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单元质量检测习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单元质量检测习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6-16 11:1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单元质量检测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
A.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B.患病的人以及病原体携带者
C.能使人患传染病的病原体
D.能散播病原体的各种各样的媒介物
2.平时喜欢在路边小吃摊吃东西的人,容易患上下列哪一种疾病(
)
A.狂犬病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细菌性痢疾
D.水痘
3.
若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易在深而狭窄的伤口内部感染破伤风杆菌,一旦伤口的坏
死组织增多,破伤风杆菌则大量繁殖,严重时可使人致死。这种破伤风杆菌的生活方式是
(
)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4.生吃瓜果要洗净,这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
5.下列疾病中,主要由病毒引起的是(
)
①流行性感冒
②病毒性肝炎
③艾滋病
④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⑤肺结核
⑥痢疾
A.①②⑥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⑥
6.下列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染源就是传染病的病原体
B.易感人群就是已经感染了某种传染病的人
C.病原体可能通过空气传播
D.传染病要流行起来,三个环节有两个即可
7.2019

4

8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发生非洲猪
瘟疫情。由多部门联合进行非洲猪瘟的防控:建立多道防线和多级屏障,在疫点周围
3
公里范围内扑杀所有生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猪场进行全面消毒,对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在疫区外围设立检验检疫站和消毒站,控制动物运输车辆的移运,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
提醒大家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经过检疫的猪肉;切菜时生熟砧板要分开使用,确保食肉安全。
要勤洗手,多注意个人卫生。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疫点周围
3
公里范围内扑杀所有生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是控制传染源
B.对猪场进行全面消毒,对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是切断传播途径
C.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是保护易感人群
D.非洲猪瘟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8.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可经按蚊叮咬传播,其感染人的过程如图所示。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能有效治疗疟疾患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按蚊是引发人体感染疟疾的病原体
B.
肝脏和红细胞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
C.
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
D.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保护易感人群
9.野生蝙蝠携带
SARS
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病毒等多种病毒却并不发病的现象,给人很多启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研究蝙蝠携带病毒却不发病的原因,对研发抗病毒药物具有启发性
B.病毒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C.野生蝙蝠是多种病毒的携带者,要控制这些病毒应该消灭蝙蝠
D.接触野生动物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疾病在人与动物间的传播
10.人被猫、狗咬伤时,为了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被咬伤后及时用创可贴贴住伤口,防止出血
B.被咬伤后及时挤压伤口周边,挤出一些血来
C.被咬伤后及时清洗伤口并用浓碘酊擦拭伤口
D.被咬伤后及时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11.下列环境中,传染病传染和流行机会多,危险性最大的是(
)
A.病原体繁殖的季节里
B.昆虫滋生的场所
C.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
D.暂时缺乏药物的地区
12.正常情况下人体口腔有时会被刺破,但一般不会发炎,这是因为(
)
A.唾液中有消化酶
B.唾液中有溶菌酶
C.口腔内有较高的温度
D.口腔内有较高的湿度
13.人之所以可以在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生活,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下图的作用属于(
)
A.皮肤
非特异性免疫
B.溶菌酶
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
特异性免疫
D.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14.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原就是指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C.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D.麻疹疫苗与麻疹病毒的抗原性相同
15.下列哪一项是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特征(
)
A.人生来就有的,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B.生病以后有的,只能防御一种病原体
C.人生来就有的,只能防御一种病原体
D.后天获得的,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16.1880
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地发现鸡全部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且大部分的
存活鸡接受过第一次注射处理。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毒性已减弱或消失
B.第一次注射的久置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是抗体
C.第一次注射后,鸡获得并保持着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的鸡可能也发生过特异性免疫反应
17.我国实施计划免疫,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控制传染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疫苗相当于抗原
B.
预防接种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
C.预防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D.接种一次即可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18.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皮肤、黏膜和吞噬细胞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
病原体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C.
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且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
D.发生过敏反应的人群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19.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
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
20.2018
年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死亡数排在前
2
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都属于传染源
B.
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C.
青少年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对传染病的防御能力
D.
室内多通风可以预防肺结核,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免疫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皮肤能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C.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D.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22.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为
100%,全世界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疫苗
B.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疫苗属于抗原
C.家里饲养的狗、猫等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
D.被狗、猫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免疫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C.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
D.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体,能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24.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免疫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免疫能力越强对人体越好
B.春天,好多人对花粉、柳絮过敏,对他们来说,柳絮和花粉属于抗原
C.计划免疫是保护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属于特异性免疫
D.麻疹痊愈后,人体内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麻疹病毒抗体
25.艾滋病致死率极高,而且具有传染性,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歧视艾滋病患者。红丝带行动告诉我们,下列与艾滋病患者的哪些接触行为不会导致被感
染(
)
①交谈
②共餐
③握手
④共用注射器
⑤拥抱
⑥共用牙具
⑦一起学习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⑤⑥⑦
26.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是一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
艾滋病的病原体
HIV,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C.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饮食传播等
D.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
二、综合填空
1.阅读资料并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见于儿童。水痘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空气、
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疱液也有传染性,密切接触可传染。
(
)(1)水痘患者是水痘的病原体。
(
)(2)儿童是水痘的主要易感人群。
(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细胞结构。
(
)(4)对患者的衣物消毒属于控制传染源。
2.如图是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写出此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A
;B
;C

