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三维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
及其创作成就.
2、把握《长恨歌》的内容、结构及主题。
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
塑造人物上运用的
艺术手法
第一板块—
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作品以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三十五岁写《长恨歌》。
2.后期:
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宰相武元衡),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
听读课文
回眸(
)
凝脂(
)
云鬓(
)骊宫(
)
鼙鼓(
)
城阙(
)千乘(
)
花钿(
)
萦纡(
)旌旗(
)
龙驭(
)
踌躇(
)马嵬(
)
悄然(
)
耿耿(
)霜华重(
)
衾
(
)
临邛(
)绰约(
)
玉扃(
)
参差(
)珠箔(
)
仙袂(
)
迤逦(
)飘飖(
)
凝睇(
)
人寰(
)擘
(
)
把握结构
梳理结构:
1、玉环进宫,隆基宠爱:
汉皇重色思倾国……不重生男重生女
2、逃难途中,玉环被杀:
骊宫高处入青云……东望都门信马归
3、乱后回京,痛思玉环:
归来池苑皆依旧……魂魄不曾来入梦
4、道士施法,寻觅玉环:
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
5、玉环送钗,天人永隔:
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板块—
把握内容
长
恨
歌
理解题目
遗憾
长久
古诗体的一种
较为著名的歌行作品: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
造成“长恨”的原因有哪些?
恨之内因
汉皇重色思倾国
思倾国,果倾国矣!
开头的句子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汉皇即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关系。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中武皇用法类似。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
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这一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在一瞬间,镜头由远拉近,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其实这是虚写,杨玉环到底有多漂亮,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只知道她能让所有的宫娥彩女黯然失色!
思考:哪一句集中写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讨论: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形容了杨的美?
温泉水滑洗凝脂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如面柳如眉,雪肤花貌参差是。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两者有什么区别?
杨贵妃的美是写出神韵、风采,刘兰芝的美是写出精致、形象;
杨贵妃的写法是对比和比喻,刘兰芝的写法是比喻;
杨贵妃写出生成丽质、雍容华贵、楚楚动人,刘兰芝写出坚强倔强、小家碧玉。
可见白居易写人的笔法高超,自古“由来意态画不成”。白居易“画”杨妃是大美无形的。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一小节写出了杨玉环在盛装之
下的无比美丽和李杨之间缠绵悱
恻的宫闱之欢,由于芙蓉帐暖、
情意缠绵,写出了杨贵妃的美丽娇媚,表现了玄宗对贵妃的宠爱,同时反衬出君王迷恋声色,荒废政事!语言精练传神,描写点到为止,把握得恰到好处!
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用夸张的手法点出贵妃被宠的程度。
杨家显贵:
父亲→齐国公
母亲→凉国夫人
哥哥→殿中少监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大姐→韩国夫人
三姐→虢国夫人
八姐→秦国夫人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侧面表现了李对杨宠爱之深。
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用意何在?
①交代长恨之内因。
②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
第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爱情是敌不过政治的。在他们缱绻于温柔富贵乡时,却不知一场劫难迎面而来,猝不及防。
恨
内因
外因
荒淫逸乐
安史之乱
造成长恨的原因
作者处理“安史之乱”这一史实的特点?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描写安史之乱到来情景
概括、简洁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
一个关键的情节,
此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悲剧
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奔蜀途中)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乐景写哀情.
(在行宫)触景生情,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
天旋日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还京路上)旧地重过,玉颜不见
,故而踌躇,勾起伤心的回忆,叙事抒情.
1、蜀中的寂寞悲伤
——酸楚动人
2、还都路上追怀忆旧
——缠绵哀婉
第三部分赏析
乱后回京,
痛思玉环
归来池苑皆依旧
……
魂魄不曾来入梦
——皇之长恨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问题: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表现了怀念之情。
触景生情。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此处景物描写又表现了玄宗什么感情?
