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近似数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数。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同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求小数除法的商,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但是不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求近似数。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连除问题的解题方法,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复习导入,引入课题
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最喜爱的动画人物是谁?
待学生说完后,师借用学生普遍喜爱的光头强,以挑战光头强为由,引入到本课的学习。
2.让学生出题求小数的近似数。让学生出题,全班完成。让学生总结出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3.师出示光头强的题目:用1.4元钱买乒乓球,每个0.5元,可以买几个?
出示学生的答案,可能是2.8个,2个,3个
4.师揭示课题:看来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只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近似数行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商的近似数的运用”。(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二、组织辩论,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题:(小强的妈妈遇到了一些问题,看看大家能不能帮着解决?)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
???
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
2.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6个瓶子可以装多少香油?(验证)
3.师小结:像解决生活中这样的问题,瓶子的个数必须取整数,不适合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这里,装满6瓶后,不管余下多少,都需要多准备一个瓶。也就是:不管整数后面的数字是多少,都要向前进一。像这样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完成黑板板书:2.5÷0.4
=
6.25个≈
7个)
4.师:帮王阿姨解决了问题,果农们有一个类似的难题。(幻灯片出示:运送葡萄的例题)
5、学生自行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完后让学生上台展示结果,并说理由。
6、师归纳:像生活中这样的问题,箱子的个数也必须取整数,所以我们要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
(二)师:同学们帮王阿姨解决了香油装瓶子的问题,她非常开心,想送一些礼物感谢同学们,大家高兴吗?(出示包装盒的幻灯片)可是在包装礼物时又遇到困难,需要我们帮她解决。
1、出示问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一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16.66个、16个、17个
师:16.66……(个)这个结果合理吗?
师:礼盒的数量也必须是整数,根据“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保留整数,那么这些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3、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
师:想一想,包装17个礼盒,25米红丝带够吗?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再向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验算:如果要包装17个礼盒,需要多长的丝带?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包装16个以后,剩余的丝带不够1.5米长,也就是说不够再包装1个了。这时,我们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舍去。
4、幻灯片出示:
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他可以买回几本?
(思考: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三)及时小结
看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进一法”,有时要用“去尾法”。
(四)比较“进一法”与“去尾法”的不同。(幻灯片出示)
活动3【练习】三、联系生活,实际运用
1、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吗?
2、判断下面各题,选择什么方法取近似值更合适?
(1)食堂准备买进10千克菜油,用每只4千克的桶来装,需要准备几只桶?
(2)张华带了11元钱去买钢笔,每支钢笔2.5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支?
(3)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4)仓库有18.6吨水泥,用载重5吨的汽车运,需要多少辆汽车才能运完?
活动4【作业】四、回顾收获,全课总结
?
1.师提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有时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有时也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总之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