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课题
怀疑与学问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重点
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难点
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布置课前预习(可分组进行,也可整体进行,但课堂展示时可以分组完成)
文学常识积累运用你能找到的资料,收集关于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文章出处、作者的主要作品等相关信息,上课时为大家展示。字词积累收集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对生字注音,生词释义,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三、课文内容梳理听朗读,完成下面练习,课时展示: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什么是怀疑精神?3、文章开头引用学者名言有什么作用?4、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6、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7、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入新课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境界不在于读得多与少,在于有所得。而要有所得,就不能只当接收机,要有怀疑的态度,对每一个知识点,要通过“疑”,然后“知”,这个知识,才能成为你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看看顾颉刚对这个问题是什么看法。
听,想。
用名言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结果展示(分小组展示预习效果,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视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作补充)
作者展示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生字展示
停滞(zhì)
顾颉(jié)刚
颛顼(zhuān
xū)
帝喾(kù)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
虚妄(wàng)
腐草为萤(yínɡ)
笔记。
积累字词。
词义展示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听,读。
内容展示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2、什么是怀疑精神?明确: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3、文章开头引用学者名言有什么作用?明确: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既引出了作者的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4、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5、“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人之有先怀疑才可能思索,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别是非,三个步骤是按人对事物进行怀疑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进行调整后就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了。6、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明确: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的:首先,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其次: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7、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二部分第一层(3、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部分第二层(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看书,讨论。
理清课文的基本内容。
问题探究
1、找出3、4节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明确:国难危急时刻有各种传说的例子,“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第一个事例论证的传说不,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第二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2、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对待传说?明确: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3、第4段和第5段都在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可否删掉其中一段?为什么?明确:不能。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两段虽写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却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写的,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密。
4、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明确:第①句提出论点,第②③句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第④⑤句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第⑥-⑩句举例论证论点。第?-?句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5、第三部分中的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明确: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论”、“判定”、“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全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举例论证及其作用。抓重点语句。重点词句分析。
写法探究
论证方法探究文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1、举例论证:第4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举出具体的事例进行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第5段用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和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第6段的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论证了“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通过分析或引用名言进行论证,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权威性,从而增强论证的说服力。3、对比论证:(1)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2)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3)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充分,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语言探究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短短两句,15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理服人,无可置疑。“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作了准确而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一切学问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抱怀疑的态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评判书中的学说”,“修正书中的学说”,具体、细致、深入、有序地说明了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更新”针对“过去”的学说而言,“更善”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更新更善”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性。这70余字的长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
笔记。
掌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拓展延伸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用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论据,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要求语言简洁,观点明确。
听。
培养学生续写的能力。
课堂小结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高尔基曾经说过:“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对于过去的文化,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批判地吸收”;邦达列夫(原苏联)曾经说过:“那些大人物一生都在怀疑,在探索”。所以,读书就要学会疑,只有疑,方能把所学知识学到手。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文章主题。
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18课《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2、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3、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的关系。
学习过程:
基础知识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颛顼(
)帝喾(
)
塾师(
)
程颐(
)
顾颉(
)刚
腐草为萤(
)
pì如(
) 步zhòu(
)
懒duò(
)
大rú(
)
虚wàng(
)
停zhì(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墨守成规 辨别是非 寸步难行 富国强兵
B.不求甚解 不攻自破 耳目一新 欢天喜地
C.寸土必争 入木三分 孤方自赏 艰难困苦
D.耳闻目睹 见多识广 开卷有益 拾金不昧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一切学问家,______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__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______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不仅 不论 不但 只有
B.不但
只有
不仅
不论
C.不仅
不但
不论
只有
D.不但
不论
不仅
只有
4、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流俗:
腐草为萤:
不攻自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第四段中,“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这”指代的是(
)
A.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
C.对传说提出问题
D.不轻信传说
6、“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句中的“是”和“非”是指(
)
A.正确
不正确
B.事实
非事实
C.没有所指,只是说明有一番事前思索
7、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
,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当代
、
。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
之一。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
》《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自主学习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
2、什么是怀疑精神?
答:
。
3、文章开头引用学者名言有什么作用?
