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认识、理解并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2.经历质疑结果、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增强辨析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并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并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实际问题,对所求商的近似数选择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解决问题。李老师花16.5元买了12双棉袜,每双棉袜多少元?
师:读题说说你找到的数学信息,列式解答(出示课件)
师:题目中没有要求你们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你们是如何想到的?
生:根据人民币的单位
师:你们有的什么方法保留两位小数(板书:四舍五入法),
师:是不是所有的情况四舍五入法都能解决呢?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问题。
【讲授】创设情境,精讲点拨。
1.交流辨析,领悟“进一法”。
出示例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最多可盛0.4千克香油,需要准备几个瓶?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
(2)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
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进一法)
2.观察对比,体会“去尾法”。
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出示例10(2)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1)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2)比较辨析,体会“去尾”。
(3)观察对比,发现规律,揭示方法。
3、小结:看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
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吗
【练习】练习辨析 ,有效反馈
?1.选择适当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18.5,他能买回几本词典?
100÷18.5=5.405405……(本)
①5.41????
②5?????
③6
(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全部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装下15千克。运走这些葡萄用几个纸箱?
680÷15=45.333……(个)
①45????
②45.3?????
③46
2.拓展延伸:
(1)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到进一法或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请你想一想写在本上。(2)根据10÷1.5=6.666……你能根据算式编一道用“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活动】总结回顾,提升认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