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电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电流的单位及换算。2.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难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3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单刀单掷开关3个,绝缘导线若干、演示电流表和学生电流表。
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有关电流的事例,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导学达标
用一节干电池和两节串联的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灯泡通电,你发现了什么?
知识点一 电流和电流的方向
【教材助学】
阅读教材第52~53页相关,解决下面的问题。
【合作解疑】
任务一 认识电流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1.演示实验:让灯泡亮起来,通过电流的效应使学生感知导体中存在电流。
2.类比水流的形成,阅读教材了解电流的定义,看图11-33了解电流的实质。知道电流的表示符号、单位及其符号。
3.阅读教材第53页表11-2。
4.类比水流大小的表示方法来学习电流大小的表示方法,结合小灯泡发光的亮度不同分析出:电流也有大小的分别。
学生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凡是能够自由运动的电荷叫作________,导体能够导电就是因为内部存在大量的________。金属中的自由电荷是________。金属中的电流实际上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________形成的。
2.在电路中,由于电源的作用可使自由电荷发生________,自由电荷的________就形成了电流。
3.人们规定,________电荷________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按照这个规定,在一个闭合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________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向电源的________极。
4.电流用符号__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电流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等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A=________mA=μA。
【教师点拨】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电荷的理解:形成电流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在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带负电的电子,而在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对电流方向的理解:
(1)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可形成电流,那么按照规定,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如金属导线中的电流,主要是由自由电子(可以移动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由于电子带负电,所以金属导线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2)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
(3)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知识点二 电流表
【教材助学】
学生阅读教材第54~55页中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表叫作______,符号是________。实验室常用电流表有________个接线柱,分别标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表盘上的“A”表示它是________,也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两组标度说明它有个量程,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标有“-”的接线柱要与从电源________极引出的导线相连,另两个接线柱要与从电源________极引出的导线相连,另两个接线柱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一个和电源________极引出的导线相连。
2.电流表的使用注意点:测量前需要调节调零旋钮,把指针调节到指“________”的位置;电流表必须________联在电路中;绝对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________极上;测量前,我们要用________的量程接入电路,将开关瞬间闭合再断开,若低于________A,则改用________A的量程,若大于________A小于________A,则用__________量程,若超过__________A,则换用__________量程的电流表。
【合作解疑】
任务二 学会使用电流表
同一灯泡接入不同的电路中,亮度不同,这一现象说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一样,那么我们该如何测量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
通过投影出示几种电流表:教学电流表、学生电流表、灵敏电流计。
小结:
1.测量电流有专门仪表——电流表。
(1)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
(2)常用的电流表是安培表。
注意讲解一下安培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2.种类:根据测量范围和使用单位可分为:安培表、毫安表、微安表、灵敏电流计。
学生自学:
1.观察教学电流表(出示挂图、并展示实物)。
2.观察学生电流表(投影显示出学生电流表的放大图片)。
通过观察桌上的学生电流表,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知道它是一只电流表?
(2)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3)它有几个接线柱?怎样使用接线柱?
(4)当使用标有“-”和“3”两接线柱时,电流表的量程是多大?分度值是多大?
(5)当使用标有“-”和“0.6”两接线柱时,电流表的量程是多大?分度值是多大?
【教师点拨】1.电流表的符号是,实验室中用的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大量程是0~3A,分度值是0.1A;小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2)必须让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3)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4)读数时,视线要与表盘垂直。
3.电流表的读数规则:
(1)使用前,先要观察并确认使用的是电流表,再看电表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和分度值。(2)读数时,应先由所选的量程确认分度值,再从指针位置读出结果。
(3)在不知道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先选用0~3A量程进行试触,经试触后选择适当的量程接入电路。
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两极。
【拓展延伸】
用“试触法”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之前,为选择合适的量程一般要进行试触,试触时主要看指针的偏转情况。
(1)指针不偏转,一方面可能是电流表所在的电路是断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电流表已经损坏。
(2)指针反偏,即指针向反方向偏转。说明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造成通过表中电流的方向相反,这样不但无法读数,还会损坏电流表。
(3)指针满偏,即指针大幅度地向满刻度偏转。造成满偏的原因:一是待测电路可能发生了短路,电流过大;二是所选量程可能太小。短路和量程太小都会损坏电流表。
(4)指针偏转角度太小,造成指针偏转角度太小的原因是由于电流表所选量程太大。一个电流表有0~3A和0~0.6A两个量程,用0~3A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1A,用0~0.6A量程时,每小格表示0.02A,0~0.6A量程的准确度高些。如果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是0.04A,用0~3A量程去测,就几乎无法读数,只能用0~0.6A量程去测,可见换用小量程是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所以用大量程测量时,若偏角很小时,应该换用小量程。
知识点三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教材助学】
学生阅读教材P56页中的内容,完成后面的实验操作和练习。
【合作解疑】
任务三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学生实验: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学生阅读教材第56页中的学生实验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讨论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实验电路:
2.实验步骤:
(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路图,组装好实验装置。(2)选用合适的量程,把电流表接在电路的a处。(3)闭合开关,测出a处的电流值。(4)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c处,分别测出电流值,并对电路中Ia、Ib、Ic进行比较分析。(5)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重复上面的步骤(2)、(3)和(4),多做几次实验。
3.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a=Ib=Ic。
实验二 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实验电路:
2.实验步骤:
(1)根据并联电路的电路图,组装好实验装置。(2)选用合适的量程,把电流表接在电路的a处。(3)合上开关,测出a处的电流值。(4)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c处,分别测出电流值,并对电路中Ia、Ib、Ic、Id进行比较分析。(5)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重复上面的步骤(2)、(3)和(4),多做几次实验。
3.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a=Ib+Ic。
总结:串联电路中,电流________,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________。
【教师点拨】
串联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In在串联电路中只要测出任何一个位置的电流,就知道了其他位置的电流。
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即I=I1+I2+……+In。式中I表示干路中的电流,I1到In,分别表示各支路中的电流。
【拓展延伸】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怎样使结果更有普遍性: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常用改变电源电压,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测量等方法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也可能会得出结论Ib=Ic,Ia=Ib+Ic,误认为各支路的电流相等。得出这一错误结论是因为实验时使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所以结论比较特殊,不具备一般性,换用两只规格不同的灯泡重做实验,则Ib≠Ic,但仍有Ia=Ib+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