(2)
据图推测,该传染病是通过
传播的,预防该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

3.下图是与人体免疫相关的概念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完善概念图:①
;②
;③

(2)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抗体成分是
;此项措施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
属于

4.目前,治疗艾滋病无特效药,有学者提出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新生儿具有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的能力。但这有违伦理道德,且违反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
国家法律。
(1)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A.HIV
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从传染病角度分析,HIV
属于病原体
C.从免疫学角度分析,HIV
属于抗体
D.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2)
运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目标基因时,可能会破坏其他正常的基因。所以通过基因编辑出生
的婴儿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写出一项)。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非洲猪瘟是由
ASFV
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传染病具有超强的传染性,致死率很高。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的血液等组织和粪便中能存活
6
个月,在感染的生肉、未完全煮
熟的猪肉制品中能存活
3
个月,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
目前,这种病毒只在猪类中传染,并不会传染给其他动物,也不会直接感染人类。对于被感染的猪肉,经过
70
℃的高温,30
分钟就可以将猪瘟病毒杀灭。人吃了这种猪肉,对人类也不会造成危害。目前全球没有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一旦发现疫情,国际惯例均为封锁疫区,对感染的猪全部捕杀或焚毁等无害化处理。预防非洲猪瘟的关键是高温或用消毒剂杀灭病毒;其次是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其他动物进入养殖区域,并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
消毒处理,同时尽可能封闭养猪区域,避免其与野猪、其他动物接触;此外,严禁使用餐余垃圾
或泔水等喂养生猪。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非洲猪瘟病毒属于
(选填“抗原”或“病原体”)。(2)被感染非洲猪瘟的猪,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哪个基本环节?答:属于

(3)
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严禁使用餐厨剩余物等喂养生猪,这属于预防传染
病的哪个措施?答:属于

