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光的路线》教学设计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探寻光的路线》。
本单元以生活中采光不足的问题为主题内容,为学生创造探究性学习的机会。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把知识学习转变成了解决问题的需要。
通过三年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观察采光不足的现象,寻找采光不足的原因。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试图形成初步解释。
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并充分
感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重点:了解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特性以及光的反射这一现象。
难点:在实验过程中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获取科学结论,并尝试用学到知识设计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多媒体课件、纸盒、镜子、手电筒、彩纸卡片、实验记录单等。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日出光芒万丈和夜晚华灯齐放的图片,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光并不陌生,但对于光的特性却知之甚少,以这样的形式引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引入问题,提出活动任务
1.了解什么是光源。
课件出示一些光源的图片,导入光源的概念。
2.呈现阴暗的医院长通道的图片,引发学生猜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采光不足。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出发,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模拟实验一
1.以纸盒和手电筒来模拟建筑物和太阳,探索造成采光不足的原因。
2.小组内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3.汇报实验结论。
汇报展示实验结论,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4.师生共同得出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特性,适时呈现小孔成像这一知识链接,最后共同分析出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找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特性。】
四、探究光的反射
1.引导学生通过镜子来改变光的路线。并考虑是否可以使用其它材料?
2.小组内讨论并制定实验计划。
3.各小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对实验操作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才能逐渐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汇报实验结论
汇报环节中,在给予评价的同时,注意引导其它小组的成员进行思考,是否同意他组的实验结论,是否有需要补充的内容。
5.师生共同总结
光是可以反射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什么颜色的物体就会反射出什么颜色的光等等。
6.
提出改进的意见或解决方案
在学生了解了光的这些特性后,再引导学生对采光不足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汇报环节是展示实验结果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环节。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他人的看法和观点进行思考,甚至大胆提出质疑。】
五、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课件呈现:生活中出现的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的现象。
2.小游戏:点亮笑容。
3.课后拓展。
通过网络资源,找一找,还有哪些方法能改变光的路线呢?
探寻光的路线
沿直线传播
光
可以反射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本节课研究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我从生活常见的采光不足的现象入手,通过探究实验,寻找采光不足的原因,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对采光不足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解决方案,学以致用。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实施,相互配合,乐于合作和交流,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在接下来的汇报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对他人的看法和观点进行思考,并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交流,培养乐于探究,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