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检测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单元检测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14 10:59: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历史试卷(A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总分
核分人




评卷人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17年山东东营卷)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运载火箭
D.原子弹
2.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朵“蘑菇云”在西部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此付出毕生心血的科学家是(  )
A.
李四光
B.
詹天佑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太空
D.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4.20世纪50年代,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依然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并将其作为“天字第一号任务”。执行这一决策的原因是(

A.
顺应新技术革命的潮流
B.
尽快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C.
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
D.
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5.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
神舟一号
B.
神舟五号
C.
神舟六号
D.
东方红一号
6..下列成就在“863计划”提出后取得的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7.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8.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是(  )
A.
邓稼先
B.
钱学森
C.
杨振宁
D.
袁隆平
9.潇湘电影集团、北大星光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省文联等单位联合投资制作了讲述袁隆平院士传奇一生的影片《袁隆平》.电影中会提到他开创的伟大事业是(  )
A.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
B.
研制导弹、原子弹,获得成功
C.
开发大庆油田
D.
治理“三害”
10.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万余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克制它的新药物,我国率先完成了这项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是(

A.
屠呦呦
B.
邓稼先
C.
钱学森
D.
袁隆平
11.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者所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部作品是(

A.
《茶馆》
B.
《班主任》
C.
《屈原》
D.
《红岩》
12.下图是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次会议的召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请判断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哪方面工作?(

A.
经济建设
B.
科学文化
C.
国防科技
D.
民族宗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杨沫
B.老舍
C.莫言
D.杨益言
14.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
人们在忆苦思甜
C.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
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15.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
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
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16.房价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1995年国家就启动了安居工程,它体现了我国(
)
A.
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B.
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C.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D.
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掌握时间发生了这样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A.
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我国轻工业发展很快
D.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8.如下图两幅照片对比不能看出(  )
A.
人们的服饰变得更为多样
B.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
D.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漫画
(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
A.
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B.
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C.
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
D.
科技水平的变化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
衣着丰富多彩
B.
食物匮乏单调
C.
自驾出游流行
D.
上网淘宝购物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表所示表格中的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

衣的变化
服饰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食的变化
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住的变化
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行的变化
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A.

B.

C.

D.

22.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在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五碗饭,你现在却连两碗都吃不了。”小明辩解道:“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您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的!”这段对话可以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
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
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
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3.2006年4月,以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等100余家单位联合倡导的文明办网之风在全国迅速传播,很快掀起了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潮流。我国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些做法其客观因素是(  )
A.
青少年上网的人太多
B.
多数上网人的语言、行为不文明
C.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健康的内容,也有不健康的内容
D.
青少年要以学业为主
24.汽车、火车、轮船已成为当今中国城乡居民普遍使用的便捷交通工具。即使乘坐飞机,也不再是一种奢望。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A.
商品经济的繁荣B.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C.
航天科技的进步D.
现代教育的飞跃
25.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人们上网浏览、发邮件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评卷人
二、史林释义
(本题共2小题,第26题9分,第27题16分,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我国居民电视机拥有量的数据制作下表:(单位:万台)
注:其中绝大多数电视机为国产的。
年份
1979
1982
1985
1988
1992
1996
2001
2004
电视机
1329
1592
1622
2485
1314
2109
3967
7328.80
其中彩电
0
288
410
1
028
1314
2109
3967
7328.80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能够得出哪些结论?(至少2点)试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评卷人
三、探究空间
(本题共1题,第28题25分,共25分)
27.2015年,中国中医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奖,标志我国在自然科学某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观察下列图片,然后进行探究。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哪年爆炸成功的?在核武器使用上,我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承诺?
(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相继建成了哪三大舰队?人民空军是在什么军种基础上建立的?人民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什么战争的考验?
(3)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多少年代?中国两弹元勋共有二十多人,请举出其中两位姓名?
(4)袁隆平在国际农学界享有什么光荣称号?1973年,他在农业科学技术上有什么重大发明?
(5)东方红1号卫星是哪年发射成功的?它的成功发射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8.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中国现代科技”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新政策”,中国为应对这一形势决定于1986年实施赶超世界科技的发展规划。
【问题探究】
(1)中国应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计划叫什么?这一计划包含哪些方面?
【论从史出】
(2)2010年世界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中国诞生,2014年6月23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了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国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比第二名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快近一倍的速度。这说明了什么?
【方法运用】
(3)如何评价科技在经济发展里的作用?
29.某校八年级(1)班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大变迁”为题创办了以下几个栏目,展示辉煌而伟大的新中国。其中有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需要你帮助完成。
【社会保障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制定了关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济等一系列法规。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实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相关人员的社会保障得到完全落实。
【今天生活大展示】
(1)【社会保障发展史】中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2)【今天生活大展示】反映出我国哪些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些巨变主要得益于党的哪项基本国策?
(3)通过以上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感悟?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历史试卷(A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总分
核分人