(4)
把感染死亡的猪埋在土壤深层,过些时日发现死猪不见了,只剩下些残骸。对这一现象的
正确解释是(
)
A.被食肉动物挖开泥土吃了
B.被不法分子把猪肉盗走加工卖了C.被地下微生物分解掉了
D.起初根本就没有埋下死猪
(5)
预防非洲猪瘟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去防疫站举报乱扔死猪行为
B.大力宣传不要吃猪肉
C.不要进入封锁疫区
D.进出养猪场的人员都要消毒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答案
A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源
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
答案
C
A
狂犬病、D
水痘主要通过接触传播。B
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C
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饮食传播。
3.
答案
D
破伤风杆菌经常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但不致病。当进入深而狭窄的伤口内
部时,则会大量繁殖并致病,表明破伤风杆菌是厌氧型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生长良好,从而大量繁殖。破伤风杆菌的生活方式是异养厌氧型。
4.
答案
D
瓜果是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经过的途径,生吃瓜果要洗净,这一措施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5.
答案
C
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②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③艾滋
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④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⑤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⑥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
6.
答案
C
传染源就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A
的叙述错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已经感染了某种传染病的人,属于传染源,B
的叙述错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C
的叙述正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要流行起来,三个环节一个也不能少,D
的叙述错误。
7.
答案
C
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C
的分析错误。
8.
答案
C
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按蚊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中的传播途径,A
错误。疟疾患者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B
的叙述错误。按蚊是能够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C
的叙述正确。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控制传染源,D
的叙述错误。
9.
答案
C
消灭蝙蝠,它所拥有的基因库就会消失,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
的叙述错误。
10.
答案
A
狂犬病一旦出现症状,死亡率几乎达
100%,唯一的预防措施是及时注射狂犬疫苗。被猫、狗等动物咬伤后,如果不能确定动物是绝对健康的,就应该尽快清洗伤口并注射狂
犬疫苗。
11.
答案
C
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具备传染病流行需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传染和流行机会多,危险性最大。
12.答案
B
人的唾液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溶解,因此人的口腔黏膜有
时会被刺破,但不容易发炎。
13.答案
A
该图表示的是皮肤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即皮肤的保护作用,皮肤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该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4.答案
B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异物、异体器
官等,不仅仅是指侵入人体的病原体,B
的叙述不正确。
15.答案
A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16.答案
B
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相当于抗原,B
的分析错误。
17.答案
D
环境中的病毒总处在不断变异之中,注射一次很难防住所有病毒,不是所有的疫
苗接种一次即可终身具有免疫能力的,D
的叙述错误。
18.答案
A
皮肤和黏膜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
的叙述错误。
19.答案
C
被毒蛇咬伤后,可以用抗蛇毒血清治疗,因为抗蛇毒血清里含有清除蛇毒的专门抗体,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不属于预防接种,A、B、D
的叙述错误。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C
的叙述正确。
20.答案
A
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都属于病原体,A
的说法错误。
21.答案
B
抗体会留在人的身体里,不会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B
的叙述错误。
22.答案
D
疫苗通常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使人或动物产生抗体,抗体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被狗、猫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D
的说法错误。
23.答案
D
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能提高
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D
的叙述错误。
24.答案
A
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
强,会导致过敏反应,A
的说法错误。
25.答案
C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等。①交谈、②共餐、③握手、⑤拥抱、⑦一起学习,都不会传播艾滋病;④共用注射器、
⑥共用牙刷,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
26.答案
B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不是遗传病,A
的说法错误。艾滋病的病原体
HIV,能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B
的说法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等,艾滋病不会通过饮食传播,C
的说法错误。艾滋病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D
的说法错误。
二、综合填空
1.答案
(1)×
(2)√
(3)×
(4)×
解析
(1)水痘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2)儿童易感染水痘,是水痘的主要易感人群。(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4)对患者的衣物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答案
(1)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2)生物媒介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能够散播病原体的
人或动物叫传染源。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
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2)该传染病是通过生物媒介传播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该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答案
(1)非特异性免疫
黏膜
特殊蛋白质
(2)蛋白质
保护易感人群解析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故①为非特异性免疫,②为黏膜,③为特殊蛋白质。(2)注射的疫苗是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一
种特殊的蛋白质,即抗体;接种疫苗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
答案
(1)ABD
(2)某些正常的基因丧失,导致发育异常,出现遗传病等
解析
(1)HIV
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A
的描述正确;从传染病角度分析,HIV
属于病原体,B
的描述正确;从免疫学角度分析,HIV
属于抗原,C
的描述错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D
的描述正确。(2)运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目标基因时,可能会破坏其他正常的基因。所以通过基因编辑出生的婴儿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某些正常的基因丧失,
导致发育异常,出现遗传病等。
5.
答案
(1)病原体
(2)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4)C
(5)B
解析
(1)非洲猪瘟病毒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是非洲猪瘟的病原体。(2)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被感染非洲猪瘟的猪属于传染源。(3)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
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对进出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及严禁使用餐厨剩余
物等喂养生猪,属于切断传播途径。(4)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
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
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把感染死亡的猪埋在土壤深层,过些时日发现死猪不见了,根本的原因是被细菌、真菌分解了。(5)经过检疫合格的猪肉可以放心食用,B
的做法错误。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
阻挡病原体,清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等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