从黄昏到黎明,集中表现了玄宗夜间被
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鲜明地
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
总结: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归来,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从各个角度反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就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第四部分赏析
道士施法,
寻觅玉环
临邛道士鸿都客
……
梨花一枝春带雨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临邛(qióng)”
:今四川省邛崃市。
“道士”,《太真外传》:“有道士杨通幽自蜀来,知上皇(玄宗)念杨贵妃,自云有李少君之术(招魂之术)。上皇大喜,命致其神。”
“鸿都客”,指来长安的道士。“鸿都”,东汉时洛阳城门名,借指唐京城长安。
辗转思:缠绵不尽的思念。
方士:讲求长生升仙、服药炼丹的道人。秦时已出现。这里指临邛道士。
殷勤:看样子像是真诚而尽力。觅:寻找杨贵妃的魂魄。
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能以精诚招来亡魂。他感动于皇上辗转怀念的深情,于是派遣方士殷勤地去寻觅杨贵妃。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排空驭气:腾云驾雾飞翔在空中。
求之遍:到处找寻。
“穷”,穷尽,遍及。
“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碧落”。这里泛指天上。
“黄泉”,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借指阴间。
方士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一样飞行,天上地下都找了个遍。上了九天,又下了黄泉,可是都没见到她的踪影。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仙山,指传说中的蓬莱三岛。
虚无缥缈,形容仙山若有若无,虚虚实实,扑索迷离,恍恍惚惚。
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仙山楼阁精致玲珑,似朵朵彩云,有许多曼妙的仙子出没其间。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参差是:仿佛就是。
叩玉扃:叩玉作的门。扃:本指门闩或门环,这里指门扇。小玉:作者《霓裳羽舞歌》自注:“吴王夫差女小玉。”双成:姓董。《汉武帝内传》记:西王母命玉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此借小玉、双成作为杨贵妃的侍婢。
其中有一位叫太真,雪样肌肤、花样容貌,听来好像是要找的人。方士到了仙宫,叩西厢的门,让侍婢小玉和双成转报。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九华帐:用九华图案绣成的彩帐。
珠箔:珠帘。屏;屏风。逦迤:连接不断。
她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臣,不由得从九华帐的梦中惊醒。推开枕头、穿好衣服、下得床来,银屏与珠帘都依次打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只见她刚刚睡醒,头上云髻半偏,花冠还没整好便走下堂来。风吹着她的仙衣飘飘旋举,还像当年她的霓裳羽衣舞。
?文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杨贵妃的痴情?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连贯而为的动作,
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使者
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
——以行写情,叙事见情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焦急与迫切
问题:
作者用“梨花一枝春带雨”表现贵妃什么样的情态?
表现了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以形写情,描写见情
这一部分诗人笔下的杨贵妃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仅是一个“回眸一笑百媚生”
的倾国美人,而且是一个重情重义,
忠贞不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
这一段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
第五部分赏析
玉环送钗,
天人永隔
含情凝睇谢君王
……
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女之长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她含情凝目,感谢君王:自从生离死别难见面,音信两茫茫。昭阳殿里的恩爱从此断绝,蓬莱宫里的日月这么漫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俯瞰人间,只看见云雾,看不见长安。只有用旧物表达我的深情,把金钗钿盒两样东西带回。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金钗留一股,钿盒留一扇,我们俩各分一半。只要我们的心像金和钿一样坚牢,虽然远隔天上与人间,总还能相见!临走叮咛还有一句要紧的话,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心里知道。
擘bò:分开。这两句是说钗留一股盒留一片,钗分开了里头是黄金盒分开了里头是金属花片。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里没人我们两个说的悄悄话:在天上我们但愿永做比翼鸟,在地上我们但愿永做连理枝。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恨啊,亘久不断,永不会有消逝的那一朝。
惟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照应玄宗的思念,
深化主题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点明天人永隔之恨,
点明题旨,
把李杨爱情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板块—
把握主题
探讨主旨:
有人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歌颂唐玄宗、杨贵妃的坚贞爱情,你同意吗?你是如何理解《长恨歌》的主题的?
《长恨歇》的主旨历来众说纷坛,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一、讽喻说。
二、爱情说。
三、双重主题说。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挚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