行车写生。
5、
自行车结构演变欣赏。
一起来看看“小绿”带来的以前的照片
观察自行车结构的变化
现在“小绿”的照片越来时髦、越来越有个性了……也越来越伟大了,对社会的贡献(共享单车)
6、线条的变化
。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自行车结构中的奥秘——线条的变化
曲直、粗细、锯齿线、波浪线等。
7、
构图的变化(利用平板电脑)。
以取景框构图的方式呈现局部,发现因构图变化而产生的趣味。
先探究——再分析——后总结感悟
现场示范探究构图中的变化:大小对比、曲直对比、疏密对比。
8、
尝试体验、创作练习。
利用平板电脑,把我们先前拍的照片选取有特点的局部,使画面具
有美感,注意构图取景中的变化。并在小纸上画出结构线。
构图作品展示,分析调整。
9、
浓淡的变化(教师现场示范)。
教师在黑板现场示范水墨写生自行车的过程。边画边讲解水墨中浓淡的变化运用。
浓淡的变化可以表现在:不同材质、前后关系、主观加工等上面。
作画步骤:先画大致结构(注意干湿变化)
再画各部件
(注意浓淡变化)
最后添加细节(注意线条变化)
10、学生实践、完成作业。
作业:
利用电脑构图截取好自行车的局部,并用水墨的形式,照片写生自行车。
注意:构图的变化、线条的变化、浓淡的变化。
11、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同学互相评价交流。
12、课后拓展。
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其它物品。学会利用电子产品
帮助我们取景构图,发现生活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