评卷人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17年山东东营卷)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运载火箭
D.原子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弹爆炸的有关知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题文的1959年之后的五年指的是1964年,正好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朵“蘑菇云”在西部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此付出毕生心血的科学家是(  )
A.
李四光
B.
詹天佑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邓稼先接受了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任务。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太空
D.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C符合题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航天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和航天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是2003年,是“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太空之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世纪50年代,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依然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并将其作为“天字第一号任务”。执行这一决策的原因是(

A.
顺应新技术革命的潮流
B.
尽快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C.
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
D.
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局势,面对帝国主义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加强新中国的国防力量,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5.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
神舟一号
B.
神舟五号
C.
神舟六号
D.
东方红一号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故A不符合题意;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神舟五号,故B符合题意;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六号。故C不符合题意;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下列成就在“863计划”提出后取得的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863计划”提出的时间是1986年。A项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时间是1966年;B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时间是1970年;C项“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时间是1973年;D项“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时间是2008年,故D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7.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期间指的是1966——1976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不属于“文革”期间的成就。故①不符合题意;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是2003年,不属于“文革”期间的成就。故②不符合题意;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1967年,属于“文革”期间的成就。故③符合题意;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1970年,属于“文革”期间的成就。故④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8.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是(  )
A.
邓稼先
B.
钱学森
C.
杨振宁
D.
袁隆平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9.潇湘电影集团、北大星光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省文联等单位联合投资制作了讲述袁隆平院士传奇一生的影片《袁隆平》.电影中会提到他开创的伟大事业是(  )
A.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
B.
研制导弹、原子弹,获得成功
C.
开发大庆油田
D.
治理“三害”
【答案】A
【解析】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
“东方魔稻”。故A符合题意;研制导弹、原子弹,获得成功的邓稼先。故B不符合题意;开发大庆油田和王进喜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治理“三害”和袁隆平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万余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克制它的新药物,我国率先完成了这项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是(

A.
屠呦呦
B.
邓稼先
C.
钱学森
D.
袁隆平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是屠呦呦;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1.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者所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部作品是(

A.
《茶馆》
B.
《班主任》
C.
《屈原》
D.
《红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文学的繁荣。伴随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老舍的话剧《茶馆》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上演之后,轰动了国内外,成为我国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剧作。故选A。
12.下图是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次会议的召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请判断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哪方面工作?(

A.
经济建设
B.
科学文化
C.
国防科技
D.
民族宗教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邮票”中显示的信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因此邮票纪念的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文学艺术方面的工作,故选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杨沫
B.老舍
C.莫言
D.杨益言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故选C。
14.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
人们在忆苦思甜
C.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
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饮食上,人们不仅吃饱,而且吃好。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由此可知,ABC对题干现象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不是人们在忆苦思甜,而是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故B对题干现象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15.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
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
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6.房价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1995年国家就启动了安居工程,它体现了我国(
)
A.
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B.
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C.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D.
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居工程。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安居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保障体系不管完善的措施之一。故选D。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掌握时间发生了这样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A.
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我国轻工业发展很快
D.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上述材料的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故选B。
18.如下图两幅照片对比不能看出(  )
A.
人们的服饰变得更为多样
B.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
D.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对比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图片信息,可以发现人们的服饰风格多样。故A不符合题意;对比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故B不符合题意;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故C不符合题意;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展开之后,故对比两幅照片不能看出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9.漫画
(三代赶集》最能体现的是(  )
A.
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B.
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C.
人民生活习惯的变化
D.
科技水平的变化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图画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社会水平变化的准确认识,解题时需要抓住关键信息,题干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三个不同时代农民赶集的情况,图片一是“肩挑”赶集,图片二是拖拉机赶集,图三是“网上”赶集,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故选A。
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
衣着丰富多彩
B.
食物匮乏单调
C.
自驾出游流行
D.
上网淘宝购物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选出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并且讲究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表所示表格中的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

衣的变化
服饰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食的变化
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住的变化
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行的变化
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A.

B.

C.

D.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饰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充足,B项符合题意;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图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后,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充足。
22.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在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五碗饭,你现在却连两碗都吃不了。”小明辩解道:“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您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的!”这段对话可以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
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
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
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餐桌还有了肉和牛奶等,故答案选D。
23.2006年4月,以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等100余家单位联合倡导的文明办网之风在全国迅速传播,很快掀起了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潮流。我国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些做法其客观因素是(  )
A.
青少年上网的人太多
B.
多数上网人的语言、行为不文明
C.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健康的内容,也有不健康的内容
D.
青少年要以学业为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网络的利害。上述材料说明了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健康的内容,也有不健康的内容,要趋利避害,正确利用网络,故选C。
24.汽车、火车、轮船已成为当今中国城乡居民普遍使用的便捷交通工具。即使乘坐飞机,也不再是一种奢望。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A.
商品经济的繁荣B.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C.
航天科技的进步D.
现代教育的飞跃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交通工具多样且速度越来越快。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前列。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由此可知,汽车、火车、轮船已成为当今中国城乡居民普遍使用的便捷交通工具。即使乘坐飞机,也不再是一种奢望。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商品经济的繁荣、航天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C不符合题意;现代教育的飞跃与题干现象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人们上网浏览、发邮件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文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有: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1;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而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物质严重匮乏,政府不得不采票据来抑制购买力。故答案选B。


