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种子发芽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0. 种子发芽了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6-15 05: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
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学习运用对比的实验方法探究。
教学难点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
(?http:?/??/?www.zuixue.com?/?list?/?kj?/?"
\t
"_blank?)。
学生分组材料: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培养皿、镊子、放大镜、小刀、浸泡2天的大豆种子、观察记录单两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粒健康的种子只要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会生根发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新的课题:种子发芽了(出示课件一)
(板书课题:10.种子发芽了)
2.师:你想研究关于这个问题的哪些内容呢?
生踊跃发言。
【以贴近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做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的科学知识。】
3.师:关于种子发芽了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究。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种子结构和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来研究。
【选择研究的问题,使学生的探究目标明确。】
二、探究活动
(一)探究种子的结构
1.认识大豆种子的结构。
师:为了探究种子为什么会发芽,我们先来了解种子的结构。(板书:结构)请同学们把你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种子拿出来,小组内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并猜测一下其内部有什么?
生分组观察。
汇报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对吗?怎样才能知道?
生:剥开种子观察。
(出示课件二)师:老师在培养皿中为大家准备了浸泡过的大豆种子,还有一些工具,你们打算怎样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
【科学学习要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制定观察的方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探究知识。】
小组讨论方案。
小组汇报交流方案。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不错,我们可以借助小刀、镊子把大豆种子剥开进行观察,深入内部会有更多的发现。你们打算用什么的方式来记录呢?
生汇报交流:画图、文字……
师:好主意,开始你们的探索吧!把你们发现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一)”中。
生探究观察,教师巡视。
生交流探究结果。
师:哪一小组先来把你们的观察记录和大家分享?
各小组代表展示——种子的结构。
师:每一个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汇报。
师:为了更清楚地认识其结构,老师把它画出来,(边画边讲解)这是一粒完整的大豆种子,外面的被我们剥下来的是“种皮”,会看到肥厚的两片——子叶,它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养料,在外面的这部分叫做胚根,剥开子叶会看到小小的芽,叫做胚芽,胚根和胚芽连接处叫做胚轴,这四部分构成了种子的“胚”。
2.认识玉米的构造。
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研究方法在2分钟时间内剥开你带来的种子,观察它们和大豆的结构一样吗?
生观察。
生:黑豆、花生和大豆的结构一样,只有玉米和大豆不一样。
(出示课件三)师:请看屏幕,这是一颗纵切的玉米粒,它和大豆种子结构有什么不同?
生:它比大豆种子多了胚乳和果皮。
师:是的,玉米的胚乳是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种皮外面还有一层果皮,种皮和果皮紧紧贴在一起,它实质是一粒果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植物还有很多,例如小麦、高粱等。
【进一步使学生明白植物的种类不同,其内部结构也不同。】
3.验证猜想。
师:同学们都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细致观察,并对观察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了下来,非常了不起。再想一想种子发芽的应该是哪一部分哪?
生猜测。
(出示课件四)播放种子发芽的视频资料。
生:……
师小结:种子是有生命的,种皮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它的胚发芽,并发育成了一株植物。
【通过播放种子发芽的视频课件,使学生很形象直观地看出发芽的部分就是胚芽,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明确猜想的结果需要加以验证。科学是讲究证据,尊重事实的。】
(二)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猜想与假设
师:一棵健康的种子发芽不仅因为它自身的条件,还依赖外部条件,你觉得与哪些因素有关哪?(板书:条件。)
学生猜想。可能与土壤、阳光、水分、温度、空气等条件有关。
(出示课件五)师:这是一些完好的大豆种子,当它发育成豆芽时,大家刚才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大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同学们可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教师随机排除不是必须的条件,板书:水分、温度、空气)
【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大豆种子发芽,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来研究,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师:刚才同学们都能大胆猜想,说出自己的看法,很好!但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不能随意猜测,应该怎么办?
生:实验。
2.制定方案,验证猜想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你们的猜想选择其中一个条件设计制定实验方案,验证我们的猜测,当然在完成一个方案的前提下也可再设计其他条件的实验方案,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二”中。
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制定方案。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确定研究方案
选择确定水组,温度组,空气组三种不同实验内容的小组展示交流实验方案。
师: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展示交流:
(1)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要改变的条件是水,不改变的条件是空气、温度。实验方案设计如下:一号种子放在有水的盘里(要用纱布或餐巾纸覆盖,注意按时洒水,保持湿润),二号种子放在干燥无水的浅盘中,两个盘子都放在室内或者阳台上。
(2)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要改变的条件是空气,不改变的条件是水和温度。实验方案设计如下:一号种子放在有水的盘里(要用纱布或餐巾纸覆盖,注意按时洒水,保持湿润),二号种子放在水中,两个盘子都放在室内或者阳台上。
(3)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要改变的条件是温度,不改变的条件是水和空气。实验方案设计如下:一号种子放在有水的盘里(要用纱布或餐巾纸覆盖,注意按时洒水,保持湿润)常温下,放在室内或者阳台即可,二号种子可以放在冰箱冷藏室中。
师小结:各个小组的同学经过团结合作,设计出了合理的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猜测,看来我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交流的过程既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激发探究兴趣的一个过程。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既要大胆想象,又要设计合理的证据,锻炼学生缜密的思维,锻炼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同时又要学生同学之间团结合作,体现了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
4.整理搜集信息,思考与结论
师:很多同学已经急不可待想知道我们猜想的结果,今天老师把课前和我的学生的实验过程拍摄下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六)。
(出示课件七)师生分析实验中五盘种子的生活环境。
(出示课件八)播放研究上述三个条件的实验现象视频资料,学生仔细观看。
师:种子发芽了需要什么条件?
生思考汇报。
(出示课件九)师小结: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板书:适量、充足、适宜)
三、自由活动
1.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一定有了新的收获,哪个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
生……
2.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看哪个同学最聪明。农民伯伯在播种的时候要进行选种?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
生:……
3、师:很好,从你们这节课的表现中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进步,尤其是探究能力的提高,老师为你们高兴,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和同学吧!
四、拓展活动
师:请同学们课下按照我们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认真的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一周后交流你的观察结果,同学之间也可随时交流,并对老师的实验提出你的建议,相信你们一定能获得成功!(出示课件十)
【体现科学课堂的开放性,课堂教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起点,将需要长时间观察的对象放在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去进行观察,去记录,这样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事实,科学数据说话,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板书设计
10
种子发芽了
结构:
条件:
适量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学生设计的方案:
(一)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大豆种子
1号种子(适量的水)
2号种子(干燥无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
(二)种子发芽与空气的关系
大豆种子
1号种子(适量的水)
2号种子(过量的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
(三)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大豆种子
1号种子(室温)
2号种子(冰箱冷藏室)
第一天
第三天
第五天
……