答:
。
4、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
5、“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
。
6、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答:
。
7、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答:
。
课文阅读
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选段),回答问题。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是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2、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实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粗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束手无策时,一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了,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你怎么知道?”“家里有《汽车族》杂志,没事闲看来的。”这便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阅读,其实还不如先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浮躁、虚荣等等。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的。
④如果你不只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了。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作文虽不能全篇积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候就开始了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作者:梁衡。本文有改动)
1、文章开篇讲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事例,用意何在?(2分)
答:
。
2、第③段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
。
3、本文第④段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2分)
答:
。
4、结尾画线句中的“那一半的生命”指什么?(2分)
答:
。
5、本文作者认为“阅读可以丰富自我”,谈谈你读了高尔基的《童年》之后,有何收获。
答:
。
6、“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请你针对这两句诗的喻义,至少运用两种论证方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答: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zhuān
xū
kù
shú
yí
jié
yínɡ
譬
骤
惰
儒
妄
滞
C
D
4、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5、B
6、B
7、顾颉刚
历史学家
民俗学家
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
三皇考
二、自主学习
1、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
3、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既引出了作者的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4、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
5、不能。因为人之有先怀疑才可能思索,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别是非,三个步骤是按人对事物进行怀疑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进行调整后就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了。
6、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的:首先,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其次: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7、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二部分第一层(3、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部分第二层(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课文阅读
1、B
2、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
3、前两句从反面说理,后两句从正面说理。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四、提高阅读
1、用一个孩子运用阅读所获知识,解决生活中大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事例,强调了阅读与生活的重要关系,引起读者对所论述问题的重视。
2、
拿吃饭和阅读进行类比,人不吃饭肉体会死亡,不阅读精神会死亡,从而论证了阅读的重要性。
3、①阅读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写作水平;②阅读是一个行业入门的重要途径。
4、精神生命(或精神生活)。
5、示例:①阿廖沙童年的不幸遭遇,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辛苦读书实在算不上什么苦差事;②艰难困苦的生活可以磨砺人的意志,让人变得坚强;③在黑暗中也有光明存在,我们要学习主人公能够正视苦难、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
6、示例:“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是的,学习就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古有车胤囊萤映雪,匡衡凿壁偷光;又有苏秦悬梁刺股,祖逖闻鸡起舞。他们正是拥有这种刻苦坚持的精神,才成就了丰功伟绩。而今我们条件优越,更应发扬古人之精神。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像李白一样,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像杜甫一样,大笔一挥就是天下苍生;像王维一样,笔墨一点就是如画江山。只有坚持不懈,刻苦勤奋,才能口吐莲花,让满世界书墨飘香;才能目光如炬,将全天下纳入眼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怀疑与学问
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上
新知导入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境界不在于读得多与少,在于有所得。而要有所得,就不能只当接收机,要有怀疑的态度,
对每一个知识点,要通过“疑”,然后“知”,这个知识,才能成为你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看看顾颉刚对这个问题是什么看法。
预习展示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作者展示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预习展示
停滞(zhì)
顾颉(jié)刚
颛顼(zhuān
xū)
帝喾(kù)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
虚妄(wàng)
腐草为萤(yínɡ)
生字展示
预习展示
词义展示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预习展示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预习展示
2、什么是怀疑精神?
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
预习展示
3、文章开头引用学者名言有什么作用?
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既引出了作者的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预习展示
4、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递进
预习展示
5、“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人之有先怀疑才可能思索,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别是非,三个步骤是按人对事物进行怀疑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进行调整后就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了。
预习展示
6、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辨伪去妄
预习展示
7、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3—5段)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找出3、4节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问题探究
国难危急时刻有各种传说的例子,“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
第一个事例论证的传说不,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
第二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问题探究
2、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对待传说?
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问题探究
3、第4段和第5段都在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可否删掉其中一段?为什么?
不能。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两段虽写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却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写的,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密。
问题探究
4、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的?
第①句提出论点,第②③句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第④⑤句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第⑥-⑩句举例论证论点。第?-?句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作结:“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问题探究
5、第三部分中的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论”、“判定”、“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全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写法探究
论证方法
语言特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拓展延伸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用生活中的实例作为论据,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要求语言简洁,观点明确。
课堂小结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高尔基曾经说过:“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对于过去的文化,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批判地吸收”;邦达列夫(原苏联)曾经说过:“那些大人物一生都在怀疑,在探索”。所以,读书就要学会疑,只有疑,方能把所学知识学到手。
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