评卷人
二、史林释义
(本题共2小题,第26题9分,第27题16分,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我国居民电视机拥有量的数据制作下表:(单位:万台)
注:其中绝大多数电视机为国产的。
年份
1979
1982
1985
1988
1992
1996
2001
2004
电视机
1329
1592
1622
2485
1314
2109
3967
7328.80
其中彩电
0
288
410
1
028
1314
2109
3967
7328.80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能够得出哪些结论?(至少2点)试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
(1)我国在六七十年代,经济落后,物资奇缺。(答对意思即可得分)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电视机拥有量逐年递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彩色电视机拥有量逐年递增;自1992年以来,电视机已经全部是彩色的了.(答出两点即可,)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多;科技方面,我国的科技不断进步;思想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追求时尚和享受;文化方面,中国的文化不断发展,影视艺术有较大提高,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政治方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任意答出四点,意思接近即可得分)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六七十年代,经济落后,物资严重匮乏,为了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实行粮票、布票和油票。
(2)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9年之后,电视机和彩电的数量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电视机拥有量逐年递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彩色电视机拥有量逐年递增。自1992年以来,电视机已经全部是彩色的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多;科技方面,我国的科技不断进步,电视机和彩电的产量增加;思想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解放,更注重追求时尚和享受;文化方面,中国的文化不断发展,影视艺术有较大提高,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政治方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逐渐融入世界。
点睛:解答本题第一问的关键是正确认识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匮乏。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然后从经济、思想、科技、政治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评卷人
三、探究空间
(本题共1题,第28题25分,共25分)
27.2015年,中国中医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奖,标志我国在自然科学某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观察下列图片,然后进行探究。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哪年爆炸成功的?在核武器使用上,我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承诺?
(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相继建成了哪三大舰队?人民空军是在什么军种基础上建立的?人民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什么战争的考验?
(3)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多少年代?中国两弹元勋共有二十多人,请举出其中两位姓名?
(4)袁隆平在国际农学界享有什么光荣称号?1973年,他在农业科学技术上有什么重大发明?
(5)东方红1号卫星是哪年发射成功的?它的成功发射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
(1)1964年。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2)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陆军。朝鲜战争
(3)60年代。邓稼先、钱学森等(一人,共计(其他人,正确的亦可)
(4)“杂交水稻之父”。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5)197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解析】
(1)根据第一幅图片“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核武器使用上,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2)根据第二幅图片“潜艇待命出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了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此后我国陆续研制了多种舰队。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相继建成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根据第三幅图片“人民空军严阵以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刚刚创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打出了自己的威风。
(3)根据第四幅图片“我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五号战略导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型号的导弹。因此,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国两弹元勋共有二十多人,例如:邓稼先、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二位。(其他人,正确的亦可)
(4)根据第五幅图片“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5)根据第六幅图片“东方红1号卫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8.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中国现代科技”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新政策”,中国为应对这一形势决定于1986年实施赶超世界科技的发展规划。
【问题探究】
(1)中国应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计划叫什么?这一计划包含哪些方面?
【论从史出】
(2)2010年世界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中国诞生,2014年6月23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了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国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比第二名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快近一倍的速度。这说明了什么?
【方法运用】
(3)如何评价科技在经济发展里的作用?
【答案】
(1)863计划;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
(2)说明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世界先进水平。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6年3月,我国四位科学家为了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非常重视并做了批示,此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经过半年的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因此,中国应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计划叫863计划;这一计划包含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
(2)题干材料“2010年世界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中国诞生,……中国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比第二名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快近一倍的速度”说明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世界先进水平。
(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863计划,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西欧、日本都提出了发展高科技的计划,为此,中国提出了863计划,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世界先进水平。这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9.某校八年级(1)班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大变迁”为题创办了以下几个栏目,展示辉煌而伟大的新中国。其中有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需要你帮助完成。
【社会保障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制定了关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济等一系列法规。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建立起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实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相关人员的社会保障得到完全落实。
【今天生活大展示】
(1)【社会保障发展史】中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2)【今天生活大展示】反映出我国哪些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些巨变主要得益于党的哪项基本国策?
(3)通过以上的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2)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3)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我们要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民生。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3)开放性题目,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我们要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民生。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